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绿色金融发展探析

2022-12-17李广文

青海金融 2022年9期
关键词:信贷绿色金融

■ 李广文

(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城东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0)

201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完善投资保障体制,创新农村投融资方式,促进建立政策先行保证、资金重点倾斜、全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以保障农村投资强度持续加大、总量持续增加”的发展思路。其中,还提出“加强服务能力,坚定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准确目标,完善符合农业农村特色的新型农村经济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商业银行重新回归本源,把更多农村金融资源用到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区域和脆弱阶段,更好地适应城乡繁荣多元化融资需要”,强调了金融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是我们全面启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征途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之年,谋划好、落实好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结合本地金融发展实际,以金融助推乡村振兴为视角,旨在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发展支撑要素不足、渠道不畅、农民金融服务获得性不高等制约性问题,进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绿色金融含义及现状

(一)绿色金融含义

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生态银行”,专门为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绿色金融理论随之产生并开始逐渐发展。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将环境与经济发展充分融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西方国家对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Salar(1998)指出,绿色金融是寻求环境保护路径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和环境产业的桥梁。国内的学者、研究组织给出了绿色金融的不同定义,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概念。尽管学者们的诠释是多样的,但较为普遍的认识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利用金融工具来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微观金融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引导企业有效降碳,促进环境保护。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主要是利用金融政策引导环保产业有效发展。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金融服务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绿色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绿色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已基本形成,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服务发展架构已成为全球第一个成体系的绿色金融服务发展架构。一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绿色信贷评估准则、金融信息共享准则和环境信息准则等,各类债券市场与服务组织也相继出台了绿色债券的有关细则,绿色金融服务规范制度已逐步形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国家绿色金融平台的建立,绿色金融市场逐步趋于完善,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投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二、建设银行以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一)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国有大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责任担当

持续开展新金融行动助推绿色发展,是总行党组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创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新金融改革着眼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通过金融机构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缓解经济社会痛点,解决难点问题。我们要立足于省情行情,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找准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打牢绿色发展基础,打造绿色品牌形象,形成建行亮点特色。

(二)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必然选择

“三个最大”是青海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建设地球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青海省“十四五”规划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确定“一优两高”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加快“四地”建设,为加快推进全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质量,在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助推信贷业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信贷既是信贷规模扩张的助推器,也是信贷结构调整的定盘星,绿色信贷所涉及行业均为优先支持行业,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文旅消费等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紧紧抓住“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机遇,加快风、光、水电、氢能、储能、输(变)电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信贷投放,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既能够实现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也能够积极推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业务快速发展。

(四)绿色信贷工作成效为建设银行进一步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绿色金融事业发展方向坚定、目标明确、成效明显。一是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为全行绿色信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形成了加快全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共识。二是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为全行绿色信贷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持续加大绿色投放信贷规模、费用、激励等重要资源配置力度。三是客户基础相对较好,为全行绿色信贷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底,全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占比29.99%,系统内排名第二。当年累计投放贷款40.27亿元,较2020年多投放13.87亿元,净新增12.1亿元。办理省内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1亿元,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4亿元,带动碳减排量(二氧化碳当量)15.31万吨。与子公司合作,完成国家电投绿色并购基金投资4.91亿元,该笔基金入选了2021年度总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十佳案例。创设省内首笔绿色非标资产8.31亿元,金融服务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四是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全行绿色信贷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省分行调整优化绿色金融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议事程序和规则,提高议事决策质效,制定印发了《青海分行绿色金融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青海省分行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工作方案》,组建了政策研究小组,负责重点政策调查、分析和研究,这些举措为加快推进全行绿色信贷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

三、建设银行以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难点

(一)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绩效考核的角度而言,绿色金融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较低,对客户服务管理和绿色金融理念的重视稍显薄弱。从顾客感受的角度而言,目前建设银行对小额贷款和大额信贷客户基本上执行一样的业务流程,并未凸显对小客户和大客户的差别化服务,这有可能会使顾客感到不便。从内部协作的角度而言,目前存在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业务流程重叠管理、授信过程不科学等问题,特别是在大额信贷上出现了反复审核、多重审核等现象。

(二)乡村基础承载能力尚需提升

首先,农村经济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前景不广阔,农村农户主要依靠养殖、小买卖、小生产、出外务工等获取经济收入,收入来源比较狭窄。其次,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都不太重视农村信贷服务,也不适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再次,农村的生产要素比较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农业技术、管理、营销等人员缺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最后,农村交通运输不便,经济增长受到限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农村这些与生俱来的问题以及较为微薄的承载力,制约着建设银行的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三)国家配套服务政策亟待健全

从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财税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力度较为有限,针对农村经济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较少,跟不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在引导扶持传统工业企业向农村转化方面的力量相对不足,一些符合环保的高新技术类企业、创新性金融机构、网络企业等在乡村布局并不多,在乡村的招商引资也居于劣势。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企业的监管机制和风险容忍度仍然偏紧,没有采取差别化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激励约束等相关政策措施的高效落地,对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和有效预防风险形成了挑战。

四、建设银行以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开拓蓝海,助推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高度重视乡村经济发展,以普惠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深入乡村,立足“裕农通”服务点,满足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解决农村痛点、难点问题,打破农民贷款瓶颈,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开拓了一片蓝海。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以新金融理念为指引,聚焦农村地区痛点难点问题。如,以“智慧村务”平台及“青农裕贷”为抓手,多方合作,与农担公司、村民委员会联合,由村民委员会提供有贷款需求的优质养殖户名单,农担公司通过客户经营、征信等情况综合评定得出客户可担保额度,以3:7的比例分担。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农户养殖及收入成本情况,了解客户的经营、养殖情况,切实调查客户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按期核实农户资金流水,查看农户对外负债及偿还详情,对其经济状况进行连续、动态、全面的监督和风险防控,避免农户发生贷款逾期。同时,不断加强与村民委员会及担保公司的沟通,了解养殖户的经营及贷款使用情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基层,走农村,自下而上同发力,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联动多方,助推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1.与政府协调联动。一是紧盯政府政策规划,积极协调推动。强化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力争把建设银行绿色金融项目纳入到政府部门的扶贫计划、乡村振兴计划、重点工业建设计划和政府招商行动计划中,利用政策资金,充分发挥政府金融的服务性功能,做到政银资金有效互动,做大做强绿色金融项目,做大做优乡村振兴工作。二是联系部门,共同推进。政府的方略要靠各部门的共同推进,建设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工作时,要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借力推动,盯住政府重点部门,积极推进政府重点服务工作,做到营销突破。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发展战略背后有国家人才的聚集和政府政策的倾斜,要讲述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获得企业政策性补偿,在提高企业营业外收入的同时,也为企业面对危机、提升公司价值、激发企业乡村振兴从业人员的热情创造条件。

2.与监管部门协调联动。要想实现高效推进、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保持协调互动。一是积极策应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所提出的在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精确帮扶方面的指导建议。近年来,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等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精确帮扶、乡村振兴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建设银行应认真学习、迅速行动、准确贯彻,从人才配备、绩效投入、产业整合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统筹推动。二是通过监管渠道做好与同业的沟通互动。充分借助银行业协会、学会,增进与同行的沟通,了解同行在绿色金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成功经验,防止建设银行在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中走弯路。

3.与客户协调联动。首先,做好对重点客户金融常识特别是绿色金融常识的宣传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促进了金融的便捷化,信用卡支付、电子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票据贴现等金融技术发展,为金融的增值服务提供了平台。其次,做好与重点客户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业务动态和他们的经营管理情况,同时利用他们的社会威望,积极进行业务的优胜劣汰和重点客户信息的准确把握等。再次,做好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将绿色经济思想、乡村振兴政策要求、诚信企业的商道品质、产业经济的新动向等传递给他们,协助他们确定发展目标,抓住发展机遇。

(三)完善制度,助推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1.坚持战略引领,用好用足信贷政策。今后一段时期,绿色发展政策导向将日益突出,政策红利将快速释放,从而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加快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的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如果现在不去抢抓机遇,就将丧失政策红利。为此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了解政策变化,获取重点项目清单,推动相关数据信息共享。目前总行正在修订绿色信贷白名单客户差别化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最终要让客户经理了解绿色产业标准、熟悉各项信贷政策及业务操作流程,掌握营销本领,善用定价策略和明确工作要求。在提高贷款定价的市场竞争力上,要把计提拨备、经济资本、内转价格、再贷款等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准确计算保本价格,再和客户进行贷款定价谈判。

2.坚持目标导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综合评估实际情况、发展潜力、同业竞争等各种因素,确定了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计划目标,主要包括阶段性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系统内排名目标、主要同业间排位目标等。阶段性目标是指“2022年绿色信贷比年初新增25亿元”,“十四五”规划目标为“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升”,系统内排名目标要求“2022年KPI考核绿色信贷排名在30位以上”,主要同业间排位目标要求“缩小与同业领先行的差距,力争提升同业位次”。为此,二级行需合理安排阶段性、全年和三年规划业务目标,狠抓落实,确保计划顺利完成。

3.坚持规划指引,把握好业务方向和投放节奏。要认识到青海省绿色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强化客户分类管理。一是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强化对政府发改能源部门、大型发电集团企业的走访营销力度,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为重点,紧抓新建项目融资需求不放松,加强上下联动、母子协同,用好信贷、投行资管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组合资金需求;做好存量客户日常维护工作,关注存量项目优化债务结构的需求,用好各项绿色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对他行贷款、融资租赁的置换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确权贷款满足客户流动性资金需求。二是在绿色生态建设、绿色生态交通、绿色环保等领域,积极培养绿色信贷新的增长点。注重围绕绿电供应、清洁取暖、绿色生态建筑等三个领域,进一步强化对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贷款的扶持力度,以实现绿色建设提升转型发展;有针对性地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道路绿化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资金供给能力,以支持全省城市多元化的交通体系发展;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资金布局以及在冰川冻土、河湖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区等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领域形成资金保障模式。三是乡村振兴领域。把握农村企业整合资源与农村全产业链发展的服务重点,以绿色农村产业链发展的核心龙头公司、农民联合社、家庭农场、县域流通企业为重点,开展融资、结算、理财、再融资的全链式绿色服务,逐步形成农村涉农中小企业的绿色产融一体化服务模式。四是普惠个贷领域。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积累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提高绿色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和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绿色融资需求,推动减排降碳从企业项目领域向个人消费领域拓展。

4.坚持量价平衡,正确处理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是向规模要效益。坚持政策导向,不断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绿色信贷市场份额稳中有增,同时也要关注业务发展的质效,规模的增长要能带来效益,防止低效甚至无效的业务增长。二是向管理要效益。狠抓精细管理,加强定价激励约束和动态监测评估,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有效提升贷款定价差异化水平,在保证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贷款定价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向量价平衡要效益。近年来,青海省优质客户信贷融资市场已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既要保全局,保证全行整体收益水平,也要抓重点,提高二级行的积极性,加快出台绿色信贷财务资源倾斜政策,在全行绿色信贷合理增长区间内,加大对二级行绿色信贷业务的财务资源配置力度,争取重点优质客户新发生绿色贷款经济增加值不低于全行对公贷款整体水平。

5.坚持底线思维,坚决筑牢风险底板。一是严格执行监管政策。目前,人民银行执行的绿色贷款标准是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与银保监会绿色贷款认定的范围相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增加了核电、绿色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剔除了铁路客运、未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水电等,要加强绿色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加强绿色信贷项目识别能力,提高项目认定水平,严格执行认定流程,提高绿色信贷数据质量。二是守好合规经营底线,进一步增强合规意识,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和相关产品管理制度,落实风控要求,规范业务操作,按照穿透原则评估项目合规性,做好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要坚决守住行政审批手续、项目资本金比例等业务合规底线,同时,要强化资金流向管理,把控好绿色信贷投向的真实性。三是要加强实质性风险管理,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审慎选择客户和项目,合理评估项目经济性,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巩固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推动绿色信贷业平稳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