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卢氏城郊未利用地开发促进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评价
2022-12-16任艳冯杨伟
任艳冯杨伟
(1.南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南阳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061;3.河南省自然灾害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 南阳 473061)
河南西部山城卢氏县地处秦岭东部,生态环境较好,生态宜居小镇建设潜力较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以未利用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后备资源[1-3],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进行发展建设,资源得到高效开发,以此确保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4-6]。《卢氏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对城区段洛河两岸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建设卢氏县新型宜居生态城镇[7]。数年前,豫西山城卢氏县目前面临城市空间不足发展受限的窘境,老城区位于洛河西岸宽阔地带,洛河东岸以及南北两侧有大片荒滩未开发利用。近年来卢氏县积极响应国家宜居生态新城建设号召,在洛河东岸以及南北两侧齐头并进建设新型城镇,县城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得到了一定化解。本次工作重点针对卢氏县洛河东岸以及南北两侧荒滩建设新型城镇的成效开展系统评价,对县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提出进一步促进建设生态宜居小镇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研究区概况及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必要性分析
卢氏县地理上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锤,是全国级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之一,县域90%以上均被森林覆盖,被誉为“豫西后花园”。地质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造山带的北秦岭南部地区,是地质历史时期三叠纪造山运动的产物。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卢氏县全境平均海拔1221m,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丘陵以及河谷冲积小盆地。卢氏县中部洛河南西→北东方向穿过,县城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土地为老城区和工业园区,受东西两边山地影响,县城的发展建设空间将受到较大限制,县城洛河南岸、县城西南与东北有大面积的洛河荒滩未利用地,县城主要功能区向周缘发展是现实所需,本次研究工作区域主要为县城洛河南岸、县城西南与东北部,见图1,面积约5km2。卢氏县“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已在洛河两岸修建河堤,以坝带路,为卢氏县老城区周缘的洛河沿岸地区新城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卢氏县人口结构现状是农村人口众多,针对庞大的失地农民的就业引导和居住安置成为城镇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发展中需面临的重要问题。卢氏县现状产业结构存在轻工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以多元化产业为依托,全面结合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开展,解决当前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农业潜力有待激发等问题。依据《卢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结合国家和河南省、卢氏县的相关规划和文件,对卢氏县县城现状数据分析。重点围绕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进程、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对新城产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情况展开分析评估,评价并确定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注:根据《卢氏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7]修编。
2 卢氏县利用洛河荒滩建设宜居生态新城成效
卢氏县城洛河东岸以及南北两侧荒滩未利用地开发建设新城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卢氏宜居生态新城人口市民化成效
人口城镇化是卢氏县建设新型宜居生态新城的重中之重工作,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在于“人”的合理流入和有效吸纳。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征拆的失地农民直接迁入城市,从农民直接变为市民;新城建设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依靠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外来人口就业迁入,有效提高人口城镇化率,从而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依据《卢氏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精神,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和政府引导,在洛河沿岸荒滩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建设产业项目,力求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人口的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了产城融合发展,扩大新城区就业岗位,引导农村人口就业。通过就业促进了人口的流入,以此来推进建设宜居生态新城。通过大力发展卢氏连翘产业,制定对核桃、连翘发展的奖补政策,努力打造果、牧、烟、菌、药5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特色养殖和食用菌、烟叶等优势产业,同时加大对昊豫实业、乐氏同仁、中康中药等中医药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进美国红仁核桃、藏香猪等优良品种资源从而推动新城养殖行业的发展。卢氏城南郊区设立工业园区,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国嵩来纳米碳酸钙项目,以及晋豫钢铁有限公司、天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阳食品有限公司、北方矿业有限公司和中国黄金集团中原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移就业教育培训,努力打造“卢氏月嫂”“卢氏厨师”“卢氏滑模工”等劳务品牌,开展家政服务入乡进村免费培训,引导农村人口到卢氏新城提供家政服务,在服务于转移就业脱贫攻坚的同时,增加新城人口凝聚力,刺激提升市民化水平。
教育设施配置是建设宜居生态新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0,11]。《卢氏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试点开展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构建与新区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能够顺利补给新区产业就业需求,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入城落户。通过未利用地开发推进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聚集整合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更多学校资源,促进了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设施配置,为构建与宜居生态新城产业类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切实为补充人才供给提供坚实保障,加快推进宜居生态新城建设。
通过对河岸两侧及山地缓滩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增加了住房建设用地面积,补充了农村搬迁房地产开发用地需求,切实满足了贫困人口搬迁住房需求;引导人口向城市迁入,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员融入城市,有效促进了宜居生态新城建设。卢氏县住建局与河南三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就城区“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召开专项评审会,明确卢县未来住房发展目标和建立符合实际的住房供应模式,提升群众居住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布局合理的城市居住群,合理推动城市用地扩张,疏解旧城功能,不断改善城市空间形态,采取“有机更新”模式提升公共设施服务,倾力打造三门峡市域南部副中心,伏牛山地区休闲旅游城市的新兴生态旅游名县。
2.2 卢氏宜居生态新城空间格局发展评价
卢氏县城郊宜居生态新城建设依托山水脉络,因地制宜,构筑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城乡融合为机制,力把卢氏县打造成宜居生态城市的总体思路。卢氏火车站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城区建设的一大亮点,借助铁路建设带来的机遇,推动新城区火车站建设与县城南区建设,洛河城区段改造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大对城边山区林区建设,退耕还林,异地搬迁,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修复生态环境,以火车站站前商贸中心、中医院异地搬迁建设为引领,推进洛河南岸整体开发,以规划建设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示范区,“四横五纵”新区道路建设为构建卢氏县城统筹发展的空间格局作出贡献。
卢氏新区通过未利用地的建设与开发,以植树造林,廊道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为主,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县城南部洛河东岸目前已建成火车站、卢氏县中医院、兴贤里万人小区、清华园学校、集贸市场等,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现代化第2生活垃圾处理厂;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投资1亿元,来全面改造城区100km供水管道;初步具有宜居生态小镇功能,该区域跟洛河西岸生态小镇通过3座跨洛河大桥强化联系,见图2。
2.3 卢氏宜居生态新城产业经济发展成效
随着卢氏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通过提升新区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切实推进“城与业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同生共兴”的卢氏县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目前卢氏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园区已进驻工业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24.55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0个,主要有宏基混凝土制品、八建安装、中康中药饮片、聚鑫丝瓜络制品、翠龙白云石超细粉和财源重质碳酸钙等项目。在卢氏县城城郊南北两侧洛河荒滩未利用地续建和新上产业项目,分别是北岸的中金集团中原矿业有限公司钼钨等有色金属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晋豫公司铸造项目和南岸的华阳核桃仁精深加工,天宝蜂产品加工,女郎山系列调味品,民兴粮油加工,绿之源食用菌综合加工和正山堂茶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卢氏县特色矿产品、特色农产品及中草药加工基地。通过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产业用地得到了保障,各种基础配套逐渐完善,各类产业不断入驻,集聚效应逐步凸显。新区未利用地开发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同时,积极强化卢氏县老城区周缘新城城镇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在新区已开发建设生态园休闲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卢园广场、洛神公园和洛河中央公园区滨河观光廊带,见图2a、图2b,卢西新城东岸公园,见图2e,等景观,较大地改观了市民的闲暇娱乐环境。卢园广场东部建有游乐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身心愉悦的场所。洛河东岸新建卢氏县农贸市场、卢氏县中医院、卢仁医院、郑卢小学、清华园学校,见图2f、超市与便利店等,凝聚了新城人气,有利于产城融合,推动了卢氏县老城区周缘荒滩未利用荒地建设宜居生态新城。
2.4 卢氏宜居生态新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为促进卢氏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新区在未利用地开发园区内已完成靖华西路、滨河西路等多处新城主干道路绿化,开发建设生态园休闲旅游项目:卢园广场和洛神公园和滨河观光廊带等景观,见图1。卢氏县城“一河两岸”的洛河风情线成为游客和城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加强各园区山体生态环境整治,加速推进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卢氏县通过未利用地试点开发,以绿色、生态、宜居为发展理念,着力改善了未利用地开发试点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切实降低了项目区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有效治理了荒山荒沟及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建设景观廊带和绿地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质量,提升了环境的宜居程度;新城建设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强化雨污分流,提升市政排水效率,对促进整个卢氏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2 卢氏县宜居生态城镇照片
2.5 未利用地开发促进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卢氏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卢氏县城区统筹发展水平、城区一体化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在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资金拨付、配套资金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国道209线“畅安舒美”示范路,沿线绿化、公路文化、观景平台和停车区将公路、景观建设与自然人文高度融合,融入“绿色公路”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果。卢氏县通过不断提高、优化新城区基础设施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保障新城区交通体系、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切实促进了卢氏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未利用地开发促进新型城镇化存在问题
卢氏县洛河东岸和南北两侧荒滩未利用地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存在2方面的问题。
3.1.1 人口迁入率较低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新城区生活配套设施和孩子教育问题等,本地人口就近择业但选择在新城区居住的人口数量明显不足;由于山城卢氏地处豫西偏远边陲,城区经济欠发达,缺少特色支柱产业,对外来就业人口的吸引力非常弱。迁入率明显偏低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制约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制约卢氏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3.1.2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卢氏新城区企业相对较少,产业集群规模尚较小,政府政策支持的特色矿产品、特色农产品及中草药加工等产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同时,近年新冠疫情形势下,卢氏县县域内新城区经济疲软,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对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不利,城镇化内生动力不足,将成为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3.2 未利用地开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议
3.2.1 扩大优势产业入驻规模,提高县城就业承载力
通过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区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纳人口就业,促进人口市民化。开展就地城镇化,引导区内人口就地转化;扩大新区的腹地辐射力,吸引外来人才,在城内就业、购房、落户。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力度,结合生态宜居城市的区位优势,战略性布局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优势产业入驻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区规模,切实扩充县城就业岗位,提高人口迁入率,壮大经济产业规模,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3.2.2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生活服务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是居民舒适生活的基本保障,目前卢氏县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在数量和承载规模上尚不能满足城镇化中远期发展需求。卢氏县应该进一步增加并优化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住宅、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切实提高生活服务质量,满足卢氏县城镇居民对高品质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加快推进卢氏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3.2.3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始终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以生态保护为原则,以生活环境舒适宜居为目标[12-14]。卢氏县城郊新区应继续加强山体生态环境整治;继续扩大市政道路雨水收集体系和景观绿地雨水收集体系的建设规模和容量,加快构建稳定和谐的发展生态文明新局面,为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提供坚实保障。
4 结论
卢氏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其城郊洛河沿岸缓坡浅滩等未利用地开发促进人口就业、完善教育设施配置、提供住房保障等途径促进了人口市民化。同时,未利用地促进了城镇化空间格局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为加快建设宜居生态城镇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卢氏城郊未利用地开发促进新型城镇化目前存在人口迁入率较低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2大突出问题,建议采取扩大优势产业入驻规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功能复合园区建设等措施来进一步助推促进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