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模式对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的影响

2022-12-16张淑英耿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清除率饮食习惯

张淑英,耿慧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心身体检保健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0 引言

幽门螺旋杆菌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致病菌,初始感染症状不显著,随着感染加重,出现明显症状,多错失早期治疗时机。据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1],幽门螺旋杆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主要病因,约80%-90%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据Logistic非线性回归因素分析可知[2],幽门螺旋杆菌可作为胃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心血管等疾病具有密切关联,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现阶段临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疾病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联合、足量、全程治疗手段,并合理控制饮食,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随着近年临床药学研发,因抗生素药物滥用,在幽门螺旋杆菌清除过程中,存在诸多耐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随着近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管理重视度升高,体检人数增多,体检作为幽门螺旋杆菌疾病检出主要途径,为提高在早期筛查率,合理控制疾病,体检中心开展有效管理措施,加强疾病健康教育,有效规避风险因素,预防疾病进展,为幽门螺旋杆菌疾病防控开展措施[3]。本研究特针对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的影响进行平行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心身体检保健中心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为探查指标,筛选有效病例110例,按照心身体检保健中心接收时间分组,各55例,传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5.01±1.16)岁,病程0.7-12年,平均病程(5.19±0.77)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30kg/m2,平均BMI指数(24.09±0.95)kg/m2;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14例,大专学历22例,中专学历11例,其他8例;试验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93±1.22)岁,病程0.8-12年,平均病程(5.21±0.82)年,BMI指数22-30kg/m2,平均BMI指数(24.13±0.88)kg/m2;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12例,大专学历23例,中专学历14例,其他6例;上述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可比对(P>0.05)。

1.2 方法

传统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途径、早期表现、临床常见病及防治对策等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告知患者科学作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外出就餐时需加强疾病防控,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试验组予以健康管理模式:(1)建立健康管理小组,由心身体检保健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定期邀请资深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学者于组内开展课题讲座,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传染病防控措施及临床最新研究结果,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宣教。(2)多元化健康教育:心身体检保健中心工作人员采用主动护理方式,针对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疾病、感染途径、传染疾病防控措施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年龄、受教育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疾病发生原因、用药情况等,依据患者机体状况,科学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患者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危害及防控措施,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4]。同时针对临床最新研究结果、疾病治疗措施、预后转归趋势等对患者进行讲解,分享临床研究成果及成功治疗案例,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在传统口头宣教基础上引入多媒体宣教,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患者直观了解疾病感染途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3)药学指导: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周期长,以多重用药为主,需针对药物使用方式、联合用药禁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等情况,与患者进行讲解,告知药物应用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早期表现,指导患者如何自我监测用药反应,若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止用药,并于医院就诊;严格遵医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性,避免自行加减药物剂量[6]。(4)心理护理: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显著,确诊后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面对突发性疾病时,护理人员需引入人文关怀理念,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疾病可控性,可通过有效药物治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保障机体健康。

1.3 评价标准

(1)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主要包括一般资料(2个条目)、疾病认知(9个条目)、日常饮食习惯(4个条目)三个部分,采用不记名评分方式,疾病认知多选题目,全对计为4分,漏选或错选扣1分;“是”计2分,“否”计0分,满分为26分,呈正相关;日常饮食习惯评估,“无”计0分,“有时”计1分,“总是”计2分,满分8分,呈正相关性。

(2)幽门螺旋杆菌远期疗效,开展为期3个月的医学随访,无脱落人员,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计算操作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分布用[n(%)]表达,行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行t样本假设校验,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掌握情况比对

管理前,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具有同质性,管理后,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较比管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掌握情况比对(±s,分)

表1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掌握情况比对(±s,分)

组别 n 时间 疾病认知 日常饮食习惯传统组 55管理前 15.25±2.36 2.36±1.24管理后 18.92±3.05 4.06±1.55 t 7.058 6.352 P 0.000 0.011试验组 55管理前 15.33±2.36 2.33±1.26管理后 24.09±5.04 7.25±1.81 t 11.674 16.545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远期疗效比对

疾病管理1个月,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管理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远期疗效比对[n(%)]

3 讨论

据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7],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占50%,因早期隐匿性较强,易被患者所忽视,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病程反复发作,临床根治难度较大,为临床医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8],幽门螺旋杆菌多由健康体检中检出,多数患者因疾病认知不全,在初始检出疾病时未给予重视,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转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为“预防重于治疗”的新理念,体检中心开展健康管理模式,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开展疾病宣教,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致病途径、常见病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给予患者个性化健康讲解,充分体现现代医疗理念,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疾病诊疗活动,加强患者与医患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疾病远期管理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前,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具有同质性,管理后,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较比管理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疾病认知、日常饮食习惯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常饮食习惯作为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指标,评估慢性疾病管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其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大影响;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模式关注患者个体差异性,依据患者年龄、病史、疾病认知水平等,开展针对性健康管理,确保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措施、临床危害等,养成科学生活方式,有效提高患者用药、复诊依从性,于早期促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转阴,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经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可知,疾病管理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管理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管理优势显著。

综上,于体检中心开展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认知水平掌握程度,提高幽门螺旋杆菌远期清除率,可作为疾病管理的优选措施。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清除率饮食习惯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超标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