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策略研究
2022-12-16胡凯范佳佳吴欣宇
文/胡凯 范佳佳 吴欣宇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戏曲影视发展带来了机遇,使戏曲和电视剧、电影、电视节目、短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发生碰撞,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影视戏曲具有独特的创作规律,有别于传统的舞台表演,但也和一般意义上的影视作品明显不同。戏曲传播发展至今呈现媒介丰富、样态多元,传播策略分散的特征。戏曲艺术在媒介化的生产变迁中直面影视传播的变革,不断探索在新时代媒体融合语境下对话的可能性。
一、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的现状
随着大众文化愈趋娱乐化发展,传统戏曲也在优化传播机制,在数字化进程中做出许多尝试。戏曲影视以不同于戏剧舞台的多样化特点,通过蒙太奇等剪辑技巧的加入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调度空间,凸显人物表现神态。影视化的灯光、道具丰富了戏曲艺术的画面表达,多样化的互动体验使得戏曲艺术跨圈层传播,受众面更广。
影视化的戏曲在呈现原有戏曲音乐基调的同时,调动影视手段翻新花样——在真实空间中布景拍摄,既有内景也有外景,戏曲表达从形象动作再到语言,全面贴近生活化且故事性更强。戏曲影视化有效消弭了夸张脸谱与不真实属性等戏曲表演的品性,突破舞台表演的局限,具有趣味化、曲折化、紧凑化、生活化的特征,并摆脱了程式化的框架。
媒体融合延展了戏曲艺术的传播,从现代技术与戏曲舞台的融合,到戏曲美学的交汇革新,再到戏曲模式的重塑,戏曲审美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再创造,演进过程起到了连锁反应。因此,现代传播媒介在“+戏曲”的过程中,所充当的不仅是传播载体的功用,改变的也不仅是戏曲的传播渠道,更为深刻而隐形的影响是,现代媒介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便捷追求,并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促成审美倾向的转变。
二、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的价值
戏曲写意性的表演和影视综合艺术的视听相结合,印证了社会审美追求的不断更迭,其抽象式的舞台美学适应了荧屏审美的日常性又存留了传统戏曲的文化意境。尤其是通过日常生活使用度极高的数字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使得戏曲影视顺势具备生活化和集体化的特性,随时随地俘获各年龄段的戏迷。深化拓展后的戏曲影视日渐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多元媒介化的戏曲影视助推戏曲艺术传播创新,用影视技术打破禁锢,在戏曲艺术的母体上施展特色艺术样式。
戏曲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专有的戏曲动作程式及唱腔对国外观众的吸引力是别具一格的,通过各式媒介搭建桥梁,戏曲能用优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上升,戏曲影视也逐步作为一个推介的支点吸引外界关注。全世界的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戏曲文化别具一格的艺术熏陶,刷新对中华艺术的认知,更全面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戏曲艺术生态创新的维度。
三、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的创新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戏曲影视艺术的视听传播内容更饱满,形式更为多样化,结合短视频、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多元传播方式,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影视视听语言,不断推动新的戏曲影视作品出圈,突破了传统受众圈层,使戏曲影视艺术的视听传播达到创新高峰。
1.创新手段,推动戏曲短视频传播。在短视频火爆的今天,戏曲传播者纷纷顺应时代开始创作戏曲相关的原创短视频作品。戏曲与短视频的有机结合,使得作品着力于新媒体平台投放,突破传播形式的局限性,使受众获得崭新的审美体验。
新意十足的原创短视频作品在视觉上以竖屏画幅为主、景别以中近景为主,平台自带的贴纸、滤镜、特效、字幕等功能以及多样性的改编和创作,都给受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戏曲视听体验。视频创作者不局限于专业影视行业人员,具体拍摄也不过分依赖技巧,拍摄过程不必遵循影视作品的制作规律,剪辑自主性强。对于拍摄和剪辑,通常一部手机即可进行操作。
戏曲与短视频相结合可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对原先的长段戏曲作品进行凝练,选择高潮、经典的部分,十几秒至几分钟的精彩选段将观众情绪快速渲染并引起共鸣。例如,讲述琼剧起源和发展的海南戏曲原创动画片《漫话琼剧》整部共十集,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在短视频平台剪辑上映预告和精彩片段吸引观众;精简后的内容感染力十足,通过二度创作对动画片进行包装和重塑,以片段式传播增加视频趣味性,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了关注度和粉丝量。
2.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戏曲电影体验。我国电影诞生的标志《定军山》足以论证戏曲与电影之间关系的紧密,国粹京剧和电影的结合使得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生谭鑫培由此成为第一位电影演员。戏曲与电影的深厚渊源经过多代人的打磨,使得二者之间早已默契十足。电影工作者通过对戏曲表现形式的追求及戏曲内涵的“再创作”,运用电影化的视听传播手段和艺术特点来重塑戏曲艺术,从而达到两种艺术门类的完美结合。
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戏曲电影,将戏曲表演的写意性和视听艺术呈现的写实性平衡衔接起来。如今超高清画面已能实现沉浸式裸眼3D的视觉效果,通过模拟还原全景空间并用5G智慧化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戏曲电影内容产业升级,顺应时代加速戏曲电影创编纵深发展。
视觉效果精美化使得戏曲影视在艺术效果方面增添了不少华彩,视听语言技巧高度还原戏曲的思想感情。戏曲文艺作品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5G等技术的影响下也紧跟时代发展、紧扣百姓需求,将戏曲电影技术化对于戏曲艺术创作再生产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琼剧电影《喜团圆》作为海南首部4K戏曲电影亦是全国第二部4K戏曲电影,为琼剧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喜团圆》讲述的是海南母亲孙淑琳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至亲,终得一家团聚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这是继1962年琼剧黑白电影《红叶题诗》后时隔55年,海南琼剧再次搬上电影大银幕,通过镜头和场景的切换完成时空的调度,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将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和戏曲表演有机结合且快慢得当。电影有意识避开了戏曲传统舞台表演的写意部分,场景搭建贴切现实,用不同景别、不同运动拍摄手段使镜头内容真切细腻,承担叙事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延伸时间与拓展空间的作用,镜头调度更为灵活。
3.丰富视听语言,提升戏曲电视剧效果。我国戏曲与电视的融合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使其相对独立但又具有子集和母集的关系。电视剧作为连续剧对于戏曲文化的输出是持续性的,可以通过悬念设置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驱使观众想要连续观看并重复欣赏精彩桥段。几十年来,已有数百部戏曲电视剧播出,类型以越剧、京剧及黄梅戏居多。以越剧电视剧《桃子风波》《孟丽君》为代表的戏曲电视剧,大多以方言为基础进行演绎,对不熟悉其语言结构的观众而言,需花费时间适应唱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观看流畅感。但由于其唱腔优美、曲调悠长,也易吸引观众,使其观感余味无穷。
戏曲电视剧和传统的舞台演出有很大区别,如京剧电视连续剧《风雨同仁堂》,戏曲电视剧中演员不刻意营造脸谱化,妆容更清淡,行头穿戴也相应削减。近景、特写等景别的运用使舞台中一些不易察觉到的细节以及演员的姿态与式样被放大,因而人物选择上更为严苛,这与电视剧的写实主义是分不开的。
戏曲电视剧使用蒙太奇的剪辑技巧,打破了一直以来恪守的三一律法则,从单线程描述情节演变为多线平行或交叉并进的方式,更张弛有度地掌握整体节奏。平行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突破原有限制,将单个镜头组接,具有叙事及表现的多重含义。越剧电视剧《红楼梦》的宝玉祭奠晴雯一节,当宝玉唱《芙蓉女儿诔》最后一句时,画面出现了被重重云雾遮住仅剩一丝余晖的落日——通过隐喻蒙太奇对晴雯的死表示哀婉,渲染悲剧底色又暗喻着荣国府终将走向没落,点明全剧主题并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4.突破受众圈层,探索戏曲节目创新。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戏曲艺术想要提升影响力、扩大粉丝群体,娱乐化的形式和精巧的制作更受时下观众的青睐。电视戏曲节目要坚持内容创新和雅俗共赏,坚守戏曲文化初心的同时提升节目的科教功能,通过融入电视综艺、真人秀、动画等多种形式,在传播戏曲知识的同时形成节目特色,打造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视戏曲品牌与节目风格。
20世纪90年代,《九州戏苑》《梨园春》等脍炙人口的电视戏曲节目应运而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舞台,成为戏曲传播的新模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戏曲的体裁要贴近当代生活,尝试更丰富的元素穿插在其中,抓住当代青年的视线。海南近年推出的《群文视界》戏曲节目,是继戏曲选秀类节目《呀喏哒嘀》后又一广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类电视节目。该节目在《呀喏哒嘀》的基础上运用了更为现代化的拍摄手段,例如,电影镜头的运用和更精细的选景,都远超以往的摄制标准。《群文视界》得益于巧妙的情节设计和适当的节目长度,使其更为适应当代青年人的观看习惯,因此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帮助大家了解琼剧艺术的同时还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
为达到台网联动效果并运用多平台协同传播,戏曲节目拓宽传播渠道,在不同平台打造多种栏目群,从内容和形式上相互补充,播出时间也贴合覆盖,跨媒介、跨平台地提升传播效果,增强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梨园周刊》作为央视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推出的电视戏曲节目,以杂志体为结构,分多模块进行戏曲信息传播,为电视戏曲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5.利用科技赋能,丰富戏曲节目形态。戏曲传播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助力,随着VR、AR、直播等新兴数字媒介传播技术的出现,戏曲影视节目以全新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除了传统媒介之外,与游戏、动漫、虚拟沉浸式体验等进行创新融合,成为当下戏曲文化的流行传承方式。
在我国游戏公司制作发行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中,出现了原创戏曲唱段《神女劈观》,这是一曲“京歌”类型的京剧。《原神》制作团队参考了中国戏曲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这类角色,为游戏中的角色云堇设计了戏曲化的装扮,并作为人物背景故事设置在游戏情节之中,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能接触到戏曲文化。该片段在国内火爆的同时惊艳了许多国外玩家,获得热烈反响,还掀起了一阵翻唱热潮。通过戏曲与虚拟人物的结合,让戏曲更加贴近年轻群体,以创新方式增强戏曲影视艺术的视听体验。该公司旗下音乐团队还举办了《原神》交响音乐会特别篇“映春华章”,借助AR技术将音乐与游戏画面串联起来,为观众带来更为奇妙的视听体验。
VR版京剧《春日宴》是科技融合戏曲艺术的一次探索创新。《春日宴》采用强氧科技旗下第三代VR全景摄制系统,以4K高清为观众打造VR版京剧的虚拟现实体验。通过搭载M43大尺寸传感器,对现场360度无死角拍摄,让观众获得戏曲舞台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春日宴》剧组还借助增强现实的AR技术,用全息投影形式呈现京剧主人公形象,营造3D交互式体验带来的奇幻效果。
将戏曲与现代虚拟技术相结合的例子越来越多,河南卫视《梨园春》作为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将AR技术创新运用于舞台,配合唱白让演唱者构成一幅绝美画卷,不仅创造出精彩的视听体验,也获得了可观的播放量。传统戏曲和科技创新的碰撞总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助于将中国宝贵的戏曲艺术用全新方式呈现,用科技手段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戏曲影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地位,拥有巨大的创新发展潜力。戏曲影视传播应结合现代影视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保留积淀千年的传统精华,尊重其核心的创作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粹,更要探寻戏曲影视在媒体融合趋势下的新时代传播规律,以更好地振兴戏曲艺术并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