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2-12-16李金龙
李金龙
一、 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结合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地理教学方式与过程等进行优化,并从整个单元考虑教学内容的设计,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交互过程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在提高学生探索兴趣的前提下,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完善后,可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重在挖掘高中地理知识,并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及知识交流学习等进行完善,培养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
二、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对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为适应新课改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落实要与地理教学方式、内容设计等联系到一起,尊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看法,以思维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中,转变师生关系及教学理念,并从地理课程内容设计的角度,建立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对普通高中地理的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深化改革中,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进行整合,并在地理知识实践的视角下,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水平。
三、 普通高中地理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要以学生获得未来真实生活汇总所需的实质性的成果为中心,所设计的教育课程、内容及结构等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其中包含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及素质等。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资源整合与拓展中,要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找到知识应用的方法。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还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并促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从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角度分析,要以期望性的学习成果以及现实性的学习成果为中心,其中,期望性的学习成果是教育者期望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取得的成果,现实性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期望性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性学习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化过程与结果分析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育者并没有将学习的现实成果转化为学习成果。因此,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在期望性的学习成果下,将其转化为现实性学习成果,从而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质量。因此,为实现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获得可以适应社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要求,并通过教学方法、内容设计与教学互动等,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选择教学模式中要以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为依据,有效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信息平台、地理模型软件)等,将地理知识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通过模型或视频等,直观地感受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在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等不同教学模式组合应用下,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的形象化展示,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效果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实践中,要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正向实施。以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学科成长为导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的综合水平。以反映社会的人才需求、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普通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整合地理教学资源,按照时间顺序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完善,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扩大机会,提供支持。在这一阶段,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要结合正确的教育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地理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等,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实用的学习成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地理特色化教学水平提升。在开展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有助于对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促进普通高中地理的创新发展。
(二)明确普通高中地理的学习成果
在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拓展中,明确界定学生在地理阶段性学习中的成果与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整合与优化,有助于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水平。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发展,要根据国家以及社会的需求、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对阶段性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新课标是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总设计以及基本规范,所以,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在发展中,贯彻落实地理教育的方针以及培养目标,迎合社会对地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对进一步促进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新课标要求下,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要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知识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根据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发展,设置阶段性、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目标,结合学生的反馈总结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例如,在必修《地理1》中,“走进桂林山水”这一版块的教学,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不同地理课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第一,结合学生的地理认知,转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并通过地理知识模拟以及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水平。第二,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条件以及地貌类型等内容。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上述三个目标的视角下,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桂林为基础,通过对桂林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形成条件以及地貌类型等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对这一地貌有基本的了解。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拓展地理人文相关资料,阅读喀斯特洞穴与古人类生活等资料,以讨论的方式,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古人类之间的活动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与重要性。
(三)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学实践发展中,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特色化设计,并构建可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演示法、自主学习讨论法等手段,利用仿真虚拟教学平台与板书相结合,通过人机交互教学,优化师生互动过程。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阶段,则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评估,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的人机交互效果,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走进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知识实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专业知识学习等角度进行评价,从而掌握学生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情况。为了获得客观的地理教学评价结果,要从客观角度,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评价分析的有效性,要坚持客观性、科学性以及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为后续的教学拓展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地理知识对实践教学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为教学发展目标。
(四)教学应用与反思
学习成果的提升目的是以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为核心目标,所以,在完成地理阶段性教学后,要鼓励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交互中要通过地理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交互讨论,了解教学的价值以及学生对教学方式、内容的接受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所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中,可以通过师生讨论的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对后续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发展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学中,可以从自然灾害分类、分布的角度,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知识,并在反思评价的视角下,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
五、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成果导向的价值
教师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了解以及认知程度对教学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中,可通过培训以及讲座的方式,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模式进行推广,为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提供新理念以及方法。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明确地理学习成果导向的发展价值,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实践教学发展中,建立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扩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范围,并在地理教学发展背景下,对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特色化发展模式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特色化、多样化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通过学校、社会以及互联网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例如,以地理教学要求为导向,以学校为载体,开展交流会以及专家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水平。
(二)方式多样化,重视地理教学特色化发展
考虑到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风格以及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普通高中地理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实施,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并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由于地理教学会受到内容以及时长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设计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侧重点。例如,在“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目标,在布置学习任务中,课前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对当下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在课上进行讨论与互动。与此同时,在后续的教学整合与拓展中,可从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学习成果总结等角度进行优化,并在人机交互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地理信息收集能力。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特色化发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性,合理利用地理虚拟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解决地理问题,从教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改变师生互动方式,合理利用计算机、线上互动平台,构建地理模型,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模型了解地理形貌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与学科素养。
(三)结合学习成果,突出学生自主性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的实施,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视角下,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为最终目的。在地理教学发展中,教师要组织、引导以及提示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并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将地理实践与合作探究融入实践教学中,并通过学习成果的讨论,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例如,在“走进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利用谷歌地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与讨论,教师通过引导与提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信息化教学拓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落实地理信息化、多样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从学校角度入手,突出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并在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下,实现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地形地貌、环境等角度着手,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引导,进而实现人机交互构建、地理知识点的拓展。教师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对优化地理教学体系、调整人机交互的应用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引导学生加大对人机交互的应用效率,是以地理知识点为依据,在强化人机交互构建及整体应用方式分析的前提下,实现地理教学效果的相对提升。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存在复杂性,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之间还存在交互性,所以,在构建人机交互的过程中,需要对地理知识结构进行细化,明确地理知识结构,是深化人机交互整体应用效果的关键性工作。人机交互本身具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整合,有助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五)反思教学评价结果,实现教学发展创新
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学习成果,可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对地理多样化、特色化教学发展进行创新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教学过程以及相关数据等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则需要从可视化数据管理以及信息控制的角度进行优化。同时,在地理信息整合以及地理教学优化的前提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地理教学优化与教学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在数据可视化管理以及信息管控的前提下,对可视化的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完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个性化实践操作与训练,则可从多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的角度,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以及教学资源整合等进行完善,并结合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需求。对个性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等进行优化,有助于提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中,则需要从个性化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拓展的角度,对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互动等进行完善。
六、 结语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的应用,要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及资源进行整合,并从学生综合能力与学习成果的角度,对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化发展中,合理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并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调整,优化地理课堂互动过程,带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社会人才需求视角下,以地理学习成果为导向,对地理教学方式以及教改发展等进行完善,有助于提高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