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意蕴及推进策略
——基于多元化战略理论的视角

2022-12-16杨金栓

职教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升学多元化办学

□杨金栓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强调,中等职业教育既要通过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又要从单一就业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一政策要求为广大中职学校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中职学生开辟了双向成长的新空间[1]。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既可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减少当前群众对初中后分流尤其是对中职教育的焦虑,又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方向。因此,如何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是我国职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迫课题。本文以多元化战略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制约因素和改革路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期望对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所助益。

一、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理论内涵

(一)多元化战略的理论阐释

多元化战略是一种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按照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的解释,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或规避单一风险而作出的进入新领域的战略选择。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增强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在安索夫之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多种界定,美国学者彭罗斯认为,企业在基本保留老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张其生产活动,开展若干新产品的生产[2]。我国学者康荣平、柯银斌认为,企业不仅在多个行业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向不同的市场提供多种不同的产品[3]。它不仅强调增加新产品的种类,而且强调进入新市场。从多元化发展看,它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4]。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通过开拓新市场而占领更多的市场,避免单一经营所带来的风险,以此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多元化选择的类型,既可以是横向的多元化,也可以是纵向的多元化; 既可以同心圆的迭代升级,也可以是混合型交叉创新。企业的资源禀赋不同,所选择的多元化战略类型也不相同。多元化战略的关键词是行业转移、技术进步、分散风险、追求成长。多元化理论不仅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一种思维方法,也被社会各界引入诸多组织领域的发展中去,并达成基本共识: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培育组织新的竞争优势,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绩效,应该是组织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战略。

(二)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概念解析

关于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界定,业内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不同的阐述。根据潘懋元教授的“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即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即内部关系规律”[5],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是在我国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背景下,为克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局面,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和不同潜质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的诉求,提高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根据自身优势而形成的个性化、特色化和优质化发展的新战略新格局。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发展形式上看,它既包括中职学校外部的多样化,也包括中职学校内部的多样化,前者包括办学体制、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办学方式等宏观层面的多样化,后者包括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微观层面的多样化;从发展途径上看,它既可以是与其他学校组织、企业等的联合重构外部多样化,也可以是自身的升级改造和变革转型,通过学校目标定位变化、教学内容变革、培养模式创新等的内部多样化。就当下中职教育改革而言,主要集中在就业、升学等外部需求的多样化,由于外部规律必须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而内部规律的运用又要受外部规律的制约,那么,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也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在由于就业、升学等外部需求多样化而引发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的内部多样化。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的研究较多,对中职学校多样化的研究关注不够,本文的研究主要指向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问题。

(三)基于多元化战略理论促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是理性选择

中职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发展的态势既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又受制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诉求。当中职学校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体两个需求时,其发展态势是最好的,无论其办学方向单一或者多样;当中职学校仅能适应经济社会或学生个体单个方面需求时,方向单一的办学态势就会呈现不稳定状况;当中职学校在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体需求两个方面都不适应时,方向单一的办学态势必然是最不稳定的,有可能导致学校停办。目前,中职学校面临的挑战是,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才需求更趋向于中高端制造业生产、管理一线,中职学校的学生升学渠道不够通畅,既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也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二是传统专业没能及时随着智能社会发展而迭代升级,或者学校没有开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要,出现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二难”并存的局面。基于多元化战略理论,为使中职学校能够持续发展,避免停办的风险,就必须借鉴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选择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加快破解中职学校办学定位不准、条件落后、模式传统、专业老化等制约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多样化的人才基础,为中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因此,用多元化战略这一理论工具分析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理性认识和行动自觉,增强学校应对经济社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意蕴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表明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6]。具言之,它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中职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在于既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诉求,更是破解自身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

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需要、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中职学校多样化提供了外在动力。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路径,已经从传统的出口、消费、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服务和创新驱动,从引进和模仿技术转向科技自立自强,这就要求劳动者的技能与素养加速提升。中职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加快双线优化步伐。一方面,以经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在智能时代不被智能机器和信息化所代替的多样化技能,在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同时,提高他们适应不断变换职业的需求、从容应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现代化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轨并行的制度,前者注重升学教育,后者强调就业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高等教育,尤其是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为中职学校学生拓宽了选择通道,打开了成长空间。因此,中职学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基础文化类课程的权重,为学生继续升学做准备,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职教高考等渠道升入更高一级的院校深造,适应劳动力价值增值的内在要求。中职学校唯有自觉选择多样化发展,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两个方面的需要,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诉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为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不同潜质学生有不同个性化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将学生分为3 类,即一般学生、资优学生和天才学生。他认为不同的学生应修读不同的课程体系,他还提倡开设不同水平的选修课程分别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7]。哈佛大学古德曼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多元智力理论既为认识学生的智力类型和优势智力领域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8]。笔者认为,学生除了资质水平不同以外,他们在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取向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选择也不可能一致,这些都是影响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那么,中职学校在教学制度和机制上应为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发展路径,给他们多样化的选择,使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概言之,对准备就业学生创设二次选专业的制度、开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等,帮助学生发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提升他们的专长,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积极探索搭建普职融通的“立交桥”,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和相关技术理论课程,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教育,使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或通过其他渠道继续深造,为学生继续学习集聚优势。总之,通过推进中职学校多元化发展,给学生提供多路径选择、多方位学习的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人人成长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

(三)有利于破解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和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攀升,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被动巩固阶段。这既有政府投入不到位导致办学条件难以保障、设备更新较慢的问题,也有中职学校师资弱化导致办学实力不强、类型不突出、课程设置多样化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不强,实训设备不到位,招生、就业和教学运行出现系统性困难。一方面,处于边缘和困境中的农村中职学校,抓住对口升学的一线生机,扭转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局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蹚出了一条新路,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崭新空间。据调查,不少中职学校走就业加升学的多样化办学路子,办出了特色,既培养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等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又为高校输送了优秀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中职学校建立二次选专业制度,开设多样的新技术选修课程,设置社会需要的新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等。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这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既能使每个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也能拓宽他们的就业领域,提高他们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从中职学校的发展来看,这不仅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面向,增强了可持续的发展潜力,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了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办学效益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科学制定并有力推进中职学校多元化发展战略,既缓解了目前中职学校办学困境,又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巩固和增强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应该说,这是中职学校一剂解困良方,是促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战略举措。

三、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多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坚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中高职衔接和贯通培养已成为不少中高职学校的发展特点,为巩固中职教育基础地位、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偏差、经费投入的滞后、师资队伍的薄弱以及升学路径的局限等原因,影响了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不够清晰,类型特征不够凸显,致使多样化发展失去坚实的根基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需求、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最为密切,直接生产社会财富的一种教育类型。中职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担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与责任,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应该是在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下的多样化发展。多年以来,关于中职学校发展问题一直是职教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已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中职规模应压缩。第二种观点认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只能坚持“就业导向”,杜绝中职教育出现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情况。第三种观点认为,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中职学校就应向普通高中教育一样让学生升学,因此,将“对口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在招生宣传时,只宣传升学率,对就业闭口不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没有凸显。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9]。目前,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政府引导不力、企业动力不足、学校融入不够的深层次问题,导致校企合作效果较差。尤其是积极与学校洽谈的多数是“技术二传手”的培训性企业,来自高技术和一线设计、生产、运营、销售的企业较少。这类培训性企业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或是实训管理离中职学校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即使有少部分一线企业与学校合作,大多是基于人才需求与捐赠物资设备或提供实训岗位的市场资源交换,难以从中职生的成长角度开展深度合作,更难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课程共同建设、资源共同开发、教学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等。特别是中职学校期盼的在职业精神融入上更加难以体现,导致中职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足。

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为要旨,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就业还是继续升学深造,均以其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为基础,中职学校失去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多样化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二)办学条件较为薄弱,师资队伍量少质弱,难以为多样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办学条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既是中职学校生存之本,更是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条件。目前,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通过升格、并入等渠道成长为职业高等院校,而余下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则显得较为薄弱,生师比高、专任教师不足、经费不足、设备不足,不达标学校几乎占到半数以上。从在校生规模看,实力不弱,但从实际运行看,一定程度上存在空、小、散、弱等问题[10]。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70%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国标,制约了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能力。

师资队伍数量、质量是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根本。无论是传统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设置还是新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既需要与当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团队,也需要来自生产实践领域的实践教师,更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量少质弱。一是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学团队构成中,了解新技术新产业的教师少,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少。他们缺乏依据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改造老专业、设计新课程、开发工作单式的教材的能力,形成了课程、专业设置老化僵化有余的局面,使得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开设选修课程不足。中职学校多样化的核心是课程的多样化[11],它在为学生提供宽阔知识视野、拓宽就业面向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取向,增强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囿于教师量少质弱的原因,中职学校课程开设整齐划一,不能满足每一个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学生多元化个性的发展。三是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推广不力;信息技术与教法改革深度融合不够,教学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同构难以实现,不能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潜能的培养。由此可见,薄弱的办学条件、较低的师资队伍水平难以为多样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升学路径不够通畅,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削弱了中职学校的竞争能力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就业不再是中职学生的唯一选择,他们渴望享有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但受传统政策的约束,中职学生升学比例一直不高,本科招生院校少,名牌院校更少,导致中职学生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大为减少。这不利于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优秀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也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升学考试方式的单一化,技能考核不突出,简单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唯一手段,既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导致中职学校不能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培养活动,不利于中职学生的长远成长发展,同时,也削弱了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地位,不利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

个性化是指某事物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相联系,也是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所使然,还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前文已强调,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根源于学校的多样化充分发展,而当下中职学校实行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这些共性要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将无可置疑地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既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支持学生就业、转岗、创新创业和升学的多重发展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中职学校竞争力薄弱、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就在所难免。

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既要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上加快发力,夯实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也要在内涵建设上用功,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制定切实的措施,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深入探索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策略。

(一)抓住办学定位调整契机,坚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为多样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遵循的逻辑应该只是起点,决不能把它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类型不同,不能把类型作为质量低、不公平的依据,坚决摒弃职业教育教学要求不高、层次低、学术水平低的观念,每一种类型的教育都可以办出高水平[12]。要强化公平观念,增强质量观念,下大力气完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中职学校要契合新时代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家长期待学生接受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优化调整办学定位,坚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赋能学校多样化发展。同时,强化文化基础教育,从单一就业导向积极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拓宽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渠道,使中职教育真正成为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目的是建立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完整体系。就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言,它涵盖中职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四个学历层次。对照时代的要求,既要加快发展职教本科、特色发展职教专科,更要把中职教育打造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同时,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还体现在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瑞士,它们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获得学徒工资,毕业后就业有渠道、深造有希望、晋升有通道。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多元化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强化类型特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构建纵向贯通培养体系,完善横向多元发展路径,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针对新时代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转变和中职学生升学动力的持续攀升现实,中职学校必须为继续升学的学生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意识地引导一部分中职学校明确升学为主、就业为辅定位,中职学校要加强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为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搭建普职融通的“立交桥”,为职业高等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优秀文化基础的生源;另一方面,着力构建纵向贯通的培养体系,依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各层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现相互贯通,让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标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接续进步,让相同层次的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尤其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积极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选拔方式,为中职学生升入职业高校奠定制度基础。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当一部分学生要直接走向生产第一线,中职学校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顺利就业,还要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首先,中职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多方争取办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扩大校企合作育人渠道,拓宽就业面向,提高职业能力,为学生充分就业做准备。其次,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要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在专业选择上,制定转专业的政策制度,给学生二次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在课程选择上,尽可能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修读的课程,使他们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他们将来转岗、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再次,中职学校在实习岗位安排上,尽可能安排多个工种岗位实习,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生产一线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最后,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中职学校应特别注意将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融会贯通,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13]。

(三)筑牢对标条件建设基础,聚集内涵质量发展核心,为多样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内涵支撑与保障。这既要靠中职学校的积极努力,更要靠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通过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外部吸引力,使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这一外部推动的政策目标变为学生的内在自觉追求。在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上,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优化调整中职学校布局结构,通过重构、重塑、并转、规模办学等有效措施,彻底改变中职学校“空、小、散、弱”现象;另一方面,要坚持对标建设、示范带动、品牌引领,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创建速度,加强推动效度,集中资源和力量办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色学校、标杆项目和品牌专业,促进区域中职教育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在办学内涵建设上,首先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引培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组织教师开展企业实践锻炼,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基于社会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行学分制选修制,重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程,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选择空间。其次要基于岗位最新需求,着力打造新形态教材,努力实现纸质内容场景化展示、静态内容活动化呈现、单形态教材立体化供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再次以因材施教为目标,引导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后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设计实习实训方案,强化与一线企业合作,推动政府支持校企深度融合,建立良好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工种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只有较为雄厚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内涵,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五、结语

中职学校实现多样化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中职学校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教育普及化时代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时期显得格外重要。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既有当前的有利时机,也有难以一时适应的困惑。办学者和教育者都要善于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以多元化战略的思维,加强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扩大政策制度、办学经费等资源供给;以学生发展多元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要为指向,科学设计培养制度、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在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既要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也要兼顾学生职业发展的丰富性长远性,以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升学多元化办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