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探究
2022-12-17郭雨鑫
郭雨鑫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明确提出的有关高校育人的发展方向[1]。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择业就业问题,本科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还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和训练。本研究在 “三全育人” 视角下探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的优势与问题,为提高本科校内实习质量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分析。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研究立足于 “三全育人” 的视角下进行展开。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的内容、指导方式等进行探究。
1.2 校内实习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习由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两部分构成。本研究主要针对校内实习进行探讨,校内实习介于校外实习前后,校外实习前的校内实习为前期校内实习,又称准备阶段实习。前期校内实习,顾名思义是为校外实习做准备,以期在校外实习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践基础,能够快速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校外实习又称为实践阶段实习,校外实习后的校内实习为后期校内实习,又称反馈阶段实习。后期校内实习主要目的为验收校外实习效果,以及针对校外实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对学生在实践阶段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培训。此外,校内实习还有 “补充” 作用,即当特殊时期学生无法进入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时,可以灵活代替校外实习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力求其毕业时能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操技能。
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的优势
校内实习主要是由校内教师和学生小组构成,与校外实习相比虽然缺少真实的实操对象,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与价值。准备阶段(前期校内)实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技巧训练和实习就业的心理保障;反馈阶段(后期校内)实习为学生提供专项专业技能指导和专属的择业就业规划。
2.1 准备阶段实习指导的优势
2.1.1 将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期间主开理论型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课程论、部分教法课程等。所开课程门数较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但由于缺乏对教育对象 “3―6岁幼儿” 的真实感知与了解,学生们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理论与实践结合较难。因此,准备阶段实习就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此阶段主要采取不断训练与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将书本上 “死” 的知识, “活” 的运用出来。不仅如此,还增设模拟情景环节,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2 缓解学生的实习焦虑
由于学生从幼儿园到本科,一直处于学生的角色。面对实习中的角色转变,在准备阶段实习期间就开始产生一定的焦虑。如今的大学生在心理建设能力方面相对较差,压力承受能力不足,面对焦虑难以自我调节。[2]因此,焦虑问题也成了学生实习的 “绊脚石” 。通过访谈发现,焦虑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一是学生自身定位不准。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不知以何种状态承担 “教师角色” 。简而言之,学生不知应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去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对未来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二是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通常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各项安排,并对实际工作内容的达成度缺乏信心。面对幼小的教育对象,生怕自身做得不够、不达标。怕在工作中妨碍到幼儿各方面发展或让幼儿受到伤害,明显对自身的专业能力的信心不足。
基于以上因素,准备阶段实习在重视专业技能指导的同时,能对学生的焦虑有一定的疏导作用。教师会利用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沟通中让其在校外实习前明确自身定位,找到适宜的角色状态。对于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也会通过多维度训练提高其信心。并通过个别指导的形式解决学生各样的心理困扰,从而能够大幅度缓解学生的焦虑。
2.1.3 利于实习单位接收
通过准备阶段实习指导的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实习前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实习单位接收后能较快适应校外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减少实习单位及校外指导教师的额外负担。更有利于实习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认可,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2 反馈阶段实习指导的优势
2.2.1 验收校外实习效果
虽然有校外教师和实习单位监督,但是不能完全保障学生实际的校外实习质量,因此反馈阶段的实习指导就成为校外实习最好的验收方法。通过与准备阶段实习效果进行对比,可以真实反映出校外实习的质量优劣。不仅可以反馈实习效果,还为教师监督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
2.2.2 巩固专业技能
由于实习单位原本特色和工作要求存在差异,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实践内容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锻炼的能力也略有不同。在研究中发现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对自身 “薄弱环节” 更加明晰,通常表现为单项专业技能方面,即绘画、舞蹈、手工制作、唱歌、钢琴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反馈阶段实习可以针对学生实习中相对劣势的技能进行专项培训与指导,不仅可以在就业前弥补专业技能的短板、巩固专业技能,还可以 “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2.2.3 提供职业发展专项训练
面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择业方向的不同需求,反馈阶段实习指导不仅需要巩固专业技能,还需要为其梳理择业方向,并针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专项的指导与培训。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入职一线工作。在反馈阶段实习指导中以入职面试的项目为主要训练内容。二是准备考研。由于在前期实习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反馈阶段实习指导中将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训练内容,实践技能为辅助内容。三是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或无关工作。在反馈阶段实习指导中可以针对具体的择业方向进行具体指导,以期丰富学生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专项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可行性保障。
3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3.1 准备阶段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3.1.1 指导内容过于注重技能训练
准备阶段实习指导目的性比较明确,为达成实习目的教师在实习指导的内容方面过于重视技能训练。通常指导内容为各领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说课、讲课与评课。在实习效果方面较为突出,但由于指导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虽有参与,但积极性会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反而降低。
3.1.2 指导管理体制不健全
准备阶段实习指导在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各指导小组的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均不同,很难将各组的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结合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因此,无法实现各组实习指导管理手段、方法一致。虽然准备阶段实习效果相对比较稳定,能够达成实习目的,但指导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不健全的现状。
3.2 反馈阶段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3.2.1 实习指导缺乏 “双师” 交流
“三全育人” 本质上是协同育人。[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指导贯穿校内校外,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都有监督和指导的责任。在全实习指导管理中 “双师” 虽有沟通,但仅限于文字反馈和抽查实习基地时短暂交流。 “双师” 之间缺乏动态沟通,无法将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具体实习状况有机结合。
3.2.2 考核缺乏阶梯性
反馈阶段实习指导内容仍以校外实习效果反馈和未来择业发展为主。虽然能够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择业就业发展规划,但实习指导管理与准备阶段实习指导管理较为相似。有考核制度,但仅有通过、未通过两个等级,未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系统化、等级化的区分,大部分学生考核目的仅求通过即可,对完善自身专业技能方面不求精益求精,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建议适当设置考核等级,如未通过、初级、中级、高级,并纳入学生个人档案。就业单位在综合学生面试表现的同时,结合档案中学生的实习考核等级后再决定是否录取。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也为面试中偶发性失误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录取机会。
4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校内实习指导的建议
4.1 准备阶段实习指导的建议
在 “三全育人” 的视角下准备阶段实习指导应健全校内实习管理体制,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无缝对接。并且提高实习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做到时时有监督、时时有反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在实习指导中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去迎接校外实习,而非带着担忧和焦虑去面对现实的工作环境。现今大学生普遍抗逆力较差[4],为此还要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前的心理建设。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增强校内实习指导监督和校外实习的无缝交接工作。
4.2 反馈阶段实习指导的建议
反馈阶段实习指导应在 “双师” 共育的铺垫下进行,形成校内外导师教育指导的合力,构建实习指导共同体。[5]指导教师应先进行良好沟通,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实习效果,随时对指导目的和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做到因人而异,杜绝一刀切的无效指导现象。并且为学生多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让其在了解对口就业现状的同时挖掘自身潜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实习指导在全过程育人角度下应及时跟进学生实习状态,结合考核机制调动学生实习热情和实习质量。不仅如此,在反馈阶段实习指导过程中还要增设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以 “三全育人” 的视角探究学前教育校内实习指导,是以学生未来择业就业优质化为目的的,要求校内外全员、全过程育人。在校内实习指导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尊重学生择业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专项训练,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未来择业就业提供优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