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热熨疗法改善PCNL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2-12-16陈敏陈金兰朱锐梁斯扬苏郑明卞军周楚善冯梓华
陈敏 陈金兰 朱锐 梁斯扬 苏郑明 卞军 周楚善 冯梓华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700;2广东高校生物靶向诊治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700;3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广州 5107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部分地区高达20.54%[1]。我国南方地区高发,人群发病率8%~10%[2]。目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肾结石(>2 cm)的“金标准”,该手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但术后患者发生疼痛仍然难以避免,研究表明PCNL患者术后72 h发生疼痛比例高达90%[3-4]。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上既往多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5-7]。目前临床上针对PCNL术后疼痛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该药物可能导致患者虚脱、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8]。而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腕踝针,具有取穴少、易操作、见效快、疗效好及无痛苦的特点[8-11]。其次吴茱萸热熨疗法以疏通经络、热力刺激及药性渗透起到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12-13]。目前将两者结合应用于PCNL术后疼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将腕踝针与吴茱萸热熨相结合,探讨其对PCNL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120例肾结石行PCNL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氯芬酸钠组、腕踝针组、吴茱萸组、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每组30例。各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该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患者授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②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同意书;③诊断符合肾结石标准;④行单通道PCNL,术后6 h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3分者。(2)排除标准:①肾结石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②存在其他部位痛症者;③神经系统疾病、截瘫、偏瘫者;④肾结石合并肿瘤或肿瘤手术者;⑤术前合并严重感染者。
2、治疗方法
(1)双氯芬酸钠组:病例术后6 h内出现疼痛,NRS评分≥3分时,给予止痛药物双氯酚酸钠注射液(每次2 ml),肌内注射。(2)腕踝针组:病例术后6 h内出现疼痛,NRS评分≥3分时给予腕踝针治疗。根据术后疼痛的特点,取针刺部位为双上1、左/右下2、左/右下5,每次留针2 h。(3)吴茱萸组:患者术后6 h内出现疼痛,NRS评分≥3分时,给予吴茱萸热熨疗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取脐部及周围为治疗区域,采用点熨和顺时针推熨腹部天枢、中脘、气海、神阙等穴位的方法,每次20 min。(4)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病例术后6 h内出现疼痛,NRS评分≥3分时,同时使用腕踝针和吴茱萸热熨治疗(方法同前)。
2.1、腕踝针技术腕踝针定位方法:根据腕踝针原理,将人体上下两侧各分为6个纵区,在两侧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针刺点,按区选点行针刺治疗。患者均选择两侧腕部取针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踝部取针刺部位,为双上1、左/右下2、左/右下5。定位后左手拇指靠近针刺点位皮肤轻轻按压使其略微绷紧,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针身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真皮下,然后压平针身,使针身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缓慢刺入,胶布固定针柄,留针2 h。见图1。
图1 腕踝针技术演示
2.2、吴茱萸热熨取吴茱萸250 g+粗盐250 g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至60~70℃,装入双层棉布袋。患者取仰卧位,选取脐部及周围为治疗区域,采用点熨和顺时针推熨腹部天枢、中脘、气海、神阙等穴位的方法,开始力度要轻而均匀,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加大,同时速度要减慢,直至温度降为可耐受,置布袋于患者脐部神阙穴处,每次20 min。
2.3、药物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规格:2 ml,东北制药集团);吴茱萸(广东天泰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厂);无菌针灸针[规格:0.25 mm×25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批号:170401]。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 h内的NRS评分[14-15],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本研究术前将疼痛评分标准告知患者,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说出疼痛评分结果,观察者记录患者术后发生疼痛的时间、程度、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
4、不良反应监测
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穿刺皮肤出血、穿刺处疼痛、淤紫、皮肤烫伤等。
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事后检验;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Bonferroni校正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资料
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4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不良反应
双氯芬酸钠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后可自行缓解,其余3组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
3、各组疗效比较
4组患者的初始疼痛评分基本相似。腕踝针组、吴茱萸组、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在干预5 min时患者疼痛开始缓解,其中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效果显著,双氯芬酸钠组直到治疗15 min后才开始起效,而缓解程度较轻。镇痛6 min后吴茱萸组的疗效开始减低,其余3组仍可维持,直到镇痛120 min后,吴茱萸组患者疼痛开始出现回升,其余3组可继续维持疗效(表2)。从疼痛评分及趋势总体分析,在用药12 min内,所有患者的初始评分相似,但是相较于其余3组,吴茱萸联合腕踝针组的止痛效果在120 min内持续起效。在干预5 min后起效最佳。
表2 4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分,±s)
表2 4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分,±s)
注:双氯芬酸钠组给予止痛药物双氯酚酸钠注射液,腕踝针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吴茱萸组给予吴茱萸热熨疗法,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同时使用腕踝针和吴茱萸热熨治疗
组别双氯芬酸钠组腕踝针组吴茱萸组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F值P值0 min 3.05±0.31 2.91±0.57 3.08±0.37 3.10±0.54 1.22 0.31 5 min 3.05±0.38 2.06±0.65 1.94±0.67 1.83±0.67 35.05<0.01 15 min 2.71±0.46 1.62±0.70 1.44±0.65 1.12±0.60 52.89<0.01 30 min 1.90±0.58 1.21±0.69 1.08±0.55 1.05±0.55 18.45<0.01 60 min 1.17±0.70 1.00±0.55 1.00±0.72 0.85±0.65 1.57 0.20 120 min 0.29±0.46 0.94±0.60 1.31±0.62 0.68±0.47 24.10<0.01
讨 论
研究表明PCNL术后6 h NRS评分中疼痛发生比率高达89.3%[16]。推测其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有关[17-18],管道与肾盂、肾盏壁的摩擦,以及造瘘管对肋间、肋下神经产生刺激有关;其次手术损伤组织释放出炎症介质、神经损伤引起异位冲动、免疫细胞对损伤神经元进行攻击,产生炎症细胞因子,使外周神经敏感化,引起局部疼痛反应。疼痛源可能是肾包膜、肾皮质、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等[19-22]。术后的疼痛影响患者食欲、睡眠、活动等,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甚至可能引起患者焦虑,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腕踝针和吴茱萸热熨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利用经络之间的关联性与经络脏腑间的相关性,通过皮下浅刺纠正局部阴阳失衡,激发营气,达到舒筋活络、活血荣筋的效果,改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状态。其具体原理是通过针刺刺激皮下神经末梢,促进人体β-内啡肽的释放,达到即刻镇痛的目的;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对异常信号的调节抑制作用;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条件。吴茱萸热熨是利用药包的热蒸气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使药物渗透皮肤,直达病所,从而减轻疼痛痛程度[23-31]。
目前,腕踝针、吴茱萸在骨科术后镇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外科产科术后镇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辅助睡眠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4组患者的初始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5 min后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最大,在观察120 min内,该组疼痛评分持续下降维持时间最长,其中仅双氯芬酸钠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后可自行缓解,其余3组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
通过本研究表明,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热熨能有效改善PCNL术后疼痛,安全性好,起效迅速且作用持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