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2-12-16李晓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4期
关键词:髋臼创伤性活动度

李晓东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 骨科,吉林 辽源 136200)

0 引言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是由暴力创伤引发的骨折,这个部位有一定特殊性,血运较少,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骨折愈合慢,临床疗效不佳,手术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1]。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主要的术式,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的髋臼磨损、增生等问题。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出血多,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12月9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②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③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④伴有剧烈疼痛及髋关节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骨折;③严重心肝肾疾病;④未能控制的糖尿病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发病时间(h)观察组 45 18/27 54.26±10.81 27.45±9.68对照组 45 20/25 54.63±10.57 26.89±9.75 χ2/t - 0.649 0.372 0.564 P - P>0.05 P>0.05 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健侧卧位,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逐层分离,充分暴露髋关节及骨折端,取出关节囊,清理髋臼,反复磨锉髋臼至软骨微微渗血,选适宜的髋臼假体,装入内衬,注入骨水泥,加压固定;截断股骨颈,用混合庆大霉素或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髓腔,扩髓,打磨近端股骨,将股骨柄生物假体置入髓腔内并固定,调整人工股骨和髋臼的位置,检查稳定和活动度,满意后结束[3]。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卧位与观察组一致,切口紧贴大转子后缘,暴露骨折部位,脱位髋关节,截断股骨头及股骨颈,用含有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髓腔,扩髓,注入骨水泥,置入股骨头假体,复位、修整髓腔,修复满意后结束手术[4]。术后处理方式一致,预防感染、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各项手术指标;②术后复查X线,统计髋臼完好率、髋臼磨损、髋臼增生、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③术后3个月评估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用SPSS 23.0软件版本,P<0.05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为率(%)、(),检验方法为χ2及t。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术后拔管时间(d) 完全负重时间(d)观察组 45 134.53±10.92 197.26±35.42 100.45±16.37 3.89±0.76 34.54±4.31对照组 45 85.68±9.57 261.73±50.21 64.86±14.12 2.72±0.64 46.93±5.28 t-5.648 6.271 5.065 3.027 4.983 P-<0.05 <0.05 <0.05 <0.05 P<0.05

2.2 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影像学表现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比较[n(%)]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比较( )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比较( )

Harris评分(分) 假体髋臼前倾角(°) 假体髋臼外展角(°)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观察组 45 67.14±4.38 92.83±4.06 7.02±1.43 13.35±1.82 33.65±4.09 50.12±2.35对照组 45 66.87±4.13 81.96±5.32 6.98±1.39 11.14±1.76 33.27±3.86 47.31±2.19 t-0.462 4.997 0.210 3.908 0.379 4.01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若损伤内部骨动脉,可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引发股骨头坏死,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均是临床常用的手术类型,两种术式各具优缺点[5]。总体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完全替换骨折部位,髋臼和假体的匹配度更好,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术后早期即可实现髋关节完全负重,发生髋臼磨损、增生以及假体松动的几率较低,且术后疼痛轻,能够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尤其适用于身体条件较好、活动能力较强、骨质疏松程度较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更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对于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人来说需谨慎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较少,手术风险较小,适合老年患者使用,但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长,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效果一般,容易发生髋臼磨损、增生等并发症,多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或无法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者[7-8]。

对比各项指标,全髋关节置换术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骨折的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优势更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弊端,需要临床合理评估,特别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用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各具优缺点,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恢复效果更好,但创伤更大,出血更多,而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临床视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髋臼创伤性活动度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