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抓手
2022-12-16
在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通过自身数字化转型创新,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吕仲涛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业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大投入,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要通过提高数字化供给能力、生态化链接能力,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
商业银行应强化顶层设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引导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以及金融资源向产业领域配置。具体来看,银行应推进多维度金融产品创新,创设数字信用,发展数字资产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数据保险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精细化发展;加强政府、科技平台、产业合作,建立新型中小微企业公共数据库,建设多层次、网络化、综合性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银行与产业一道,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服务创新,通过科技赋能,银行逐渐具备了挖掘、经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长尾客户的能力。”
陆金根
中信银行业务总监
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商业银行在开展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另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创新产品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数字化、综合化的金融需求势在必行。
狄浩
西安银行副行长
结合自身实践谈到中小银行在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时面临的四个痛点:一是架构整合难度较大。中小银行的组织架构多以传统的業务和产品进行条线划分,条线预算和绩效考核相对独立。交易银行需要在架构、产品、流程、系统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整合,从传统的矩阵式管理向扁平化、敏捷化转变,这会对目前的机制、体制、利益分配、资源配置带来冲击和影响。二是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发展交易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科技资源,而中小银行受资本实力、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可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三是多数中小银行仍在采用基于人工决策的传统风控手段,行业研究水平不足,数据分析能力欠缺,还不能完全满足交易银行海量、高频、连续的业务需求。四是复合型人才稀缺。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小银行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吸引能力不足,培养能力较弱。
柯建勋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兼场景生态与创新部总经理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意识的市场主体,对我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的责任;另一方面,银行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助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刘伟光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与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
当今,金融的很多技术能力和服务功能,例如结算、贷款、智能代发、交易银行、票据融资等,并不只存在于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当中,它们还广泛地存在于与之相关的众多关联场景当中。金融服务应当有效地嵌入这些场景,并与之有机结合,才能使金融服务真正做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