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成长”理念下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以“植树问题”一课时为例

2022-12-16丁夏琳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小学

教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植树教学内容数学

丁夏琳 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小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提升课堂质效,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成了广大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奉贤教育也提出“新成长”理念,旨在实践落实“双减”要求,聚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高效学习型、活力生成型、智能成长型”的“新成长”课堂,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面对这个新挑战,基于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沪教版《植树问题》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多元全面成长。

一、教学设计案例描述

《植树问题》是第七册教材“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选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植树问题的模型种类较多(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学生一时全部记下并灵活运用是有难度的,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建模过程,提炼出此过程中关键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学生只要能借助画图等辅助手段得出相应的结论即可。

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情作出如下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三位数被一位数除,能用线段图、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进行简化。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植树问题》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能力差异不大,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笔者请教过所在学校的语文老师和教授过本节课的教师,发现学生对于“间隔”一词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本课在揭示棵数与段数关系时将“间隔数”用“段数”来代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后,难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植树问题的三个模型,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记忆这三个模型;在课堂作业中,学生难以快速又精准地选择所需要的模型,容易将三个模型的规律混淆。

为提升课堂质效,笔者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并初步体会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2.经历构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模型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是探究间隔数与间隔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不同情形下间隔数与间隔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抛砖引玉

为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借学生熟悉的“青青葵园”劳动基地,创设在植树节“青青葵园”种树的情境,激发课堂活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在种树纸上摆一摆3 棵树苗的过程,初步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种法,从而理解“段数”,为探究“棵树”和“段数”之间的关系作铺垫。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自主探索,探索新知

笔者先引导学生在种树纸上摆一摆5 棵树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归纳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分别对应的棵数和段数。由此,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又使学生能够体悟“数形结合”这个数学思想。

表1 学习单活动一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后,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表格,自主探究植树问题三种模型的规律,从而发现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表2 学习单活动二

最后,学生通过画三种种法的简图,回顾并深入理解数学模型,再次体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加深对规律的认知,继而揭示课题。

表3 学习单活动三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质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笔者遵循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恰当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巩固练习部分,难度逐题递增,既巩固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扫清学生的知识盲区,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绘图能力。

巩固练习题如下:

1.教学楼的走廊长56 米,如果在走廊上等间隔地摆放8 盆花,并且走廊的两端都放花盆,那么每两盆花间隔多少米?

这道题设置三个小问,笔者先引导学生判断所属的种法,学生通过说一说间隔数和盆数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列式计算。

2.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4米插一面(两端都不插),一共插了6 面,这条跑道长多少米?

这道题不提供具体图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自主绘制的简图,判断所属种法,并正确列出算式,通过数形结合,极大程度地巩固了画简图的方法。

3.小区花园是一个长方形,它一周的长度是200米,要在花园的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间隔5米,一共要栽多少棵?

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学生需要考虑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是5 的倍数,学生不仅能够灵活运用模型,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其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以锻炼。

二、新成长教育理念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在新成长教育的背景下,学科的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学生多元个性成长,要在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融合中,让综合育人得以实现。因此,再次综观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经历《植树问题》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后,笔者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度思考,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以生为本,有效实施学情分析

所谓的“以生为本”,即构建充满生气的互动式课堂,坚守学生具有多元差异性的学生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理论、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有效的学情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质效。若教学设计中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既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若过于困难,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容易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从而违背“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上述案例中,笔者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在以往课堂上所展现的各项能力,进行学情分析,由此调整了“间隔”一词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快速理解这一知识点。

有效的学情分析还有助于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作为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收获学生的反馈,是最容易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人,故而教师可从学情分析入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教师感知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也可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

(二)基于学情,恰当设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它具有引领、激励以及评判教学的职能,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人文性,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式直接关系到课堂质效。因此,在新成长教育理念下,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品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优势能够充分发挥,能够将多种智能工具进行融合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还要有合理的依据,一定要表述科学,在新课标和单元目标的指导下,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含义和核心,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确立教学目标前,一定要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对于学生已经具有的认知范围和已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详细分析。

不仅如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完整的体系,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学生经历教学后能够掌握的技能,精准表述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情感态度目标也不可缺乏。例如,在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部分,笔者确立的情感态度目标是“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模型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仅要自主探索出规律,更要体会到灵活运用规律带来的便利性。只有精确确立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程质量。

(三)激趣创新,精心创编教学内容

在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创编要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施为前提,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根据知识点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模式,精心设计问题模式,以激发课堂活力,从而提升课堂质效。

教学内容设计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创设能够激发学习活力的情境,如校园活动、传统节日、动画片情节等,在新知探究部分,可以延续之前创设的情境,依据教学目标,总体规划教学内容,创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角色的教学内容。明确课堂上要解决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思想。上述案例中,笔者从学校的“青青葵园”劳动基地入手,将种树活动贯穿新知教授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要对课堂的呈现进行教学预设,考虑学生经历教学后的反馈,并设置应对的措施。每一位学生都有其思考问题的视角,学生的回答和习得知识的能力必然与教师的预期存在差异,故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也可请教已接触过相同教学内容的教师。

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笔者在上述案例中设计了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思考等课堂活动,通过摆一摆树苗、说一说发现的规律、画一画简图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最后,将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有逻辑地串联在一起,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育融合,科学组合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即教学设计中的巩固练习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堂作业一定要有层次性,题目的难度逐步递进,这可以通过减少题目中的提示,或者减少所给条件来实现,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熟练应用。例如,在上述教学案例的巩固新知部分,笔者设计的第一题不仅加入图示,还设置了三个小题,学生能够领悟到要解决此类问题,要先判断所属种法,再找到两者关系,最后列出正确的算式,从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题目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再减少提示,加大题目难度,避免学生因找不到解题方法而浪费课堂时间或丧失信心。

小学数学的课堂作业还要有指向性,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巧妙设计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上述案例中巩固练习的第三题,虽然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但是题目难度适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模型,还能发展数学能力。

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的课堂作业应尽量形式多样,如互动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或拓展型作业等,使学生可以在完成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通过师生互动、拓展探究和实践操作,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不同维度上的能力,真正实现“新成长”理念所倡导的“五育并举”、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植树教学内容数学
植树
植树鸟的来信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