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的应用进展

2022-12-16刘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0期
关键词:抽动症脑瘫发育

刘毅

(1.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深圳 518107;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

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儿童青少年主要表现为由发育缺陷引起的认知、行为、社交和学业障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对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分类,这一类疾病可以分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脑性瘫痪、抽动症、交流障碍、学习障碍等。目前,国、内外关于神经发育障碍儿童青少年个体干预的方法有很多,如经颅磁刺激、补充微量元素等。虽然这些方法对改善神经发育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但较大的经济付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已有干预方法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经济且安全的干预方式,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易接受的选择。基于以上背景,该文对国内外已有的运动干预ASD、ADHD、脑性瘫痪及抽动症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

1 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干预效果

1.1 运动与自闭症

自闭症(ASD),是一种复杂且普遍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为主,其核心特征主要包括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受限。除了核心症状外,ASD患者还存在同时发生生理和心理疾病的风险,如超重或肥胖、骨密度降低、睡眠障碍、运动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目前,ASD 在全球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由于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药物研发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给ASD 的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对于ASD 的核心症状具有一定改善效果。运动能够影响AS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障碍。13 名年龄在6~12 岁之间的ASD 儿童在1h/次,每周2次,共17周的足球运动干预后,其基本社交技能、情感相关技能、人际问题解决技能和成人关系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观察量表中反映的ASD 儿童的优势-攻击、抑制、帮助/合作、友善、社会责任5 个维度得到明显改善[1]。除了团体运动,个人运动对于ASD儿童青少年社交障碍也有积极影响。46名年龄为11.46±6.21岁的ASD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2次的高尔夫球训练,训练结束后与训练前相比,ASD患儿的沟通技能、社交技能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提高[2]。重复刻板行为是ASD 核心障碍之一,Tse 等人[3]将30 名9~12岁表现出拍手和身体摇摆刻板行为的ASD儿童分为对照组(故事时间)和实验组(击球-运动干预)。实验组进行12 周,每周2 次,20min/次的运动干预,每节干预课主要包括15min的击球和5min的坐位拉伸。在此期间,孩子被要求尽可能多地敲打球。结果表明,运动组ASD 儿童的拍手重复刻板行为显著减少,而身体摇摆刻板行为在击球运动干预后没有显著变化。该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运动干预对刻板印象行为的积极影响,而且进一步表明,体育运动形式应该与刻板行为的生物力学相匹配,以产生理想的行为干预益处。

运动对ASD的其他症状也具有一定改善作用。研究发现,足球运动干预对于ASD儿童的肌肉力量、平衡性、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具有显著改善功效[4]。同时,运动干预对于ASD 儿童粗大动作技能(跑步速度、敏捷性、平衡性、两侧协调性和力量)和精细动作技能(反应速度、视觉运动控制、上肢速度和灵活性)同样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5]。另外,运动对于儿童青少年ASD的认知功能[6]和睡眠障碍[7]也具有一定疗效。

1.2 运动与多动症

多动症(ADHD),是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我国ADHD儿童发病率已经超过5%。患者主要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以及在社会交往和学习方面的障碍,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是成年。由于ADHD的病因未明,目前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基于这一前提,寻找其他非药物干预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

虽然儿童青少年ADHD 具有多动等症状,但是其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却显著劣于同龄对照组。考虑到体育运动对ADHD辅助治疗的诸多益处,因此,对儿童青少年ADHD 进行运动干预是必须的[8]。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运动干预对于儿童青少年ADHD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普及范围广泛。宋以玲等人[9]研究发现,每次30min,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周5天,持续6周的足球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6~8岁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对于患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也具有较好改善效果。11~14 岁的男女ADHD 患者在8 周的游泳运动干预后,抑郁参数、应激参数、认知灵活性和选择注意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在运动协调能力和体适能方面显示出下肢协调性、柔韧性和腹部力量的显著提升[10]。近年来,在体医融合、运动是良医的理念背景下,运动干预ADHD 的精准性与靶向性得到不断关注。有研究发现,与无认知要求的有氧跑步运动相比,有认知任务的有氧跑步运动对ADHD 的执行功能和多动症症状的改善有更积极、更持久的影响[11]。因此,虽然体育运动对儿童青少年ADHD 生理和心理均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在干预方案设计过程中,提前评估ADHD患者的身心状况,再进行靶向干预是必须也是更有效的。

1.3 运动与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儿童青少年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之一,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是儿童青少年脑瘫功能障碍的核心表现,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二。因此,脑瘫是公共卫生预防的重点,但其病因已被证明是复杂的。

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干预对脑瘫患儿具有一定的益处。4~12岁的轻度脑瘫患儿在参加每周2次,每次60min,持续3个月的芭蕾舞训练后,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2]。研究发现,每次30min,每周5次,持续6个月的悬吊运动训练对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改善效果[13]。考虑到家庭照护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家庭姿势管理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发现联合干预对脑瘫患儿的益处显著高于单独的悬吊运动训练。水中运动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趣味性强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在脑瘫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一项Meta 分析发现,水中运动疗法对脑瘫具有较好的疗效,具体体现在水中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儿童青少年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技能,提高水中运动能力,同时在生活质量、肌肉力量、肌肉张力、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等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14]。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形式的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脑瘫患者均有一定益处,但是在运动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将脑瘫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纳入考量,以此采用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运动干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运动与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发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以多发性运动和声音抽动为特征。抽动是指动作或声音以一种刻板的方式重复多次,通常单次发生时间很短暂,看起来可能是故意的,其实没有任何目的,常见的抽动包括强烈的眨眼、鼻子抽动、头部抽动、闻鼻子和清嗓子等。儿童和青少年的总体患病率在3%左右,抽动症的持续发作,会引起慢性疾病的出现,严重损害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能够抑制抽动发生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儿童青少年的抽动症状具有一定效果。年龄为14.48±2.47 岁的抽动症患者在经过运动干预后,与基线相比,运动期间的抽动率显著降低。同时,运动后的抽动率也相对低于基线值,这可能反映了运动对减少抽动的持续作用。另外,运动干预也对患儿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情绪水平产生了有益的影响[15]。Jackson等人[16]的研究发现,低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太极拳)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搏击)对于抽动症具有不同程度的益处。搏击对于认知控制任务表现有显著提高,而太极拳的效果较小。此外,虽然两种运动干预均显著降低了患儿每分钟抽动次数,但搏击训练后这种减少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搏击运动后,患儿认知控制的增强程度预示了抽动频率的降低程度。这些发现表明,有氧运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通过增强相关认知控制回路来改善儿童青少年抽动症的抽搐自我调节能力。一项系统综述认为,短期的低、中强度运动对于抽动症的抽搐具有缓解效应,但短期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加剧抽搐。然而,长期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似乎也能减轻抽搐的严重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体育运动对于抽动症的益处,虽然在停止运动后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运动干预的终止,抽搐的严重程度或频率会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17]。

综上所述,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的抽动症状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在干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评价或监控运动强度,避免运动强度过高。同时,运动干预的持续性也需要得到关注,以此保持运动的干预效果。

2 运动改善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建议

2.1 普及运动知识,加强家庭对患儿身体活动的监督与引导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加强家庭成员对运动干预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运动干预意识和培养运动干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为提升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效果,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家庭成员对于运动干预的认识。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同时兼具经济适用性和安全性,但不加强宣传,患儿家长对于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难以对运动干预加强重视。因此可以借助学校、教育局、卫健委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线上平台以及线下途径,宣传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身心益处,让家长认识、了解、接纳运动干预。(2)强化运动知识的普及。虽然有些家长认识到了运动干预对于患儿的重要性,但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缺乏,难以帮助患儿开展身体活动。因此,在利用线上、线下途径推送传播运动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方式来激发家长学习运动知识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相应运动干预方法。(3)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具有各自不同的发病特点,各个患儿的身心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家庭中实施运动干预必须要针对性、个性化地进行。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校教师可为每个患儿量身制定运动干预方案,家长据此在家庭中支持患儿运动。

2.2 在校园内营造“运动是良医”的氛围

校园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在校园内营造“运动是良医”的氛围,一方面,可以引导广大教师对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的效果形成正确认识,在思想认知层面发生转变,接纳并积极践行运动是良医的理念,促使教师实现由被动实施运动干预到主动投入运动对患儿干预中的转变;另一方面,良好的校园运动氛围可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由要我动到我要动的良性转变,实现人人爱运动、人人去运动的良好校园氛围。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从学校制度与舆论宣传出发。学校制度方面,要对场地设施、运动安全性、运动时间提供保障;舆论宣传方面,要重点宣传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如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文件、运动干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的良好干预效果、国内外特别是同行的成功干预案例等,宣传方式上可以联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如利用校园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栏、主题作文与画报等传统方式,结合学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等自媒体手段进行宣传。

2.3 多途径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包含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与应急、运动训练与竞赛以及校园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裁判,专业知识与能力是体育教师核心素养重要维度之一,是体育教师胜任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的基础与保证。由于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在对他们进行体育授课特别是运动干预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与正常发育同龄人相同的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除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外,还需要学习与神经发育障碍儿童青少年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以及运动干预患儿的方式方法。具体操作上,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患儿的类型,鼓励本校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同时可以联合兄弟学校邀请高校以及本省、市的相关领域教学名师到校或线上进行讲学,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另外,对于体育教师自身来说,要具有危机意识与主动意识,要积极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聆听线上学术讲座,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最新发表的文献等,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能更好地开展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工作不断努力。

2.4 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干预个性化

就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在入校之初,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患病情况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患病程度进行分类,并定期对学生的身心情况进行评定,根据患病的轻、中、重程度来制定对应的课程内容,以此寻求干预的适应性与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鉴于音乐、游戏等干预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具有的效果,在进行运动干预过程中,将音乐与游戏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会获得更好的干预效益。在正常中小学校中,患有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人数较少,且以多动症和抽动症等能到成年期恢复的患儿为主。因此,这类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和班主任做好沟通与交流,掌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授课时,可以对他们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或灵活变动,使他们得到最大化的运动干预效益,但这种做法必须是润物无声的,不能让患儿感受被特别对待,不应引起其他学生的特别关注。

2.5 探索更加适宜的运动处方

虽然目前的研究证实运动干预对于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何种运动形式,多长运动时间,多大运动强度,多高运动频率所带来的运动效益是最好的,目前尚未有定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着眼于此方面的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宜的运动处方。同时,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争取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来扩大研究成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作为一种经济安全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在干预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的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这对于患儿的家庭和社会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但运动干预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重度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的症状干预效果甚微。因此,在进行运动干预之前,必须对患儿的症状进行科学的评估,再在评估的基础上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未来的研究中,在行为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运动神经科学等学科方法进行运动干预效果的检测,以此探寻最佳的运动干预处方。

猜你喜欢

抽动症脑瘫发育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儿童青少年抽动症及其疗愈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