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课标之“新” 锻造自身之“功”
——2022年版新课标下教师成长的对标适应性策略

2022-12-16王吉财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劳动

王吉财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事关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决定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健康、长远与否。瞄准新课程的“新”,吃透新课程的“变”,做足新课程的“功”,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找准方向、“切中肯綮”、实现飞跃,是新课标下教师的对标发展之策,更是促成新课程实施走向成功、健康学生成长和长远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途。

一、瞄准新课程的“新”,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找准方向

(一)将“双减”精神融入新课标之中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各学科的16个课程标准。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是在2001年版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的现实情况更新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各学科的16个课程标准是对2011年版的一次升级完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外,对劳动、道德等科目,也出台了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双减”精神融入新课标之中,体现了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不仅规定着教材编什么、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而且规定着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事权,它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当下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双减”政策,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弱化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缺少关联的教学内容,强化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双减”的治本之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学习上的负担为学习中的享受。落实新课标,就是要落实“双减”精神,实现让学生享受学习的目的。

(二)将劳动课正式独立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劳动从2001、2011年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一门课程,制定、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开学指导并引领劳动教育的独立实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窄化”“片面化”“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构建完整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目标体系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课程结构。通过内容要求、素养表现、活动建议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方式和劳动实践过程指导建议,全面、有效解决仅以技能、过程或体验等实施某类劳动或某一方面作为劳动教育目标的“窄化”“片面化”等单一上课问题,以及学生经历劳动过程但缺乏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价值体认、劳动品质塑造等“有劳动无教育”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例如,在实践方式方面,《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将“未来朝向”明确为新课标的“规定内容”

时隔11年后再出新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之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成果,前瞻未来发展需要,将“未来朝向”明确为新课标的“规定动作”。一是以“三有”目标凸显新课标的国家意志,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目的是发挥课程教材的“培根塑魂、启智增慧”作用。二是提出“坚持素养导向”,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界定素养内核,以便教师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三是以跨学科、项目制、综合性、实践性为新课标的最重要特征,把“跨学科学习”“PBL项目化学习”等作为新课标的“规定动作”。

瞄准这些新课程的“新”,为自身专业化发展找准方向,就能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二、吃透新课程的“变”,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切中肯綮”

(一)新课程设置的整体之“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把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融入其中,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同时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这些整体上的变化,体现的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将会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设置的学科之“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各学科的内容设置上,与2011年版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新变化。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1~2年级),在四个主要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及梳理与探究)中,对识字的要求新旧课标变化不大;对于汉语书写的要求新版课标把汉语书写排到了拼音学习之后,而且到3~6年级新课标要求每周要安排一节书法课。对原来的“阅读”调整为“阅读与鉴赏”,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和复述阅读内容的要求。新课标把旧课标中的“写话”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把口语表达的要求排序在“写话”之前,进一步重视了学生口语表达和复述能力的培养。把“综合性学习”更名为“梳理与探究”,首次提出了“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关系”,以及“感知汉字与生活联系”的要求,目的是要学生充分理解字形字义甚至字的演变,学以致用。同时,新课标还更新了课内外的读物建议,把科普科幻作品单列,至“信息科技”科目中,体现了科技强国的实践决心。在语文课程实施中,新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突出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旧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新版课标有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强调了幼小衔接。首先,学段的划分更细致,由旧版的三个学段变为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进阶更加科学平稳,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如,其他课程标准也有很多亮点。和旧版相比,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分成3个等级,每个级别还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的“+”,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下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没有降低。劳动课贴心地给出了家务清单;体育课扩充了教学内容,新增了对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信息技术加入算法与实践,把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信息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发展方向融入其中,还提供了网络聊天、网络购物、扫码支付、无人机控制等生活化场景的应用;整体上都更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吃透这些新课程的“变”,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就能“切中肯綮”,以变应变,长远发展,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综合素质而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做足新课程的“功”,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实现飞跃

(一)认识新课标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追求

新课标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追求可以用“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进行概括和阐述。“大观念”是基于碎片、零散知识的学习而关注其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通过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迁移,把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达到知识能力、道德价值的追求和力量的升华目的。例如,数学课标中的“建模”,由学知识点到理解这一“大观念”的内涵,懂得了学习“建模”就是把握构成事物的要素、结构及其功能的模型,学生就会明白“建模”的目的和应用。这样一来,教师从为未来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信念、行动指令和认知系统,指导学生以概念统领知识体系,从而获得认知的高度和统摄能力,推进学习活动从理解层面向情感层面的升华,将知识、能力变为力量、追求、憧憬,而不仅仅是传输知识、拥有技能。“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就是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个问题、一件事、一项任务中,形成大单元教学。具体而言,大任务就是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通过“做中学”让学生的学习结果可视化、共享化。例如,以编码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编码知识而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做简单的编码,进而改进系统,这就是“做中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事实与感受,其学习结果可视、共享、有意义。再如,以理解某一公式定理为任务,通过“做中学”,让学生触摸事实,从动手操作开始理解公式定理,呵护他们的感受,那么即使是再枯燥的公式定理的学习,学生也会变得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上课听讲、下课做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感受,重视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价值观的培养,从根本上扭转被动、碎片、书本主义的教学现状,真正实现“做中学、用中学”的新型教学需要。“真实性”“实践性”的教学追求,是即将引发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标所呈现的关键内容。这一内容是各科教学的价值追求,也将为未来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地理课堂上对地貌、地理现象的教学,仅仅知道概念和相关图片还远远不够,学习地貌、地理现象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实地察看地貌、地质,真实接触自然现象。而“实践性”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身心、手脑并重,统筹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实践,以此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人、在做中学能力、学知识。

把握了新课标的这些关键性内容和价值追求,教师就能从自身所在的学科做起,践行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实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扎实做好教学基本功。

(二)适应新课标的推进方式和管理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改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将随之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适应新课标的推进方式和管理变化。首先,从教育管理部门到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与管理改革上形成上下一体、“管”“教”结合、与时俱进,凝心聚力系统推进新课标的落地生根。其次,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订新课标行动推进计划,把校外培训和校内研修相结合,重视任务驱动,进行做中研究,及时进行评估,推进新课标各项要求的稳步实施。最后,在学科层面把学习和践行结合起来,由新课标的学习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把精神转化为行动,把立意付之于现实,改变教学方式,解决存在问题,克服实施中的困难。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发展需要

新课标的实施与推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发展需要。对标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教师要想从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中形成教育教学上的新飞跃,创新意识和发展需要不可少。各科教师如果都以新课程的需要为前提,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发展需要,就能利用一切学习机会,不断壮大自我;同时,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目标、有计划地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新课程赋予的学科教育价值,有效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流思想和做法。事实上,每一次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助推。所以,围绕新课标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 而且,2022年新版课标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突出了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怎么面对这一课题,研究立足课内、结合课外加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各科教师深入研究。如果教师仍然带上一张嘴巴、用上一堂PPT,显然适应不了新课标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学科实践能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练就一身实践教学的基本功,做足示范引导的功课,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用”,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素质。

总之,面对新课标,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师都需要“瞄准课标之‘新’,锻造自身之‘功’”,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找准方向、“切中肯綮”、实现飞跃。这样才能从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以高效的对应性策略为教师开辟最大程度的才华施展空间和阵地,把新课标落实好。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劳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热爱劳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