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12-16马晓睿
□马晓睿
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类行业都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其经济效益。网络时代,对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必须做出调整和变革,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在管理理念、模式、机制、服务平台、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实行创新,将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价值和影响发挥到最优,让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网络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宣传城市文化
公共图书馆是中国宣扬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有利于宣传精神文明,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环境。在网络环境之下,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一座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人们通过阅读图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本土文化。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的信息传递功能被展现出来,利用线上的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大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内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内的书籍大多数有收藏价值,书的内容包括当地史志、建筑风格、民族工艺、特色产品等,都代表着城市文化。
(二)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质
公共图书馆从侧面来说就是一个社会学校,更是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场所,而图书馆的书目不只充当着教科教材,更是补充课外知识的能量库。其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文献资料和史书典籍为大众提供了数不胜数的学习资源。与学校的定位、职责、面向群体等方面不一样,公共图书馆是对各界人士开放的,面向大众群体的。因此,其目的与学校的教育目的也不同,它不是局限于传授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而是把聚焦点和侧重点放在了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这种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它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可以进入当地的图书馆学习和阅读。所以,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有利于开通每个人的知识大门,最终提高全体人民的知识水平、文化涵养、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有利于实现优质化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因为其资源的广阔性,各式各样的职业人员和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会来公共图书馆翻阅资料和查阅信息。如果图书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书籍的整理和摆放出现差池,很容易让人找不到对应的书籍或者找错版本,长此以往会引起大众的不满,影响公共图书馆的信誉和声誉,逐渐丧失公信度和价值作用。在网络平台上,尤其是相关图书馆的应用程序,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根据搜索目标书目,寻找其在图书馆的收藏位置,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因此,图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做好线下整合,线上还要积极维护平台,整理图书信息。而且,开放的读者交流区域,能让大众及时有效地了解图书信息,包括出版社、修订版本和图书内容,为全体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网络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问题
(一)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操作困难
随着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各种信息传播和社会交流的软件蜂拥而出,公共图书馆也在第一时间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且也在积极地开发应用软件和小程序,可谓是在网络世界全面开花。因此,难免出现系统失误和操作不当的情况。比如用户登录和信息获取,图书馆信息和图书资料体系庞大且复杂,管理人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有延迟的现象。另外一个问题是共享更新速度慢,因为公共图书馆的规模非常大,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书籍需要相应的时间,再加上技术的影响,其上架时间没有定数。比如一本新书的全面上架,可能在线下已经做好了统计和整理,也完好无损地放入了图书馆内,但是却在网上迟迟查不到信息,共享力度差,更新过于缓慢,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线上线下对接。
(二)管理理念落后,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有些公共图书馆可能因为历史悠久,建馆时间长,因而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上,思想有些落后、思维模式较为单一,没有跟上时代和市场的发展步伐。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依然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方式去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市场行情和社会动态把握不足,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度不够,自主学习性不强,缺少创新型思维。例如对网络技术的接受较差,无法建立全面完善、科学合理的图书信息管理体系,导致查找效率低下,影响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另外,在图书排列这部分,未能有整体的思维逻辑,摆放图书的位置较为死板,没有根据书籍的特点,在彼此之间建立联系。在线上的平台也同样未建立“共享”的思想观念,致使数据的共享程度差,有效的资源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
(三)图书管理人员水平不高,阻碍了图书布置的进程
从事图书管理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本来学习图书管理的人员就少,再加上其职业的稳定性强,基本上不进行变更。也就是说,图书管理人员在此工作岗位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期限,但其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足以适应当代图书管理的发展。一方面,他们缺乏服务意识。图书管理人员除了要对书籍进行编排归纳、整理核对、完善登记等工作,还要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这也是职责的一部分。但是现在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例如读者在有问题时会向他们求助,而他们的耐心不足,态度不是很友好,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是很得心应手,无法准确快速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知识不足、技能水平低,导致在线上管理时会造成一些没必要的问题。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图书管理人员,只会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导致工作进度缓慢。
三、网络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理念上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网络视角下,新型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应运而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单位,更应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坚持创新改革,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合理地融入图书管理系统中,让公共图书馆得到转变和升级。首先,建立共享联系观。虽然每本书籍的内容排版清晰明了,通过目录便可以一清二楚,但是它的整体信息烦琐复杂,包括出版社、版本、修订次数、有无内容变动、价格等等,但凡上述的任意一项发生变化,都很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图书整理和编排。因而,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深化原有的理念,建立全面共享的联系观。依据整体系统观去整合图书信息,快速汇总各类资料,并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网络体系,只需要输入图书名称便可以迅速得到一份完整的书籍报告,再利用其相关性来对图书进行统计与整理。其次,建立市场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以往的图书管理观念已经被时间和环境淘汰,这就意味着必须根据当今的市场规律创新思想理念,认识到图书管理内容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传递优势,用新媒体推广渠道拓展图书阅读方式,搭建实时的网络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更好地服务。
(二)丰富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模式
不必多言,实体馆藏资源和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数据库共同为大众群体服务,可以给大众带来一场在知识世界里翱翔的奇妙体验,丰富其求知欲望和精神审美。网络视角下,图书馆资源信息系统的搭建不能集中表现在实体馆藏,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信息的建设,图书馆在虚拟网络中的建设将是未来的发展模式。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自行选择书籍进行学习和查阅。同时在管理上也可以使用对外开放、相对自由的管理措施,利用大数据对读者进行详细的调查,归纳整理其需要和爱好,为他们推介相关类型的书籍。对于图书的借与还,图书馆可以设置自主归还的装备仪器,只需要输入读者的姓名和刷脸即可完成,不需要排队等待。还要引进信息手段,安装类似的导航系统,读者仅需要输入书籍名称,便可以直接在庞大的图书馆内轻而易举地找到图书所在位置。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借阅效率,节省阅读者的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另外,根据城市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图书馆,专门设置一个专有文化的阅读空间,其中的图书内容都是相关的城市介绍和文化展示,也可以设置相关的主题阅读区,丰富大众的阅读体验,建设图书馆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阅读。
(三)变革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机制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就像是为图书馆创建了一个保护屏障,使其无后顾之忧。在变革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机制时,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引进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让图书管理人员使用这种技术实现对图书信息平台和资源的快速整理汇总,直接通过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查阅图书的信息与借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做出处理,不再像以往一样在整理数目时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到发现漏洞已经为时过晚。全面更新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实现网络技术一体化,将全部相关的内容保存到计算机内。如此,既可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又可树立公共图书馆的新形象,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图书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比如整理图书时不允许出现差错,如果犯错误,会得到相应的处罚。除了自身要注意外,图书管理人员之间还要相互监督。考核机制要全面升级,按照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制订考核项目,在月末时,图书馆里的总负责人要结合他们的平时表现和日常作风、读者反馈等方面实施打分评价,对于高分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公开表扬,而对那些分数较低的人员则适当地进行处罚。以此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图书管理的良好运营。在图书制度方面,也要有全面的制度保障,减少图书逾期不还、损坏、遗失等现象。除了明确规定图书丢失和破坏的具体处罚外,还要规定具有收藏价值和极其容易损坏的书籍不外借,只允许在馆内阅读。
(四)健全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平台
网络时代,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管理服务可以更方便地为大众服务,有效地推动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更新管理思想理念,运用数字化方法细化管理流程中的细节,同时将管理职责具体化到每位职员。借助网络为读者设置移动客户端的线上读书平台,优化大众的阅读体验,并建立健全后台管理服务机制,加强与大众的互动。首先,线下的服务平台可以安装自动化服务机器,在其中设置频率较高的问题和答案,有利于读者自行解决困难。服务版块可以留出空间,使读者自主发言,或者提出改进意见。另外,在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服务的创新过程中,积极推行激励鼓励式创新服务,比如创办一些图书阅读、意见交流会和分享读后感等活动,鼓励读者踊跃报名,并且搭配相关的奖励措施,如报名参加活动的人员可以免费获得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其他心仪的小礼品。通过这种与大众互动的方式,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以此提高其综合素养。其次,线上的管理服务平台因为不能与读者进行面对面洽谈,难免会有些距离感和隔阂,线上的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怀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细心地听取读者的问题,并耐心地为其解答。还要注意文字表达,多多使用表情符号,让读者有亲切感。同时做好网络平台的安全工作,检查线上图书的保存位置和电子书有无缺漏,做好线上维护,定期更新软件的运行速度,避免出现延迟、卡顿的现象,影响读者的阅读。
(五)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体自身的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公共场所中的服务人员,不仅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第一,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培训,根据图书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然后以此分类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份培训内容。并且保证技术设施齐全、良好,让图书管理人员能够展开实际锻炼。在网络平台这一方面,也要请专家来对图书管理人员一一进行指导,比如大数据库、引擎搜索、后台管理等的使用和维护。第二,因为公共图书馆面对的是大众,关于社会动态、思想政策、市场走向等方面,图书管理人员都应该在第一时间了解。所以要坚持学习,不只是学习图书管理的知识,更要涉猎其他领域的学科,拓宽知识面,能够见多识广,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逐渐成为一名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第三,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图书管理人员要与读者保持良好的互动,时时刻刻与读者交流与沟通,尊重读者,听取读者的意见,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思想汇报活动,让图书管理人员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如此一来,便可以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渐成为一支训练有素、能力优秀的人才队伍。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为其提供了系统客观的数据支撑,更新了图书管理的运营理念、模式和机制,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养,有利于优化具体的规章制度;又促进了图书馆在网络上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平台,构建了信息齐全的网络图书系统,增加了更多的阅读量和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