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推行STP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2022-12-16高斯源张艳艳
殷 梅 高斯源 张艳艳
(曲靖市烟草公司陆良分公司,云南陆良 655600)
1 陆良县STP(可持续烟叶生产项目)背景简介
1.1 STP产生背景
2002—2015年间,由菲莫国际公司主推的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烟叶生产模式以及由英美烟草集团、日本烟草公司、帝国烟草公司、美国雷诺烟草控股公司、瑞典火柴公司主推的社会责任项目(SRTP)在世界烟草领域推广,获得了57家公司的参与和支持,对世界烟草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6年起,为了应对持续严峻的禁烟态势,菲莫国际公司、英美烟草集团、日本烟草公司、帝国烟草公司、美国雷诺烟草控股公司、瑞典火柴公司等6家跨国卷烟企业将GAP与SRTP融合,推出全新的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STP。STP项目包含管理、作物、环境、人等4个领域,旨在通过项目开展推进,减少烟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或改变,满足社会舆论及监管要求,同时提高烟农及烟草从业者经济效益并保障其应得权益,进而形成可持续的优质烟叶高效生产模式,推进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陆良县STP实施情况
陆良县隶属全国最大的烟区——曲靖烟区,种烟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常年种植烤烟约9 333.3 hm2,收购烟叶约1.85万t。烤烟产业是陆良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财政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5左右。作为全国优质烟叶的重要生产基地,陆良县一直是全国烟叶生产国际合作的排头兵,以陆良县烟草公司2003年与德孟(DIMON)国际烟草有限公司的合作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烟叶GAP发展的序幕[1]。
201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在云南、贵州和四川3个省开展STP试点,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烟叶出口量的重要依据。陆良县被选为云南省2个首批试点县之一。根据项目要求,陆良县选取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小百户镇上坝村委会作为试点区域,涉及烟农441户,种烟面积为233.33 hm2。各方经过1年的共同努力,在2017年底由国际第三方英国AB Sustain公司进行评估,陆良县凭借81分获2017年STP评审亚洲区最高分。
2018—2020年,陆良县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8个栽烟乡镇各选取1个村委会作为项目区,共涉及烟农2 000余户,种烟面积达到1 333.33 hm2。自2018年开始,每年由云南省烟草进出口公司、联一公司组成的评估小组对陆良县STP项目进行评估。全县依靠扎实的工作通过评估,受到多方国际合作组织的好评。
2 陆良县STP管理的措施及成效
2.1 通过培训推广STP理念
STP作为全新的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其关注点除烟叶品质外,还包括烟叶安全性、生产环境安全性、烟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烟草社会责任等内容,与常规烟叶生产要求相比,新理念、新要求较多。如果烟区烟农不能深化对项目内容的认识,真正理解项目主旨、内涵,将严重影响项目开展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陆良县STP项目组优化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在培训中采用接地气的方言讲解,利用“打油诗”、有奖竞猜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现场检验学习效果,充分调动烟农参与积极性。除集中开会培训外,通过发放项目手册、田间示范、入户宣传等方式多途径宣传项目理念。通过烟农喜闻乐见的微信群和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录制5个STP科普小视频进行宣传,切实提高了STP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在项目区建立起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此外,为检验培训效果,项目组在培训前后设置测试,了解烟农对STP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成绩不合格的烟农进行再培训。统计数据表明,培训后烟农分数整体提升30分以上,明显提升了烟农对STP管理、作物、环境、人等4个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
2.2 利用平台改进监测方法
STP技术指南对项目区提出了基于管理、作物、环境、人等4个领域的89项调查条目,以对项目区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这就需要科技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工作。2017年,陆良县采用纸质版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遇到一系列问题:纸质调查问卷容易损坏或丢失;农户人数较多,调查内容繁多,调查工作速度较慢、出错率高;汇总易出现统计错、统计不全的情况。
为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陆良县STP项目组及时将相关问题反映给上级部门,并积极参与到云南省局(公司)STP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发工作。2018年,全县各项目区试点区开始利用微信小程序作为技术员采集信息的平台。通过该系统,烤烟技术员可通过手机对烟农信息、各项生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现场采集、录入,并自动汇总、统计录入信息。此外,系统还能够对科技员调查的时间、地点进行实时定位、监测,保障了调查真实性和工作质量。2019年,STP信息采集平台升级为手机App,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员信息采集的便捷性,同时增加了烟站及公司管理人员的信息看板,针对技术员调查情况生成实时简报,方便管理人员了解调查进度,进一步督促技术员按时按质完成各个阶段的调查任务。
采用STP信息化管理平台后,调查准确率由2017年的93.33%上升至2018年的96.67%;调查效率由 2017年的2.45条/min上升为5.89条/min,提升幅度巨大,平台切实发挥了数据信息收集统计、数据实时查询共享、技术措施落实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2.3 开展绿色生态发展项目
2.3.1 生物质燃料烘烤的推广及应用。可持续生产环境是STP项目重点关注内容。当前,烤烟过程中使用的燃煤烘烤方式具有低空排放、末端治理难度大、季节性强、区域性强等特征。生物质燃料作为可再生燃料,具有经济、环保、污染排放低等优势,一直是燃煤的理想替代燃料,其性能特点与STP项目的要求吻合[2]。项目组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将生物质燃料烤房补贴资金向项目区倾斜,协调推进生物质烘烤相关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物质燃料烤房烘烤技术。5年间,全县生物质烘烤设备增加700余台。
自2018年开始,凭借陆良蚕桑养殖和烤烟种植大县的天然优势,项目组积极推进召夸镇南华烤烟合作社建设年产6 000 t的中型立式环模生物质颗粒生产线一条,占地面积720 m2,利用桑条、烟杆等资源,可满足近1 000座生物质烤房烘烤燃料需求,有效推动新型能源烘烤示范,推动绿色烟叶发展。
2.3.2 农残控制体系及绿色防控。烟叶安全问题是STP项目的关注重点,也是国内外卷烟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持续降低项目区农残水平,项目组确立“清家底、强宣传、广检测、重考核”的工作思路:全面分析项目区历年农残检测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降低农残的生产技术措施,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大田期开展大范围的农残快检工作,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对超标样品定点到户,及时整改;收购期间对项目区8个收购点的烟叶进行随机取样,对烟叶农残进行检测分析,并将烟叶农残指标纳入烟叶生产工作绩效考核。在以上措施的保障下,项目区整体农残检出率、超标率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2.3.3 面源污染物治理。长期以来,烤烟种植中使用的地膜、农药废弃包装物等逐年积累在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烟区的可持续生产水平。面源污染治理是STP项目环境领域的关注重点,项目进行多方宣传,向烟农推广厚度0.01 mm的标准地膜,积极推进项目区域内的废旧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育苗膜(池膜、拱膜)、漂盘、防虫网、遮阳网等面源污染物全面治理工作。分公司与烟农签订合同,明确回收数量,统一上交到有资质的公司进行集中处理、回收。2016年至今,陆良县共回收废旧地膜7 327.8 t、废弃农药包装物54.41 t,烟区环境得到了全面治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2.4 保障劳动者权益,彰显社会责任
2.4.1 关爱儿童,助学扶贫。“人”是STP项目四大领域之一,少年儿童的长远发展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STP项目致力于推动烟草从业者的全面发展,提升其内生动力,彰显烟草社会责任。在项目理念中,少年儿童不应进行过多的体力劳动,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促进自身长远发展。为此,STP项目组积极组织协调,促成陆良分公司与云南省烟草进出口公司、联一公司、市局团委,为烟区偏远小学建立书屋,并配套图书、画册、书柜桌椅、篮球架等文体器材。项目组多次为留守儿童较多的基层小学开办夏令营,让孩子们增长见闻、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习惯,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为烟农解决了后顾之忧,降低了使用童工的风险,彰显了烟草行业的社会责任。
2.4.2 保障劳动者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及其家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提升烟草从业者工作安全性是STP项目“人”的领域关注重点。项目组就个人安全防范和劳动权益保护等内容向项目区全体烟农进行深入的宣传培训教育,给项目区所有烟农发放手套、护目镜、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2 800套,避免烟农直接接触新鲜烟叶可能导致烟草尼古丁中毒的情况,同时避免烟农配制、喷洒农药时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项目组给项目区所有烟农配备并安装农药箱2 800个,要求农户将家中农药全部安置于上锁农药箱中,防止儿童误食农药;为烤房群相对集中的烟农配备装烟梯子890把,以避免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为了严防烤烟生产过程中雇主对雇佣工人的劳动迫害,项目组对项目区有雇工的农户发放雇工须知并签字确认,在用工期间对雇工集中开展以“自愿劳动、安全的工作环境、公平待遇、结社自由、合法的工时和收入、合法维权等”为主的劳动权益培训,确保雇工能够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降低雇主强迫劳动、克扣工资、强制加班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率。
3 建议
STP项目开展5年来,陆良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项目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STP项目制定的农业生产用工标准主要基于全球农业用工现状,更适用于大农场和具有常年用工需求的农业生产模式,而陆良县烤烟生产用工模式多为口头协议的短期工、临时工,很难完全按照STP项目要求制定和应用规范系统进行雇工培训、监测雇工,也很难提供具有法律效应的纸质合同;在烟叶生产方面,由于户均种植规模较小,农户数量较多,很难将烟叶质量追踪精确到户;由于国情差异,烤烟生产者参与农药开发、自由结社等内容在中国并不适用。这是因为我国烟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STP)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风险评估、公司政策、有害生物管理、农田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烘烤、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烟农和劳工健康及安全和福利等依然缺乏有力支撑,这些都对STP项目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深层次影响[3-4]。
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在后续项目推广过程中,应该与相关标准制定者积极沟通研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争取修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关内容。同时,对于绿色防控、绿色烘烤、农业生产者安全保护等目前存在短板的内容,应该积极吸收借鉴,努力形成适应中国烟叶生产实际的STP管理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STP管理模式能够融入陆良县烤烟生产体系并发挥其积极效能,希望陆良县的做法和经验能为今后STP大范围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