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
2022-12-16祝嘉悦
祝嘉悦
(东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直接影响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经济、社会进步而产生,随着社会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迅速上升,如何应对整个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成为各国制定政策的核心问题。深度老龄社会的到来,意味人们预期寿命延长,相应所产生的外部性也要求社会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环节及其供求关系进行变革,“银色经济”时代应运而生。
不同老龄社会的消费需求及消费结构在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同时,也会引发产业结构发生相应改变。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启示,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的影响,社会中的劳动力要素将逐步出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并且从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绝对数额和相对占比都是不断上升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对消费需求的敏感度也会反作用于消费需求。鉴于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消费需求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化,本文重点探讨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关联,为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对于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消费需求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化,学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学者对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分别作出了解释。
(一)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1. 人口老龄化会增加消费需求
Estrada等[1]选取亚洲地区31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认为老年人口占比对国内消费需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王宇鹏[2]通过对我国2001—2008年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增加会使消费需求增加。纪玉山和滕菲[3]指出,大量老龄人口的出现将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胡乃军等[4]通过对北京、辽宁、浙江等九地历年各年龄段调研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的消费占劳动人口消费的比例始终高于其收入的比例,那么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将是积极的。
2.人口老龄化会使消费需求减少
Footer和Gomes[5]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人口结构失衡,不利于增加社会消费。张桂莲和王永莲[6]、张乐和雷良海[7]、杨燕绥等[8]与江曼曼[9]认为,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会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快速衰退。王森[10]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并探寻两者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快速加深的持续影响,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将会上升,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将会随之下降,整体呈负向变动。蔡昉和王美艳[11]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认为,劳动者在退休后收入迅速下降会导致消费随着年龄增加而呈现持续萎缩趋势。
3.人口老龄化的不同阶段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杨雪和侯力[12]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将明显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将持续走低,从而导致全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和比率也随之降低。于潇和孙猛[13]通过研究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认为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依次表现为正效应、负效应和零效应。朱勤和魏涛远[14]认为,随着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居民在消费中也会呈现出“老年偏好”的趋势。朱雅玲和张彬[15]基于“七普”数据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将会促使消费领域在未来形成智能化、健康化、特色化的新消费格局。
(二)人口老龄化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
1. 人口老龄化会优化第三产业就业,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
Annabi等[16]基于加拿大产业结构,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研究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致使其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该类型企业逐步缩减规模,服务型产业规模增加。Hashimoto和Tabata[17]研究发现,在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会向保健、医疗等服务性行业转移,促使从事服务业的劳动者增加。Silverstovs等[18]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加速推动就业结构发生改变。陈卫民和施美程[19]指出,人口老龄化通过直接的刚性服务需求和间接的劳动力成本路径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提升。汪伟等[20]通过对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部技术结构也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下实现进一步升级。张从发等[21]基于湖北省的数据研究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中,关注老龄群体并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壮大。邵咪咪等[22]运用跨国数据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联系,特别是对服务业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变化
Glaeser[23]通过对波士顿调查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呈现出由“促进”到“抑制”的动态变化。陈卫民和施美程[24]通过分析后发现,老龄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在初始阶段呈现出递增趋势,但在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之后,其推动作用将不再显著。王家鼎等[25]则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影响从短期内来看较为微弱,但对其长期变化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赵春燕和宋晓莹[26]与宋晓莹等[27]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影响效应的时间趋势呈现先负后正的变化特征。
(三)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消费需求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方面,Fougere等[28]认为,旺盛的消费需求会通过影响就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闻潜[29]指出,以消费推进经济发展,才能稳健地提升社会需求,从而达到扩大就业的效果。温双等[30]认为,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且提出在特定的环境中刺激富人的奢侈性消费可以起到增加就业机会、启动经济的作用。钱振伟[31]提出了消费就业弹性的概念,并建立消费就业模型以此分析比较各地区居民消费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徐杏[32]指出,消费结构影响并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将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改善可以导致就业结构的升级并解决就业问题。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探究了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莫衷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关于我国如何通过刺激消费优化第三产业就业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关系以及区域异质性,以期丰富在老龄化背景下优化第三产业就业、助推产业升级的理论路径和研究结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老龄化不仅会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要素流动使第三产业就业发生调整,即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劳动力供需变化进而使第三产业就业发生改变。下面通过构建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的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探究这三者间相互的影响机制。
(一)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机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经济比重将会下降,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将会上升。人口老龄化会从根本上使劳动者的人力资源禀赋发生改变,造成年轻劳动力短缺和企业用工成本上涨等问题[33],原先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优化转变和转型升级成为打破桎梏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相对于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增加企业成本,因此,企业会加快资本替代劳动的进程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宏观层面的表现则是通过提高资本的占比来促进经济增长[34];另一方面,社会将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包括优化产业分工以及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10]。随之产生的结果就是:将会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转入到现代服务业中,特别是与生产性相关的服务业就业占比和产出比重将会迅速增加。这种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可以称作是老龄化的“供给效应”[35]。在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背景下,为妥善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问题,一些资源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往往会在资本优化、资源重新配置和提升微观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种种尝试,可能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这部分“挤出”的劳动力也会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等方式逐渐转向居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含义中也蕴涵着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推动力。依据以上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二)消费需求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在宏观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也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持续扩大消费的选择边界,通过消费者的累积效应,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消费品市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生产者会不断提高生产力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以获得利益并扩大生产规模,消费需求成为社会生产的目标和导向。特别是在出现一个新消费热点时,在众多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共同影响下通常会对一个新产业的产生、发展与繁荣的全过程产生加速效应,同时,随着消费需求驱动相关新兴产业的扩大与升级,又会吸引更多的劳动者投入其中。劳动者在生产的同时,同样需要对物质资料进行消费,这就为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注入新的资本“养料”,为扩大生产提供了可能。资本供给会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进而对第三产业就业产生影响。老龄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长期存在的人口特征,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社会中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占比上升,会增加社会消费需求,这种需求通过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方式影响到劳动力的需求,并且通过劳动力再生产的方式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33]。劳动者通过将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用于消费者的医疗保健、生活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以实现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得以使用,从而使劳动者获得可以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以保证物质资料生产形成可持续的循环。依据以上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消费需求对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就业具有调节效应。
(三)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居民个人的消费需求也会随着生命周期延长发生变化,这些个人层面的消费变化会随着全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进行累积、叠加,进而使全社会中的总需求结构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动最后也会影响到社会产业构成上,进而对第三产业就业形成重大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到老龄化阶段后,专业化服务消费倾向更高的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所占的比重增加,个体的服务需求通过累积后会促使整个社会的服务需求提高,国内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推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劳动、资本等要素的需求随之上升,即老龄化的“需求效应”[35],这种效应恰好与前文提到的老龄化“供给效应”相对应,即人口老龄化会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使产业结构发生改变。
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社会中总的消费结构会偏向日常性服务类产品特别是与老年人生活起居相关的服务,如个人日间照料和护理服务、家庭日常服务、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随着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老化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消费能力增长,消费市场在中老年产品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下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甚至对一个产业发展的进程和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的医疗保健、教育、旅游、休闲等产业项目正蓬勃发展。在老年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作用下,不仅为服务业发展营造出有利的市场环境,而且对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基础。同时,老年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也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社会生产率和流通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到后期,老年人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同时产业结构趋于完善,老年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口老龄化对于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有所减弱。依据以上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过程中,可能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四、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的中国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的年鉴类资料以及其他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对所需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全国31个省份各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各项变量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说明各省份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结构不同及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导致的。
表2结果显示,在产业结构方面,东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的平均值约为43.000%,中部约为36.300%,西部约为33.600%,而且东部的政府财政支出与城市化水平也明显超过中、西部,由此可得出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中部、西部青少年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5.820%和18.750%,东部青少年占比的平均值为13.620%,而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按东部、中部、西部排列,分别是14.000%、13.300%、12.500%,说明东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较于中部、西部更加严峻;在消费方面,东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为23 549.220元,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值为16 609.990元,均明显高于其余地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分地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模型设定
1. 基准模型设定
为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构建面板模型(1):
thritit=β0+β1oldit+β2controlit+δi+θi+εit
(1)
其中,thrit表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old表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git表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ontrol主要包含以下控制变量:cos表示政府财政支出,inc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uit表示消费占比,edu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 i和t分别代表各截面地区和年份,δi为年份固定效应,θi为省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2.调节效应模型设定
为进一步探究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关系,拟增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之间的交互效应,增加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的调节变量oldit×lngitit,检验消费需求的调节效应,构建模型(2):
thritit=β0+β1oldit+β2lngitit+β3(oldit×lngitit)+β4controlit+δi+θi+εit
(2)
各变量含义与模型(1)相同。
3.门槛面板模型设定
为避免人为设定的门槛导致回归结果出现偏误,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的分界,在此引入门槛面板模型进行讨论,选取消费需求作为门槛变量,设定模型(3):
thritit=β0+β1oldit·ω(lngitit≤ρ1)+β2oldit·ω(ρ1 ·ω(ρn-1 (3) 其中,lngitit为门槛变量,ρ1—ρn为相应的门槛值,β1—βn为变量oldit的待估参数,φi为控制变量的待估参数,其余变量设置与模型(1)相同。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除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三个序列外,其余变量在5%的水平上均不存在单位根,并且各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上述的三个序列为一阶单整,并且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应该对其进行Jonhamson协整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LR=35.700>30.800,即可以在99%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远小于0.010,拒绝随机效应估计模型,最终确定回归方法为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模型(1)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人口老龄化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其原因可能为人口老龄化使得与老年人相关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增加,引导更多劳动者进入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就业。假设1得以验证。 模型(2)讨论了消费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支出在5%的水平上显著促进第三产业就业,表明居民消费需求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原因可能为消费需求提高了社会物质资料的需求,为企业增加劳动力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条件。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消费者数量增加,对于养老产品与服务需求增加,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提高,进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模型(3)在引入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交互项后,虽然人口老龄化的显著性有所下降,但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并且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效应增强。此外,回归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消费需求强化了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即消费需求对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就业间的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就业。假设2得以验证。 表4 回归结果 通过稳健性检验可以着重考察估计方法和指标解释能力是否可靠,本文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种是替换主要变量。分别用老年抚养比替代老年人口占比,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替代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第二种是剔除极端变量。剔除北京、上海地区数据,以期增强数据稳定性。第三种是缩小样本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2010年以后快速推进,将样本期锁定在2010—2019年,进一步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在替换主要变量后,各变量显著性发生一定变化,但所有变量均显著,并且系数符号未发生改变;在剔除极端值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显著效应增强,并且各参数符号与表4保持一致,说明经过替换主要变量、剔除极端值以及缩小样本期后,上述结论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即证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1.门槛效应分析 首先,基于自助法甄别门槛是否存在,经过1 000次反复抽样后的回归结果显示,消费需求作为门槛变量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单一门槛效应检验(P=0.037<0.050)与显著性水平为10%的双重门槛效应检验(P=0.099<0.100),未通过三重门槛效应检验。其次,估计消费需求的门槛值。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门槛值为4 013.175和7 291.312。当消费需求分别达到这一水平时,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促进效应会产生激变,结果如表6所示。最后,当消费需求作为门槛变量时,其在人口老龄化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产生的效应结果如表7所示。从整体看,人口老龄化对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边际影响呈阶梯型递减态势。当居民消费需求处于低水平(git<4 013.175)时,人口老龄化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提高0.493个单位;当居民消费需求处于中水平(4 013.175≤git<7 291.312)时,人口老龄化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将会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0.359个单位;当居民消费需求处于高水平(git≥7 291.312)时,人口老龄化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会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0.246个单位。由此可以发现,虽然人口老龄化对于第三产业就业调整有正向作用,但随着居民消费提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提升效应将逐渐减弱。假设3得以验证。 表6 门槛变量检验 表7 门槛效应估计结果 2.分区域回归结果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需求及第三产业就业都存在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异质性(如表8所示),因此,将样本进一步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深入探究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在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就业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从表8可以看出,在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中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具有不同效果。 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在1%的水平上对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其影响效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需求对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也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其原因可能为:一方面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老年人口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重于中部和西部,对于老年服务产业有更加旺盛的消费需求,催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的提升作用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在10%的水平上对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部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周边地区人口产生“虹吸效应”,人口集聚提高了中部地区整体消费潜力,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并且消费支出在5%的水平上显著抑制第三产业就业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较于其他区域比较落后,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文化和科技水平等都落后于其他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加之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整体消费需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三产业发展。 表8 分区域的回归结果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有正向推动作用。意味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会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转入服务业,而提供服务产品的企业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以及用工成本升高等问题,也会从优化资源配置、资本替代劳动和改善微观生产效率等方面作出努力,人口老龄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第二,居民的消费需求对第三产业就业起到较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预示着伴随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当期以及未来发生的持续性变化将会形成新的消费市场,例如与老年相关的服务业,新消费市场的出现势必会创造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进入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 ,消费需求调节了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老年人口的占比增加会使需要服务的消费者特别是老年群体比例增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专业化服务的消费需求,并且这种需求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累计叠加,最终反映到产业结构上,通过不断吸引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式,转变社会就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消费需求的内生调节。 第四,门槛效应分析表明,居民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对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并且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边际影响呈阶梯型递减态势。 第五,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需求对东部、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有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存在抑制作用。 围绕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更好构建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以及第三产业就业的相互促进机制,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第一,探寻老年群体消费点,规范老龄市场,积极推进老年产业发展。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未来几十年间将继续加深,逐渐进入到深度发展期,在一定周期内老年人口数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未来,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将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会吸引更多的要素,为老年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从另一个角度看,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效应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增强敏锐度,及时把握住老年抚养比上升所释放的服务类消费信号,提前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聚焦老年群体消费点,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同时也需要深度挖掘老年群体的潜在市场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老龄产业进行市场规范,保障老龄市场有法可依,这样不仅有助于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优化,而且也会为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速。 第二,增加社会人力资本投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对劳动力结构产生影响。未来劳动力不仅可能出现数量上的供给短缺,还可能出现劳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形成结构性失业。为更好地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可以从提高劳动者自身教育水平、提升技术能力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政府可增加对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如以PPP模式参与到“老年大学”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形成多样化的技能学习平台,采取财政补贴等政策,并制定相关政策打破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壁垒,增强人才在各区域间流动。老年人由于资历较深,在工作经验、生产技能以及社会阅历方面相较于年轻劳动者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再教育和新技能训练,还是老年人群本身作为培训教育的提供方,通过对年轻劳动者的培养训练实现自身技能的转移,都可以在整体上有效促进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为此,企业方面可以组织培训、建设与所需劳动力技能相关的技能学校,返聘有突出贡献的退休职工成为“企业讲师”或“岗位顾问”,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本的效用,促进有效劳动力素质提升,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为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以人才促进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基础份额。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效应会成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驱动力。然而,要将需要转变为有效需求,需要解决实际收入预算受限的问题。要充分释放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巨大需求效应,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提高老年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丰富其收入来源渠道,改善老年人口的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利得在老年人口资产中的比重,如政府建立信息化平台,有效提高农民农产品销路;对老年人创业、再就业等给予税收优惠、奖励政策;还需要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消除其顾虑,提高其平均消费倾向,从而将需求的动机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第四,在不同区域之间促进第三产业结构的流动和优化。在产业跨区域流动和优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和内部市场潜力,利用好东、中、西部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梯度差异,不断推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层级与配置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和优化。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意味着资本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和产业间还有着较大的配置优化空间。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需要加强“招才引资”力度,积极吸纳东部地区产业,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风口”,以政策与技术弥补地区与人才的短板。我国在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时,不仅应该立足于各地区、各区域自身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还应该充分考量和评估本地区内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同时,对于未来地区发展以及劳动力资源跨地区流动带来的综合效应也需要充分考虑,依此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匹配程度高、实施效果好的产业发展策略,逐渐形成符合区域发展特点、适应人口层次结构以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布局。五、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三)进一步分析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