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2022-12-16廖琪敏
廖琪敏
(岳阳市鹰山小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并且天性比较活泼爱动,对于很多事情都缺乏足够的耐心,这导致小学生在很多学科的学习上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及计划,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由于内容与方式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受到严重挫伤。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保障,教师应当要对学生作业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能够将作业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并且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习,进一步推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提升。
1.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喜欢布置一些重复率高的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做题来尽快掌握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其次,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没有及时地进行作业反馈,当然这也跟作业量较大导致教师批阅压力增加的原因有关,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在如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辟新的作业形式,来改善以往的传统作业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发展,帮助小学生通过作业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原则
其一,兴趣优先原则。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数学作业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需借助科学合理的手段,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数学知识,学生通过数学习题的训练,方可对数学原理、数学概念加以理解,教师对作业的科学合理设计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快速吸收。同时,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年龄特点,适当创设情境化问题,借此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降低学生做作业过程的枯燥感。
其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在数学作业布置时,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参考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数学作业。此外,教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教辅资料、课后习题,历经层层筛选后,完成作业的布置。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仅将关注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上,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中,教师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也尤为关键,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多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专业素养作为主要参考。为保障作业完成质量及作业有效性的发挥,教师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作为主要参考。除此之外,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重视合作探究类题型的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3.1 设计实践类作业,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
以往单一枯燥的小学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了比较大压力,而且这样类型的作业也不一定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此,在如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布置一些实践操作类的作业,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更直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来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它的效果,对于小学生知识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类型作业,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继而达到加强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然后给学生布置几个统计表,让学生回到家中之后根据统计表制作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在布置了这样的实践类型作业之后,学生对于这一课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不仅明白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而且还可以精准地利用条形统计图来总结和展示数据。这样的教学表现说明了设计实践类型的作业打破了传统数学作业的限制,是“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种创新,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可知,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及数据分析观念等内容均为数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内容,学生上述能力及概念的形成,均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且通过相关训练及课堂学习方可获得。一般意义上,数学运算能力主要为学生应用运算法则、运算规律展开运算并获取正确答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使学生清晰地认知数学算理,借助灵活应用运算定理解决问题。为推动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还应将关注点放在对学生推理能力、数学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借此达成此课堂教育目标。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渗透到数学作业设计中提高数学作业设置的实效性。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一项重要的教学要求即为学生借助自主思考及探究的方式理解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可借助公式的正确应用解决正方形、长方形的实际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学生在此学习活动中还有助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自身团结互助意识的初步形成。此外,学生通过以往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相应的数学知识经验,即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等。教师可以此为基础,通过简单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思考,如:现有1张长方形的木桌,此木桌30厘米宽,50厘米长,若需铺上尺寸相等的玻璃,则此块玻璃的面积至少应为多少?现有1块正方形的菜园,边长为12米,若想铺盖一层地膜,则地膜的面积至少应为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上述问题,有效强化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能力。除此之外,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成多边形面积推导模型的构建,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完成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由此引导学生理清楚该节知识点的原理,提高数学思维,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3.3 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
实践是检验所有真理最为有效也是唯一的标准。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的阶段里,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将其充分地应用到实际的家庭作业设计里面,将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与实际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无论是对数学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比如针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针对“千克、克、吨”这个章节的内容展开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将要布置的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自己制作糕点,并且依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材料的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把两个鸡蛋打入碗里面,并在碗里倒入100ml的牛奶,之后再称量50克左右的白砂糖倒入其中,然后称量200克的面粉一起放入进去,之后把这些材料放置在一起进行搅拌,最后将其放入到烤箱里面进行烘烤。学生借助这个具体的实践操作,也能够对数学里面的重量单位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与了解,并且在第二天课堂的学习里面,学生还能够对此进行激烈地讨论,并将自身的学习成果放置于课堂上面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另外,借助这种独特的作业形式,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里面,并且能够更加高效的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完成,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
结语
总的来说,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创新设计,需要教师站在方方面面、多角度上进行综合的考量,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以后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开展创新的设计,还需要教师考量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深入地拓展和锻炼,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并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及时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里面,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分享和讨论,并主动开展探索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探索与实践里面,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而明确的认识,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提升,也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提升,全面推进小学数学的家庭作业效果保障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保障和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