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术期刊践行服务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

2022-12-16刘红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编辑能力服务育人学术期刊

摘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和“校正”作用,彰显出期刊服务育人的价值。高校学术期刊深挖实现育人路径:乘立德树人之风,科研育人,精细打造期刊品牌化,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乘保障之风,文化育人,精准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为高校教师的学术成果做好推广;乘服务之风,“三全”育人,精心绘制期刊“同心圆”。针对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发挥的“校正”作用,学术期刊要有“三度”:高度上,深刻认识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制度上,严格把控期刊出版的内容,将“三审三校”贯穿于始终;力度上,要有工匠精神,将编校业务做精做细。高校学术期刊服务育人和编辑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育人;服务育人;高校;编辑能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226-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链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学术期刊一头连接着学术界,掌握着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和动向;另一头连接着受众,能及时掌握学术成果发表后的传播效果,并将其反馈给学术界,从而影响学术界的学术创新。学术期刊的这种功能决定其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学术创新,而助推原创性成果产生、扶持创新型人才成长则是其推动学术创新的两大着力点[1]。学术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使中国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科技和文化基础。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高校学术期刊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反映高校师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必须从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三全”育人等几个角度出发,实施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学术期刊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学术期刊育人的本质作用

(一)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发挥的“引领”作用

高校学术期刊聚焦学术热点,持续进行专题研究,进而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繁荣。有专家[2]认为,学术期刊发挥着超越性引领、特色性引领、包容性引领、时代性引领的重要作用。文献[3]提到学术期刊蕴含着科研育人、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等要素,应强化学术期刊的功能运用。在媒体融合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可通过编校全过程育人、学术交流平台育人等途径,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4]。高校学术期刊承担着5G时代科研育人的使命担当[5],所蕴含的学术精神对作者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1.加强意识形态和“三审三校”的引领

学术期刊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指示精神,要坚持“确保政治上可靠,学术上提升,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办刊原则,坚守期刊的党性原则,确保各期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水平,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高校期刊面向的作者,很多是高校的研究生,对于初涉科研的作者来说,其缺乏写作经验,对意识形态没有足够的敏锐度,会出现一些不准确的描述,不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等,导致其研究成果不能以很好的形式展现出来。

因此,高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与出版环节的桥梁,对学术论文进行良好的再创造,让初长的小苗在教育的沃土中快速成长。

2.加强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引导

孟子曰,“離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和编排,尤其是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和规范要求:一方面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关标准,另一方面要遵守每一本期刊的规范要求,这就要求论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规范和要求。

一些作者对学术期刊的论文写作要求和规范缺少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而高校学术期刊正是在论文投稿、返修、编辑加工、校对等环节和作者进行沟通,从而加强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期刊编辑部充当作者论文写作的“引路人”,引导作者规范论文的写作,从而提升学术论文的综合影响力。

(二)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发挥的“校正”作用

近年来,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包括内容“改头换尾”重复、伪造作者签名、伪造实验数据、伪造作者联系方式、一稿多投等,这些行为严重玷污了学术期刊领域的纯洁性。20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6],该标准将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划分为伪造、篡改、一稿多投等八种类型。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引下,对“校正”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弘扬良好学风方面,高校学术期刊平台对作者学术道德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实现路径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大背景下,办好一流学术期刊,高校学术期刊理应义无反顾。

(一)高效学术期刊应乘“三风”

针对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发挥的“引领”作用,学术期刊要乘“三风”(立德树人之风、保障之风、服务之风)去实现“三精”(精细打造期刊品牌化、精准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精心绘制期刊“同心圆”)。

1.乘立德树人之风,科研育人,精细打造期刊品牌化,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

高校学术期刊办刊对象以高校师生为主体,服务于高校师生,服务于教学科研。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下,高校学术期刊坚守学术道德,以德为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学术期刊发挥着学术引领功能,在高校“全员育人”办学理念下,应将党建工作转化为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紧紧围绕期刊定位和建设目标,高校学术期刊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着重聚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精细打造期刊品牌化,为学校重点建设服务。

一是围绕期刊的定位,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打造重点栏目。编辑部应该积极组织调研活动,围绕学科前沿,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结合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等进行选题策划,展现学校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

二是深入走访重点实验室,对重点项目研究专项、热点等进行专题策划,如东华大学期刊中心走访纺织、材料、信息、计算机等重点实验室,深度挖掘这些学科领域的进展,做好“拳头”栏目。

三是把“拳头”栏目做大做强,把常规栏目做出新意、做出亮点,确保栏目质量。高层次的学术论文越多,期刊学术水平就越高,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织撰稿,既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服务,也为全国的学科事业发展服务。

2.乘保障之风,文化育人,精准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为高校教师的学术成果做好推广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并要求“未来五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7]。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必须深入文化育人,结合高校发展的“双一流”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学术期刊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宣扬学术精神。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保障作者研究成果首发权益,提升学术论文的传播速度。一是积极拓展期刊出版渠道,推动期刊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二是以“加强内容建设,增强可读性,提高传播时效性”为重点,建好期刊网站、投稿平台、微信订阅号,以及加强各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校学术期刊应将科研内容快速且准确地传播出去,提高学术期刊传播价值。

3.乘服务之风,“三全”育人,精心绘制期刊“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学术期刊要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健全全体编辑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编辑头脑。维护期刊意识形态安全是期刊人的首要职责,同时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期刊出版方式,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一方面,育人先育己。编辑应加强对编辑业务的学习,提升编辑专业能力,促进学术期刊高素质人才的成长。一是全面调研,制定规章,推动期刊制度建设;二是设立学术编校培养等重点研究课题,助力编辑开阔多元化视野;三是坚持以破解工作难题为重点,补短板,不断明晰期刊建设的重点和期刊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实践中育人。充分发挥编辑人员专业特长,把内化吸收转化为行动。期刊编辑部要“走出去”,面向校内师生开设科研学术写作指南系列课程,可以从学科分类、主题授课,到语言逻辑表达,再到回复评审意见,系统进行论文指导,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技巧,用对词、顺逻辑、找亮点,全面提升文章质量。

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为学校各专业师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让广大师生对文献综述阅读、期刊选择、论文投稿与修改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其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助力学术新人成长。通过在实践中育人,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从供给侧角度改进期刊服务方式。

(二)高校学术期刊要有“三度”

针对高校学术期刊育人发挥的“校正”作用,学术期刊要有“三度”,即高度上,深刻认识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制度上,严格把控期刊出版的内容,将“三审三校”贯穿于始终;力度上,要有工匠精神,将编校业务做精做细。

1.从高度上,深刻认识学术期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高校学术期刊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之一,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政治方向,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术期刊不同于一般的大众传媒,它是一种特殊的载体,担负着促进学术创新和繁荣学术思想的传播作用。因此,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必须树立大局观,从高度上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学术期刊应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2.从制度上,严格把控期刊出版的内容,将“三审三校”贯穿于始终

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从规章建制顶层设计开始确保期刊的编辑质量,健全“三审三校”制度,让制度真正落地。在审校各环节明确责任人,将“三审三校”贯穿于编校的始终,同时要完整留档审校单。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开始,严把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三审三校”制度的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穿插于整个审稿流程,是确保高质量出版内容的基础性工作。

3.从力度上,要有工匠精神,将编校业务做精做细

“内容为王”是学术期刊的核心价值。有了意识和制度的保障,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将编校业务做精做细,肩负起传播学术思想、推进学术创新、反映学术热点的使命。

三、强化高校学术期刊服务育人的基本策略

高校学术期刊服务育人和编辑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通过“做好、抓好”“掌握好”“搭建好”为高校学术期刊的服务育人保驾护航。

(一)做好期刊制度规定,抓好编辑道德教育建设

高校学术期刊制度管理模式必须适合期刊工作自身特点和规律,这是搞好服务育人的前提,也是期刊发展的保障。同时,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把严格制度规定同编辑的道德素养和学术素质提高相结合,促进期刊编辑以身作则、立德垂范。

编辑要想在日常的大量来稿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稿件,一是需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从初审开始就要做到层层审核,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加强对作者身份的审核、作者贡献的审核等。二是需要有高超的学术“视觉”。编辑的学术素质和道德素养浸润人心、传之久远。因此,高校学术期刊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学术期刊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工作中把師德师风落到实处。

编辑道德教育,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道德素养的形成。第一,编辑部要“走出去”,在编辑实践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达到自觉境界,同时把学习的新内容转化为服务送出去,做到再运用、再学习。第二,坚持服务与育人相统一,言行合一,充分发挥编辑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作用。第三,涵养编辑的奉献精神,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在组稿、约稿、审稿、选稿、改稿、栏目策划、选题策划等每一个流程培养编辑素养,使其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作者。

(二)掌握好编辑业务功底

扎实的编辑知识功底、过硬的编辑能力、优质的服务态度是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也是搞好服务育人的保证。

1.育人先育己

一方面编辑要提升自身的编辑素养,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要时刻树立强烈的规范意识。另一方面编辑要夯实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分析作者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剖析,如论文标题的写法、摘要的几部分元素、关键词的选取、引言部分的书写顺序、正文部分结构层次、图表的规范、变量符号的书写等。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编辑要有过硬的编辑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编辑经常和作者沟通,展开调查,要以匠心服务于每一个作者,以实际行动加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2.通过编审流程中的“三审三校”环节来引导作者理解论文规范的重要性[8]

对于论文写作方面的国家标准文件和规范,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构建与作者交流的官微、官网、微信群、QQ群、微博平台、微视频等新型媒体,介绍传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实现引导的目的。

第一,投稿前做好引导工作。基本上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规范模板,但是作者经常视而不见,这时候就需要编辑在初审时提醒作者论文的规范,从而节约后期大量的编辑规范修改的时间。

第二,缩短审稿周期。在审稿过程中,经常会收到作者咨询稿件的信息,编辑要及时回复,这样会浪费大量时间。在外审时间不可控的情况下,编辑要及时调整审稿人,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督促作用,通过缩短外审时间来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优化外审后的论文退修流程。论文的退修过程是作者投稿的重要过程,因此,编辑要用心优化,对于论文里的错误要给出详细的解释,否则反复修改仍达不到理想效果。

第四,加快定稿过程。定稿需要主编、编委的审核,而从实际操作上来看,由于其过于繁忙,常常导致拖延。这时候需要编辑在主编、编委和作者之间充分协调好。

总之,通过严格的审校制度,让作者充分了解论文审核的流程以及问题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

3.搭建好编辑服务平台

学术交流是高校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高校师生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以及深化社会服务等职能的重要措施[9]。学术期刊不仅是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了解高校师生投稿的疑点、难点和痛点,积极为师生沟通交流架构桥梁,充分利用审稿流程构建审稿专家、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作者等多向学术交流平台[10]。

第一,通过建立作者群、开展作者答疑会等形式,对论文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改进意见。一方面可以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引导作者了解论文存在的问题,启迪他们的后期创新思维,这样更有利于拓展来稿资源。东华大学期刊中心通过召开“我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实地走访、网络征集等途径解决师生需求,为学校学术研究交流与展示搭建了重要平台。

第二,通过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打造期刊宣传册,深挖年轻的潜在作者群,既可以实现期刊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提升期刊新媒体形式的关注度,同时还能拓展编辑服务效能。编辑的服务工作也是编辑自身提升的过程,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编辑业务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高校学术期刊要切实提升办刊质量,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落实到位。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既要稳中求进,又要加快发展、融合发展,强化质量管控,努力提升期刊质量,充分发挥期刊育人的作用,助力一流学科发展。始终以“守初心、担使命,建设奋进期刊”的使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宝.学术期刊应为学术创新提供支撑[EB/OL].中国科学技术协会,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33871563201029803&wfr=spider&for=pc,2019-05-18.

[2] 索晓霞.发挥学术期刊引领作用 构建学术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0(06).

[3] 王新娟.学术期刊育人功能的实现[J].中国高校科技,2018(6):50-52.

[4] 杜焱,季淑娟,蒋伟,等.媒体融合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践行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J].传播与版权,2021(1):68-71.

[5] 段然. 5G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科研育人的使命担当[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62-66.

[6] 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S].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7] 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科协发学字〔2019〕38号)[EB/OL].中国科学技术学会,http://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2019-08-16.

[8] 孙丽莉.科技期刊编辑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的作用[J].編辑学报,2011,23(4):346.

[9] 张小平,刘博涵,吴锦鹏,等.基于社交媒体的“互联网+”学术交流模式研究:以清华大学微沙龙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0):38.

[10] 陈春平.高校科技期刊主编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4种角色[J].编辑学报,2019,31(5):502-505.

作者简介 刘红梅,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编辑能力服务育人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探讨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探讨
谈大数据时代编辑能力的重构
论期刊品牌建设与编辑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