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旁观者
2022-12-16冉祥洁
文 冉祥洁
本刊2022年第8期刊发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故事,描绘了一幅幅趣味横生的多子女家庭生活图景。文章刊发后,引发不少读者共鸣,其中一位读者来稿,分享了自己作为二胎妈妈的教育点滴和自我反思。
家有二娃,老大是姐姐,老二是弟弟。二宝没出生前,我跟老公一致决定,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然而,随着二宝的出生、长大,这碗水渐渐倾斜。
比如,当看着满脸泪痕、被姐姐按压在地的二宝,我们都认为是姐姐在欺负弟弟,于是批评姐姐。但是,很多次问明缘由后我们才发现,是二宝先动手搞破坏,姐姐才出手制止的,但很多次我们都被二宝的眼泪骗了,充当了不合格的裁判员。
有一次,两个孩子又因为玩具发生争执,二宝一如既往地大声呼喊,姐姐没有因为我的喝令而停下按压的拳头,而是大声问我:“为什么你不问问我为啥打他,他不动我东西,我会打他吗?”看着女儿因为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突然无地自容,原来我一直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委屈着女儿,我只看到了她的蛮横,却没有去认真纠正二宝的无理取闹。我每一次的大吼,都让爱的天平一点点失衡,直到触发女儿的忍耐极限。而这样的偏袒,也间接助长了二宝不断挑战姐姐的胆量,让他以为,反正只要自己撒撒娇、说点好话,妈妈就会帮他。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脱离“裁判员”这个角色,不再第一时间冲到现场,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姐弟俩自己解决分歧。
前段时间在家上网课,姐弟俩发生矛盾的次数明显增加。争玩具、争电视、争零食,家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哭二打三和好的戏码。每当姐弟俩冲到我面前让我评理时,我都只是提供建议,“姐姐不想把贴画给弟弟,那弟弟能不能拿玩具或零食跟姐姐交换?”“弟弟不想看姐姐找的动画片,那能不能前15分钟看弟弟喜欢的,后15分钟看姐姐喜欢的,或者找一个你们俩都喜欢的动画来看?”“既然现在不想理对方,那就各自冷静一下,自己找点别的事情做。”时间一久,他们不再到我这里告状,尽管还是时不时地听到二宝的号哭,但是他已经明白,我不会像以前一样袒护他了。
前几天,两个孩子从姑姑家拿回两头发芽的蒜,高兴地告诉我,他们要种出蒜苗给我吃,我很开心。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大蒜放在玻璃杯里,然后一点点加清水,我想到自己之前的种蒜苗经历,也是如此这般小心呵护,结果却死掉了。我这个大人都养不活蒜苗,孩子能养好吗?过了几天我去阳台晾衣服,竟然发现蒜苗比之前长长了一截,嫩嫩的绿叶,让整个阳台都有了生机。我跟女儿说起蒜苗长大的事,她说:“姑姑说,种蒜苗不能浇水太勤,隔几天浇一次最好,不然容易把根泡烂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所有勤劳都是收获的前提,太过细致入微的关照,反而不利于幼苗的成长。这跟我们养孩子是一个道理,父母如果总是在孩子出现麻烦时,一秒钟到达战场,大包大揽地帮孩子解决,反而挫伤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
学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陪伴、去引导,让成长的主动权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