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审美提升 打造个性课堂

2022-12-16

今天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动漫美的美术

孙 霞

(南通市海门区首开东洲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100)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育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向美、向善的心理,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个体的审美能力是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发挥美术学科的文学熏陶作用,帮助学生由内到外的重塑自我,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关注,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设计趣味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作品赏析,增强学生的审美技巧

学生的审美水平可以在一次次实践中提升。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有许多鉴赏性的内容,这些鉴赏性的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性,为学生之后的艺术传作提供经验。在最初的美术鉴赏课上,往往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鼓励学生总结特点。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获得独立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进行初中美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采用作品赏析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技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诗书画印结合的程式化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数张油画和国画,并道:“同学们之前学习过油画与国画,结合眼前的作品大家能不能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技巧、画面几方面来总结国画与油画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也为接下来介绍中国画特点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作品赏析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观察中总结了中国画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画中传统人文情怀以及程式特点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画特点的记忆,为其之后鉴赏此类画作提供了经验。

2.背景介绍,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记录与表达。教师在介绍美术作品时要从背景出发,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学生读懂作品提供便利。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也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为学生之后的文科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学、历史积累,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及时的回顾,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不同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进行初中美术《民俗文化》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注重介绍作品的背景,增长了学生的人文修养。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提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发现民俗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本民族与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春联、年画、窗花等图片,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吗?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接着组织学生先回答,阅读相关的材料内容,系统的了解民俗文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民族与民俗之间的认识,教师还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用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民俗习惯是民族发展的成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不同艺术形式的民俗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民俗作品的过程中,重温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了属于本民族的民族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文化自信。

3.个性创作,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喜欢在艺术作品上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面对这样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以包容、欣赏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增强学生艺术创造的信心,指引学生艺术创造的方向,为学生的审美提升提供动力。当今社会,创造能力是衡量个体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参与提供助力,也可以为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提供土壤。

在进行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以包容的观念评价了学生的作品,肯定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首先,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校园角落的蒲公英、嫩绿的柳枝、化开的湖面等等,之后组织学生用语言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并结合实际的感受展开遐想,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自己眼中的春天。有的学生选择剪纸,有的同学选择绘画等等,当学生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在学生展示作品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之间展开相互鉴赏的活动,以便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更多创造美的灵感,不断强化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挖掘了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感受与创意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审美的进步。

4.促进表达,增强学生的生活感受

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现实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性,且这一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养成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其之后的社会参与提供助力。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之美,鼓励学生用艺术形式记录生活之美,传播生活之美,让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在进行初中美术《寄情山水》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了选材的讨论,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挖掘生活之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先出示了山水画的图片,并提问:“观看这些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诗句?”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山水画作品中常用的“三远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内容的讨论与选择,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先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分析,并为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促使每个小组内既有审美素养较强的学生,也有审美素养差强人意的学生。随后,教师展示了当地较有名气的山水,以及学生春游时的一些山川照片,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当学生确定了素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构图与绘画实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从成熟的艺术作品中了解了山水画的基本方法,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选取了自己想创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艺术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的艺术创作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同时,教师增强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性,还可以养成学生阳光向上的心理定势,增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5.尊重个性,增强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会将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建构。然而,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大多数教师直接为学生圈定欣赏的内容,致使学生被动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难以满足自身的个性需求。所以,为了充分激活学生的审美欲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有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建自由选择的欣赏模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展开赏析,从而在彰显个性之余,积极地完成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动漫》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自由选择的欣赏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生动地彰显。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米老鼠、熊大等生活中常见动漫形象的图片,并设计“你知道它们是谁吗?你喜欢它们吗?”的问题,调动学生进入新课的兴趣。伴随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题目,以便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动漫的内涵、动漫的表现形式等内容,为学生进行审美鉴赏铺垫基础。之后,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蓝精灵》《喜羊羊与灰太狼》《哆啦A梦》等动画片,并让学生自选动画片进行赏析,以便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动漫进行品鉴。之后,教师为学生创建平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漫作品,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原因,促使学生基于自己喜爱的动漫,深入理解动漫作品,如有的学生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动漫,其理由是这一动漫不仅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也有个性鲜明的动漫人物等。

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学习活动,能够凸显学生的本位价值,使学生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心愿走入美术课堂,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活动,从而充分点燃欣赏的兴趣,促进审美素养的不断发展。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是美术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然而,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将精力放在美术基础知识的渗透上,致使审美教育的质量迟迟达不到预期状态。对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动漫美的美术
美术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