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影响探究
2022-12-16吴颖
吴 颖
莱州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 山东 莱州
2019年初,中国正式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其目的是正确计算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数据,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本章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及其部门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意义。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及其核算的影响。同时,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分配”“结算”,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的公共职能需要改变社会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与财务的各个层次进行了改革和研究,实现了资产配置的优化,达到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目的。但在实际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数量庞大
从建国起,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年均增长明显高于GDP的增长,并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状态。根据财政部统计,2017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30万亿元;到2018年底,资产总额为33.5万亿元;截止到2019年年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持续增长,资产总额达到37.7万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庞大的国有资产,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2.重复购置和资源闲置
(1)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拨付给行政单位的无偿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会随之消耗,并且不要求偿还。因此,部分行政单位可以随意动用国家资产,一味追求最新、最好,追求高标准、高配置,大搞面子工程,造成资产重复配置,破坏事业单位风气。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服务公众,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故更加看重资产使用的社会效应,对国有资产成本效益关注较少,政府采购与存量资产尚未完全挂钩,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协调。
(3)为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已经购置的资产应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如设备加速老化,将不能发挥出最佳的使用价值。
3.资产与财务脱节
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成熟健全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资产的及时盘点存在很大的风险。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存在身兼数职、非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给贪污腐败留下了可乘之机。比如,在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实物管理者不懂账目、财务人员不知实物的存在等情况导致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脱节。
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归属不统一。常常出现了“多头管理”或“管理真空”的情况,导致具体职责边界不清晰,存在潜在的产权纠纷和隐患。存在几个部门争相管理同一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回避“难管且得利少”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情况。加之,现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无法全面地反映单位自身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的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在一部分有现金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形同虚设。此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瞒报或者虚报国有资产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
5.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总体而言,各省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比较高,各市相对落后。市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较晚,资产配置、预算、审查均由人工填写,停留在人工审核阶段,在审查市、县资产管理输入数据库的过程中,配置使用、搜索和监督环节不完整、不正确、资产信息经常出现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数据收集方面,还是在资产管理和计算方面,都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性
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行《政府会计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一种双重的会计制度,分别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具有双重功能,财务会计按权责发生制核算,预算会计按收入和支出核算。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编制财务和预算会计信息,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并确定政府预算和财务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办法。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余额。政府财务会计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2.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的“双重报告”可以更体现当前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方式,在制作年末报告书的数据方面,区别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推进了政府会计管理乃至相关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其次,有利于进一步全面公开政府的财政信息。不同需求的财务信息体现在不同报告中,保证了财政资金收入、支出流程的明确,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更全面地显示财务信息。再次,合理有效地配置政府资源。政府会计制度颠覆了长期使用的传统核算要素,革新了会计核算模式,充分反映了政府会计的运行成本水平和政府资源的配置情况。最后,充分行使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公开政府信息,充分行使群众监督权,体现了国家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信心。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影响
1.实现资产记账与会计记账的实时关联
通过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保证了财政资产、资金流向的清晰明了,使得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财务核算的数据保持一致,能有效解决采购的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保障资产、资金数据的真实性。
2.利用会计信息及时了解各类资产的实际情况
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计量及披露等做出了系统规范。一方面,对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进行了规范。比如,将现金往来频率高的货币资金列出,然后单独核算;同时将库存物品与在途物品等在存货中分类展示。不但提升了货币资金的管理效率,还令流动资产会计信息更加明晰,有助于事业单位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另一方面,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进行规范。比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只有实物量,没有实际价值而未入账,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不完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更加明确。需对年限可以计量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体现资产净值,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掌握资产的真实价值和资产实际的损耗程度。
3.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现象经常发生。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资产报告时缺乏相关规范,导致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所有权难以确权。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处置收益权,消除产权纠纷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编制年终报表数据方面,有区分地进行政府决算报告及政府财务报告,形成的“双报表”,能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
4.政府会计制度促进了内部监督体系的完善
政府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规定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一方面,确保资金流动的明确性,修改以前的会计制度,这些制度没有反映收入的性质、费用结构的变化等。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编制进程。财务会计信息更加完整明确,这样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方便社会各界监察。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优化策略
基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现状,以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政府部门资金使用、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利效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更加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各项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
1.加强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队伍建设
加强国有资产干部队伍建设是科学管理和计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基础。强化集体管理学习训练观念。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需要更好地学习和积累资产管理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考虑到使用、配置、损失等因素。在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产能清算、库存清算、资金筹集、成本降低”优化了资产配置,增加了高质量补充资产的供应,充分参与了资产的管理和清点。提高管理层对廉政及法律事务的认识。通过开展反贪宣传、廉政教育、专题学习等加强廉政建设,确保思想防线牢固。利用社会招聘、基层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财务人员储备。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能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并保存资产记录。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体系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会计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区分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例如,政府调动资产后,便会形成资产验收单。经办人员将所购资产信息输入资产管理系统,绘制资产图经财务人员审核批准,资产登记工作完成。政府采购系统统计了本月购买的资产数量和价值,而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则是本月资产价值增加的数据,如有差异,监管人员会要求资产管理人说明原因。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会计制度,实现资产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实时衔接。第二,员工必须遵守组织资产管理和结算的基本规则。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金融交易各个阶段的资产信息都要在高度规范的基础上编制过程,以及基于规范性理解文档、常规节点任务表。例如,定期编制资产审查报告。资产清算涉及损益和资产损益的核算以及资产核算结果的核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可视化,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领导班子及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审计监督。同时,应避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不必要的干扰和干预,以及侵吞、侵占国有资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3.加强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提供社会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削弱或忽视成本效益,应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防止资产流失的风险。首先,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控制人员的能力,对国有部门资产和账户管理实施控制。增强金融保护的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和会计业务,防止挪用专用资金。主要负责资产监管,指导部门确保财产报告的真实性和真实性。其次,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指导下,信息开放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使民众得以控制。行政企业在国有资产、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工程量、资金使用等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公开性,项目执行计划等。再次,应加强基于互联网的资产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网络管理模式代替资产管理的“自主斗争”。最后,在填写表格、计算及统计资料方面,有效避免了人工核对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帮助会计人员正确记账和核对会计资产账户,同时保证从融资到资产链的全过程监控,保证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
4.健全资产绩效管理制度
科学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既考虑投入产出比例,又保证业务的顺利实施。此外,还应更加重视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公共行政的管理。健全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必须把握“资产”和“绩效”两个关键点,着力提高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建立资产管理监督反馈制度,加强对资产管理、安全管理规范环节的监督,确保公共资产保值增值。此外,还应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相关指标的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析,进行业务和组织方面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资源的分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财产管理结算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会计制度。只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