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2-12-16文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0期
关键词:激动剂糖化肾病

文菊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人民医院,湖南 宜章 424200)

0 引言

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血糖在长期中都处于较高的状态,使得微血管出现病变,以尿微量白蛋白症状为主,早期隐匿性较强,易被患者所忽视,随病情加重,出现肾功能损伤,这是引发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肾病降糖药物选择具有局限性,为减缓肾功能负担,优先选用非肾脏排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参与内源性肽类激素释放,刺激生理降糖作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经动物实验证实,对于肾脏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疗效[2]。本研究特针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应用价值开展平行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筛选有效病例74例,借助计算机1:1分组方式均分病例,37例一组,基础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小值38岁,年龄最大值65岁,年龄均值(46.73±2.09)岁,糖尿病病程1-22年,病程均值(9.43±1.01)年,BMI指数23-31kg/m2,BMI指数均值(26.11±0.37)kg/m2;试验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最小值35岁,年龄最大值67岁,年龄均值(46.69±2.12)岁,糖尿病病程1-20年,病程均值(9.36±1.06)年,BMI指数23-31kg/m2,BMI指数均值(26.08±0.41)kg/m2;统计比对入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资料,符合数据比对指征(P>0.05)。

纳入标准:(1)试验对象符合《糖尿病并发症诊疗标准》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3];(2)患者均为首诊,入组前经为期2周洗脱期;(3)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排除标准:(1)其他糖尿病并发症;(2)药物过敏、不耐受人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传统降糖药物及饮食管理,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诊疗标准选取药物,给予2型糖尿病饮食管理。基础组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取0.5-1.0U/(kg·d)门冬胰岛素行皮下注射,每日3次,于餐前15min注射;20-40U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睡前使用,每日1次,持续治疗6周。

试验组予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液,初始药物剂量0.6mg,行皮下注射,每日于早餐前使用,持续用药1周后增加至1.2mg,依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节药物使用剂量,单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8mg;持续治疗6个月。

1.3 评价标准

(1)降糖效果,监测患者治疗6个月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每月监测1次,取中间值进行数据分析。

(2)肾功能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肌酐(creatinine,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

(3)并发症,药物治疗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低血糖、肝肾功能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案下降糖效果比对

治疗前,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一致,治疗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基础组,试验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案下降糖效果比对(±s)

表1 不同治疗方案下降糖效果比对(±s)

注:与基础组治疗后比对#P<0.05

组别 n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基础组 37治疗前 9.53±1.37 13.15±1.58 8.25±1.24治疗后 7.66±1.29 9.72±1.46 6.87±1.19 t 6.045 9.698 4.884 P 0.000 0.000 0.000试验组 37治疗前 9.49±1.40 13.09±1.61 8.33±1.27治疗后 6.34±1.16# 8.04±1.24# 6.11±1.06#t 10.539 15.116 8.163 P 0.000 0.000 0.000

2.2 不同治疗方案下肾功能指标比对

治疗前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UMA、eGFR、Cr、CysC水平相一致,治疗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UMA、eGFR、Cr、CysC水平不同程度降低,试验组UMA、CysC水平显著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方案下肾功能指标比对(±s)

表2 不同治疗方案下肾功能指标比对(±s)

注:与基础组治疗后比对#P<0.05

组别 n 时间 UMA(mg/24h) eGFR(mL·min-1) Cr(μmoL/L) CysC(mg/L)基础组 37治疗前 185.06±21.36 77.05±9.42 92.61±7.15 1.23±0.43治疗后 131.18±16.53 76.38±8.55 91.05±7.22 1.19±0.32 t 12.134 0.320 0.263 0.454 P 0.000 0.750 0.793 0.651试验组 37治疗前 184.96±21.51 77.01±9.39 92.59±7.21 1.24±0.44治疗后 114.53±15.04# 76.44±8.47 91.73±7.23 1.12±0.29#t 16.322 0.274 0.083 1.385 P 0.000 0.785 0.934 0.170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分析

试验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基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为我国常见公共卫生问题,以中老年患者为主,随着人均GDP水平升高,饮食结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人群逐渐向年轻人转变,以肥胖患者为主,考虑与遗传、饮食、循环系统相关[4]。作为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出现的概率较高,患者的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现微血管损伤,考虑与晚期糖基化产物损伤、高糖直接毒性损害、氧化应激反应、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炎症反应相关,病因病机复杂[5]。据临床大量样本观察显示[6],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显著,病情隐匿性强,治疗难度大,于临床检出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选取合适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具有生理降糖作用,可与激动剂受体相结合,利于胰岛素进行分泌,有效改善其敏感性,发挥降糖机制[7]。本研究选用利拉鲁肽,药物亲和性强,可有效降低低血糖情况。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利拉鲁肽与传统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具有互相增益效果,发挥强化降糖作用,同时可有效控制患者体重,可长期用作降糖治疗[8]。

经两组患者肾功能评估可知,治疗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UMA、eGFR、Cr、CysC水平不同程度降低,试验组UMA、CysC水平显著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考虑与其心、肾危险因素相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充分发挥出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直接作用于肾脏[9],可能涉及神经及非神经通路,在患者进餐时,降低肾小球内压力,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避免营养物质的丢失,延长其他组织吸收营养物质时间,无需消耗能量进行营养吸收,进而控制氨基酸、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吸收、摄取能力,避免餐后血糖高峰期[10]。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因钠氢交换器活性降低,可诱导尿钠排泄,降低肾小球内压力,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因素释放,保护内皮功能,避免微血管并发症[11]。基于安全性分析,试验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基础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应用可降低降糖药物所致肾脏负担,安全系数高。

综上,糖尿病肾病配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发挥肾脏保护机制,降糖效果显著,具有高效、安全等双重优势。

猜你喜欢

激动剂糖化肾病
Oct4B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猪肝中4种 β 2-受体激动剂残留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