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022-12-16陈依婷张天懿
陈依婷,张天懿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1617)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课程思政”是其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新时代育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自然相融,做到思政易“见”、易“学”、易“用”,是课程思政落实的重要路径。
中医类课程博古通今,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更为复杂,生搬硬套必不可取,构建中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则不失为一个破困之法。将思政内容以案例形式融入中医课程的教授中,对学生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增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都大有裨益。评价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评估和反馈,就无法对案例库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判,也就无从提高。现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案例库建设过程中也常常忽略中医应有的特色,极大影响了中医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推广。因此,如何建立与中医基本特点相匹配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相关研究梳理
截至2022年3月31日,CNKI上以“课程思政”为篇名的记录共计25262条,其中涉及中医的文献有245篇。目前,学界主要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1]、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2]、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体系建设[3]、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索[4]、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5]等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大都聚焦于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如王岳喜(2020)[6]从组织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5个角度全面评价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马孟伟、王茜等(2022)[7]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以目标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的课程思政评级体系。现有评价体系角度多元,但多局限于学生满意度、教学团队构成、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教学考核等方面,忽视了对课程思政资源投入与教学保障的评价。中医类课程体系复杂、知识面深,课程资源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的显性及隐性知识,促进中医类课程与思政教学高度融合。
在中医课程教学中,案例库被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在多层面满足了教学所需。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案例的融入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其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临床能力。案例库则有效地对案例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避免了教学过程的随机性,也方便了优秀资源的共享,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中医学科思政教学案例库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真正实现了对中医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案例库的建设是关键,评价更是重中之重。刘莺、肖惠敏等(2021)[8]综合应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护理专业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评价指标,从平台可用性、教学效用及附加效用3个层面全面评价案例教学平台。许鑫、侯仕军等(2014)[9]参照2007年以来我国60例典型的食品企业层面危机案例所组成的案例库,从危机应对知识掌握程度、危机应对实践能力两个角度构建了食品安全危机应对能力评价体系。案例库的评价大都集中于实际应用,辅助教学的案例库的评价并不多见。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课程思政的联系密切性不言而喻。目前,各中医类院校已接连开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但多循于普通案例库建设的套路,其“中医”特色的体现不甚明显。因此,如何做好具有中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是当务之急,而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则是提高中医类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本文对中医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
2 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中医类课程除专业性较强外,还拥有很强的人文属性,“有术无德”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中医大家”。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的评价指标除了要满足一般性要求,还应体现中医特色。
2.1 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标体系构建的最基本原则。一是指标选取应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作支撑,如国家标准、实际临床案例等,参考专家意见。二是选取关键性指标,指标能反映评价目标的核心问题且数量合理,具有较强代表性。
2.2 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确保评估落实的重要因素。只有过滤掉复杂指标、不能量化指标及对评估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才能确保指标体系在后期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2.3 系统性
系统的评估体系是流畅的评估程序的基础。指标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系统完备、衔接配套。将指标放入评估体系中综合考量,避免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评估结果。
2.4 协调性
在评估的过程中,须明确审视评估指标与各方面的协调性,具体包括党的教育方针、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库建设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在规律等方面,若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则评估指标就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正,以重新明确其协调性。
2.5 “质”“量”相合性
以“质”“量”结合为导向的综合评估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10]。定性评估的结果更具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而定量评估则能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更精确可靠。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际考核,利于提升评价的公信力和科学性,对实现中医医案的有效挖掘也意义重大。
2.6 特色性
评估指标的发展,越来越能体现对学科特色的支持[10]。评估指标体系绝非固定标准,需根据学校类型、专业类别、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做到共性标准与个性特色的统一,因势而新、因时而异。中医院校要结合新时代要义,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科思政特色。
3 中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评估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国家要求,吻合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目标,体现案例库的全方位评价。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该轮评估聚焦立德树人,构建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定性定量相结合为基本评价方法的评估体系。由于针对中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评估的研究较少,在构建评估体系时,参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基本原则,在对其他类型案例库评估指标归纳、延伸的基础上,做出了针对性调整和改进,以使目标案例库得到有效评价。评估体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18个三级指标,反映了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主体内容,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统筹考虑(见表 1,P90)。
表1 评估体系
3.2 四个一级指标的诠释
指标体系包括质量、成效、特色和贡献四个一级指标,从平台整体质量、教学双向成效、多层级特色性与贡献度四方面多角度地评价中医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可用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评估要求。
一是质量。质量是评价的首要标准。对案例库进行质量评价时,不仅要从整体出发,还要考虑各个案例自身的质量。首先,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构建要符合国家要求,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合理化的平台设计。其次,所选个案要契合课程,具有启发性、代表性与时效性。从古至今,医家案例不胜枚举,中医案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有必要在纷乱繁杂中精选案例,按院校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录入,避免认知差异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案例的体验性。可通过专家打分、调查师生满意度、分析案例被引次数等方式评价案例库建设质量。
二是成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引入,增强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合力。价值引领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结合学生实际,从时代热点或古代医学典籍中发掘要素,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其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可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同时,在对思政要素的发掘中,教师的思政意识也能得以增强,从而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共生、共轭和共振机制。对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成效的评价可以采取课程思政成果质量数量、思政测验的分值、课堂互动效果、师生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等形式。
三是特色。既要“主体等同对待”,也要“特色有别陈述”。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建设的案例库,应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体现相应的学科特色。各院校应按分类定位,制定自身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各类专业高质量、有特色地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本身的特点与优点出发,借其价值范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中医药院校,应根据自身学科特色,抓住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将传统中医理论、技术技能与新时代创新发展紧密衔接,提升学生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信心,并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使命。案例库的特色化评价可借由专家实现。
四是贡献。服务于社会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提升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导向。各学科可通过介绍其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调查智库效用和国内外声誉情况等来反映其社会服务能力。“课程思政”在继承中医人文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规律的贯通得到升华。因此,构建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4 指标体系的应用机制
本文将中医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评估指标体系按照原则—框架—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构建,参照第五轮学科评估内容设置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18个三级指标,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机制如图2(P91)所示。5个方面相互交融,贯穿评价体系应用的全过程。
图2 指标体系的应用机制
4.1 评价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就课程性质而言,中医类课程兼具医文两大属性[11]。在建构评价体系时,应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考虑,着重强化和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课程思政既是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也是理念、实践、成果的综合体现,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中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合力效用。
4.2 成效评价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
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决定了课程思政的评价也应注重师生双向。一方面,教育成效主要看学生,常见的教学效果评估也多从学生视角出发,学生满意度调查也多被使用。另一方面,成效取得关键在教师,教师在研究案例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对课程在体系中的定位有更系统的认知,从而实现育德能力和育才能力的双重提升。
4.3 使用案例库平台数据衔接指标体系进行多元评价
在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进行评价时,指标体系是一方面,案例库平台自身所反映的数据也不可或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高校可利用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搭建案例库平台,并利用其数据分析功能将评估化繁为简。评价案例库时应注意将平台客观数据(如案例数量、被引次数等)结合所构建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多元化评价,利用好当代技术,进一步提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4.4 发挥“以评促改”的积极作用
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案例库质量的螺旋上升。案例库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间断性的过程,而是以促进教生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以评估结果为基础,构建案例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调整,使其适应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学科专业特色,确保案例库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案例库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4.5 在发展中不断改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课程思政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当前国家政策、社会需要、院校目标等构建,并随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在评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同指标间的不稳定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估结论。未来的评价体系研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设置更多可以量化的指标予以替代,确保各个研究阶段的可靠性。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巧妙融合,以更大的合力推动师生的双向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思政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医务工作人员,建设中医类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全面地阐明了案例库建设的总体导向,对案例库进行了较为客观评价,为中医特色思政教学提供质量保障,也为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