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2-12-16张晓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学情小数

◎张晓燕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少教多学”其实并非最近才提出的教学思想.孔子就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也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诸多论述都在阐述着“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看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自古以来就引起了教育家的广泛关注.

一、“少教多学”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少教多学”中的“少教”并不是在现实操作中少教甚至是不教,而是教学从数量转向质量,教师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教;“多学”也不是学生多做题,学习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等,而是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向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少教多学”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教得多”,学生自然就“学得多”.基于此,“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泛滥开来.“少教多学”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目标,从“教师教”为主体转向“学生学”为主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少教多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开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必将带来教学观念的重大改变,教学不再开始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解,结束于考试和教师的评价,而是开始于学生的准备和基础,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少教多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从教学目标来说,以往的教学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为主要目标,维度单一.“少教多学”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从教学主体来说,以往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少教多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此时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来说,以往的教学,教师备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就用什么方法学.“少教多学”强调“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起点确定教什么.教师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进行优化,教师的教将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将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自己喜欢的独立学习、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将更加高效.

二、“少教多学”的实践

“少教多学”主张学生主动地、深度地去学习,真正理解知识,获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习得.

(一)将教学切入最近发展区

“少教多学”不是盲目地减少教学内容,更不是让教师做“甩手掌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准确切入最近发展区,进而显著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少教多学”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拥有广泛的适用对象.“少教多学”能够真正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从而有效地减少“教的时空”,扩大“学的时空”“学的动力”“学的效果”等.

在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行动中,教师应为学生详细讲解数学知识点,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学生的具体学情不是零起点,而是有着独特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认知倾向、认知风格等.教师对于学生具体学情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总体性、普适性的层面,而是要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展开具体分析.换言之,学情分析、学情剖析不仅指宏观的分析,还指微观的分析,教师要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哪些相关知识、相关的研究方法,这节课的内容又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哪些知识和技能、方法与态度.只有通过细微的分析,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才更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点对点”的提问,少而精,尽量避免系统提问.比如教授“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内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习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比会有什么样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举例验证,进而类比推理、不完全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地放手,赋予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对于学生的猜想、验证过程及时跟进,并适度介入,比如提醒学生“0除外”.而后笔者抛出一个研究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将0除外?学生经过进一步的探究,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研究分数基本性质的经验,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就能理解“0除外”的原因.在教学中,笔者始终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知识.

教师将教学过程切入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学习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助推学生的数学探索和数学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华等,将原来以速度为驱动力的学习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提高能力的教育,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中.

(二)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

教学应当高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引导学生发展.“少教多学”应当让教学走在学生的发展前面,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经验、感觉设计教学,造成学生数学思维培育不足,可迁移的能力比较薄弱.为了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应当应用学科思维、创新模式等进行教学.

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教师要站在数学思想渗透、融入的高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要着力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习高潮.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先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并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笔者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意义,再引导学生关注一位小数,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考,使其能够逐渐意识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并且体会到小数指的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学生在学习一位小数后,即可逐渐推导出两位小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始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条线段,再将其分为10等份,尝试表示其中的一份.有些学生在0.1的基础上分出10等分,再表示其中一份.在类比推理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一位小数的内涵,还了解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内涵.这样的教学超越了教材的要求,却让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学生既可自然地学习,又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点.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确定数学思维的生长点,并对学生加强点拨、引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为其提供帮助.教师要在课堂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形成思维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思维冲突,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形成科学的认知思维.

(三)让教学挖掘学生认知潜质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活动,要让教学发掘学生的认知潜质.“少教多学”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得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与“思”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少教多学”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张扬学生个性,从而追求高品质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提供结构性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了助推学生的探究,笔者设置了三个基本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1”的过程中,可采用多个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铺出长方形,从而认识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的块数之间的关系;在完成“任务2”的过程中,学生不能用小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但是可用小正方形将长方形铺上一行或者一列,加深对于长方形长、宽和面积关系的理解;在完成“任务3”的过程中,学生不能运用有限的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铺一行或者一列,从而深刻思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长方形面积计算中所需应用的正方形的个数,并确定长方形长度、宽度与每一行小正方形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在“少教”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学”,通过这样一种“少教多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少教多学”的反思与启示

“少教多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你说我听”“我说你做”的教学模式相比,优势明显.“少教多学”提倡自主、探究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启迪者,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陶行知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这就是“少教”的道理.

在教师“少教”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觉醒,个体差异得到关注,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课堂,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每个人充满热情,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学生的技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信心获得了提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诠释了“多学”的教育理念.

“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单一的组织形式,不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课程也不再是教材编什么,教师就讲什么.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知识、情感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高效且深入.而为了有效地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开发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反思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进而和学生展开深入、广泛、有效、有趣的互动.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所以,教育部门和现有的课程体系应该给教师更多自主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为教师搭建“学习化团队”提供可能性.教师自己也要勇敢地放开手脚,积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问题,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大胆地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教师在注重人的共性发展的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程有多样化的内容、多元的教学形式,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从学生的角度实现深入研究、深度学习.学生在“少教”的引导下,自主地参与进来,渐渐融入课堂.教师抓住机会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课堂的活力和张力.学生带着兴趣和信心进入课堂,学习知识,带着技能和探究的精神走出课堂,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少教多学”课堂具有民主性、生动性等特征,课堂氛围良好.教师通过“少教多学”,能不断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数学认知潜质.“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学生的认知提供机会,提供平台,提供载体.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新的研究,实现正向迁移,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实现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学情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