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奎:耕耘大豆育种 助力抗逆高产
2022-12-16武竹青
武竹青
“山西省是我国大豆胞囊线虫毒性最强的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区域,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这方面开展大豆抗逆高产研究。”11月30日,大豆育种专家马俊奎向记者说。
马俊奎1969年7月生于山西省孝义市,二级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他1996年7月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始从事大豆研究。他培育的多个大豆新品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73万元,参与培育的多个大豆品种获得社会效益38.4亿元,为山西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大豆新品种培育事关国计民生,作为大豆育种工作者,为此应有所作为。”马俊奎一直在向一个既定的目标奋进。
为了提高山西大豆的抗病害性能,他立足山西气候特点,积极创新,开展大豆抗逆高产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塑料钵柱法先后对1.4万余份大豆育种后代材料,进行多年多次抗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17份高抗材料,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吸引选育,培育出山西省第一个高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黄种皮大豆品种晋豆31。该项成果他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9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他持续攻坚克难,培育出中抗大豆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晋豆34和汾豆65,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内通过国家审定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最高抗性的黄粒大豆品种。
“十年九旱是山西的气候特点,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一直是山西大豆研究工作者的育种目标。”这是马俊奎又一冲击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利用创新研究的集水槽抗旱鉴定法,对国内2700余份大豆新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精准鉴定,筛选出一级高度抗旱资源6份,成功将抗旱基因通过人工杂交转育到山西主栽品种中,提高了大豆新品种的耐旱能力。”为使科研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他向晋西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户提供耐旱大豆品种,配套推广大豆覆盖渗水地膜高产栽培技术,使当地大豆亩增产36~82公斤,为当地大豆产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山西省大豆抗旱研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
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研究是山西省的育种优势,他利用自创的田间自然发病法对黄淮海培育的2000余份大豆新品系进行鉴定,筛选出一级抗病材料59份,为育种单位提供高抗大豆育种亲本,鉴定结果得到国内抗病毒病权威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印证。
马俊奎清醒地认识到,大豆种植效益低,是我国限制大豆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他把培育高品质大豆品种作为科研主攻方向。通过筛选优质大豆资源,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鲜食大豆品种晋豆39。该品种200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鲜食大豆春播和夏播两个区组审定,亩种植效益可达到4000元,该项成果2019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为第一完成人。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及供给侧结构的改革,种植业中种地养地相结合、以草代粮以及提高生态效益等方面的需求,使发展绿肥牧草大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愈为显著。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他利用野生大豆与山西省抗旱资源杂交,主持开展牧草绿肥大豆研究,2017年培育出第一个牧草绿肥兼用型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这个品种以其适应性广、蛋白質含量高、当年产草量多、繁殖系数大、用种量少、机动灵活、与苜蓿饲料价格相当的特点,以及有效维护有机农业氮循环的优良作用,成为新的优质绿肥牧草品种资源。”马俊奎介绍说,目前由他主持选育的牧草绿肥大豆新品系达到12个,为提高山西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由于他工作脚踏实地,业务素质扎实,得到国内同行认可,成为山西省大豆研究领军人物。参加工作以来,他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8项,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神农二等奖1项。2014年他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16年8月在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理事会理事,2017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聘任他为山西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他连续承担国家“863”项目6项,开展大豆胞囊线虫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研究,创制大豆胞囊线虫“RIL”群体1个、回交群体2个,对5个抗旱群体进行抗旱性研究。同时,还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努力提高自身大豆研究水平。
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他十分注重品质和适应性,培育出的汾豆56、晋豆34、汾豆72、汾豆78、汾豆79、汾豆牧绿2号、汾豆93等大豆新品种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7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他参与培育的晋豆23、晋豆25、晋豆29、晋豆31、晋豆39等大豆品种获得社会效益38.4亿元,为山西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要求变化,为了推动山西大豆育种新材料能顺利参加国家区域试验,从2011年以来,他牵头与各大豆研究单位联系,在山西省建立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多点鉴定试验点2个,黄淮海中片夏大豆试验点3个,黄淮海西北春大豆多点鉴定试验点3个。该多点鉴定网络覆盖了山西省主要大豆生态区域,为山西省选育出符合国家审定、优质、抗逆、高产、广适应大豆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起他担任了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重点实验室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
马俊奎从事大豆研究27年来,瞄准大豆生产一线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2018年他开始负责国家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汾阳大豆综合试验站工作,第二年被山西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20年,他被山西省委组织部和相关部门确定为第七批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同年获得山西省农林水工会领导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农林水工会系统“标兵个人”。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作为多年从事大豆育种的科研工作者,就应使命担当,培育出更多适应性强、高产高效的大豆新品种。”马俊奎又扬起了奋进的风帆,在大豆新品培育的道路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