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百褶裙的工艺制作及现代应用设计
2022-12-16程茵
程茵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1 苗族百褶裙简介
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生,后来由于与中原发生战争等原因逐渐向西、向南发生五次大迁徙。苗族历经多次战乱和迁徙,不但没有在变迁中消逝,反而在磨难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他们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苗族妇女将代表他们民族特色的文化赋予在服饰上记录他们的民族记忆[1]。
苗族的百褶裙造型简洁大方,制作过程复杂多样,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制作一件百褶裙一般需要历时一年以上,复杂的款式花上三年五载也有可能。苗族的百褶裙在造型上讲究对称设计,呈梯形状,横向延展性强,褶皱分布均匀,一般均褶3~4 mm,虽名为“百褶”,但实际上有上千褶甚至更多。百褶裙采用的面料较为厚实,并通过刺绣、挑花等手工艺将百褶裙加固,一方面起到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行走山路防止被刮破。百褶裙的图案绚烂多样:一些通过抽象的符号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一些通过各种技法,将大自然描绘于百褶裙上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崇敬之心。苗族人民将这些古老的图案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附于服饰之上,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景。
苗族妇女喜欢将百褶裙晾晒在自家的院落当中,一是因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衣物需要常常晾晒;二是为了防止蛀虫啃咬;三是因为苗族妇女认为这样做可以去除灾害,保佑平安,有祈求吉祥幸福之意。
2 苗族百褶裙的地域性特征
苗族支系众多,但分布较广,所以不同地区的苗族服饰各有不同,但均有盛装和便装之分,按照地区分类可大致分为湘西、黔东南、川黔滇桂、黔中南、海南五地。
苗族服饰是在中原地区的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出的一种特有的地域性文化,苗族的服饰有盛装和便装之分,平日劳作着便装,过节时着盛装,但无论盛装还是便装,百褶裙都是其家庭财富的象征。苗族人民喜“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多的褶皱”可以让人更加有安全感。而且苗族人民非常勤俭,他们制作百褶裙也是为了增加其活动量,让其得到更加长久的使用。
湘西苗族的服饰喜欢使用补花秀与银饰雕花配合,同时搭配云肩,常用对比色,色彩艳丽而不俗气,图案大多取材于人们的生活情景,常见的元素有蝴蝶、鱼、喜鹊、龙、凤等,有祈求福寿延绵、多子多福之意。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百褶裙类型多样,以至于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很大的区别,按照地区主要可以分为台江式、雷公山式、丹寨式、丹都式、融水式。
川黔滇桂地区的苗族人民讲的苗语偏西部方言,他们喜欢穿麻布上衣配蜡染麻布裙,色彩清新,配的花饰银饰都不多,这些地区的男女都喜欢穿织花披肩。
黔中南地区的女装多为青色百褶裙上衣搭配披领或背帕,裙上喜用挑花。
海南苗族长期居住于海南岛,海南苗族的服饰色彩主要以蓝色、黑色为主,冷暖色调对比强烈,他们服饰的纹样大多取材于先祖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民族图腾等。
3 百褶裙的工艺和制作
3.1 百褶裙的制作工艺
从制作工艺来看,苗族百褶裙大致可分六类:蜡染百褶裙、素色百褶裙、挑花百褶裙、织锦百褶裙、刺绣百褶裙、贴花百褶裙。
蜡染百褶裙一般有纯色的蓝色蜡染也有彩色蜡染,蜡染的部分一般用于百褶裙的下半部分,纹样一般是抽象几何图案。蜡染百褶裙的制作需要绘制、染色、煮蜡等多个繁琐的步骤,但其制作出的图案变化丰富,灵活性强。
素色百褶裙一般采用黑色、蓝色、白色等较为沉稳的色调,作为苗族妇女的日常装,为使行动方便,裙长较短,一般在齐膝或仅仅遮住臀部的位置,适合日常劳作。素色百褶裙使用到的工艺较少,一般是苗族妇女们手工织造的布料,颜色也较为单一,是苗族妇女很常见的一种便装。
挑花百褶裙的工艺一般用于裙摆。挑花是以面料的经纬线相交处作为起点,运用对角线的用针方法,通过“十字形”线迹绣出图案。
织锦工艺大多用于百褶裙的中部,大多数做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或是汉字,朴素大方,苗族织锦也称织花,就是用经纬线交织编织成简单的图案,一般采用苎麻、木棉等天然纤维。
刺绣百褶裙中常用到的刺绣技法主要有随手绣、剪贴绣和绘绣。随手绣不需要参考纹样,可以凭借想象和经验随意刺绣,但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完成。剪贴绣是将图案画在纸上剪下来贴在底布上,在根据图案的形状搭配不同的针法刺绣。绘绣就是将图案画在底布上,再用绣线刺绣,一般都是一些较复杂的或有主题题材的画面会采用这种方法。
3.2 百褶裙的手工线迹
苗族百褶裙的精美之处不仅仅在于其精致的打褶设计,也表现在其丰富的手工线迹。苗族百褶裙的装饰线迹多应用于裙边,由线迹构成形态各异的几何图案,这些线迹组成的图案在裙中若隐若现,使百褶裙的变化更加强烈,增加了其审美价值。
从功能上来说,最常用到的是平缝针:平缝针是苗族刺绣的基础,易于操作,通常是从右向左开始,每一针都要保持相等的间距的线迹缝制。苗族百褶裙的褶量变化多端,一般呈伞状,平缝针最常用于百褶裙中褶量密集的上部,由于每一针之间都要保持间距,固定出的褶量易于活动,色彩与裙身撞色的搭配,不仅可以调节百褶裙的色彩搭配,而且增强了线条感,缝纫的线迹在褶皱当中若隐若现,是一种含蓄的表达。
在固定静态褶量时,苗族妇女喜欢采用十字针和Y 字针。十字针是我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极为常见的针法:十字针一般用于腰头,形成静态的、密集的褶皱。而且十字针呈交叉状,打破了百褶裙纵向褶量的形态,使其形式看起来更加灵活多变。Y 形针整体看起来更像是一条锁链,做法相对来说复杂,效果更加立体,好像在裙上编织的一条辫子,装饰效果较强[2]。
苗族百褶裙的形式变化多样,在固定边缘时也会采用锁边针法、横向一字针法、纵向一字针法等,这些装饰线迹大多遵循着均衡、对称的结构,呈现出更具个人特色的平衡美感。
3.3 百褶裙的制作过程
百褶裙的制作是苗族服饰的一项传统工艺,由于现代服饰大多使用机器制作,苗族服饰的手工织染技术更显独特了,苗族人民为了方便穿戴,在百褶裙的制作过程中,线的粗细、面料的质感、弹性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苗族百褶裙的制作一般需要五道工序:成线、织布、染色、装饰和制褶。
(1)成线。百褶裙要耐穿、易保存,所以一般使用棉或麻织物。棉花成线是当棉花成熟时采摘,然后进行纺纱、上浆这两道工序,上浆完成后将纱线晾晒、整经,就可以织布了。麻织物主要用到的是火麻杆,苗族人民将火麻杆剥皮,将打好结的长线放进有木柴灰烬的水里浸泡、冲洗,在经过拍打晾晒后制成的线就会柔软透气且有韧性,适合穿着。
(2)织布。简单来说就是将已经晾晒好的线固定在纺车上,用梭子纺布,纺出的布料经纬交织。再将成品清洗晾晒就可以染色了。
(3)染色。苗族人民最常用到的染色方法就是蓝染亮布。根据苗族不同的地区,制作蓝染亮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多用棉布,主要分为蓝染和发亮两个部分:蓝染主要是制作蓝青染膏,将棉布浸泡在染膏和米酒调和后的染液当中反复染洗,取出后晾晒,蓝染就完成了。
(4)装饰。在苗族服装的制作过程中,最为惊艳的就是刺绣、织锦、挑花等装饰了。百褶裙明艳的色彩和寓意深刻的图案就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5)制褶。“褶”的制作是百褶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在进行百褶裙“褶皱”的制作时,大约需要六丈左右的家用织布,长度大约及膝。其工艺流程是:首先将稻草在地面上铺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再在上面披上一层晒席,将已经绣好的布料正面朝下铺于晒席上,之后就可以手工均匀地将布料折出褶皱,每折好一部分就用脚踩住,并不断撒上有粘度的植物汁液,六丈多长的布料经过做褶后就只有六尺左右了,最后将做好褶的布料通过不同形式的线迹进行缝合,制成伞状裙摆[3]。
4 百褶裙特点分析
4.1 百褶裙的造型特征
苗族的百褶裙无论盛装还是便装都呈伞状,走路时在原有褶皱的基础上会呈现出新的褶皱,变化多样;裙身向四周扩散开,随着亮面的布料频频闪动,显得美观大方;裙身会有横向的装饰线,与褶皱形成纵横对比。
苗族的百褶裙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说极为重视韵律和节奏感。在形制上非常讲究对称设计和均衡的理念,主要是左右褶皱对称,褶量均衡。伞状设计给人一种稳定、平衡之感,裙身上紧下松,显得非常活泼,在行走时非常有流动性,而裙身的褶皱给人一种规则感,宜动宜静,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的效果。苗族百褶裙与汉族女子穿着内敛的约束感完全不同,有一种天然淳朴的独特气质。
4.2 百褶裙的色彩搭配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大多以青黑色为主,“尚黑”是苗族人民普遍的一种色彩观念,苗族人民认为黑色是庄重、和财富的象征,是色彩之极,所以苗族妇女的百褶裙也是以黑色为主[4]。而蜡染百褶裙和织锦百褶裙除了使用黑色外,色彩的使用非常大胆浓烈。当节日时苗族人民会穿上盛装,盛装色彩艳丽,做工精细,其中运用到的装饰工艺也更多,给人以喜庆、温暖之感。当盛装用到红色调时,会配上浅黄、浅蓝等色,寓意吉祥平安,蓝色调搭配深紫,再配上少量黑、墨绿、白等色,给人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
这些艳丽丰富的色彩主要是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眷恋,他们吸取大自然中的配色运用到自身的服装上,是对苗族人民生活环境的记录,是从物质设计上升到精神设计的必然体现。
4.3 百褶裙的刺绣图案
传统的苗族百褶裙图案非常丰富,他们通过符号化地表达方式,通过抽象的图案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体现了苗族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一些古老的苗族百褶裙上的图案造型采用了非常丰富的技法:夸张、象征、叠加等表现手法,体现了他们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动物纹样中常用到的主要有狮子、龙、凤、蝴蝶等图案,图案之间相互变形、连结,造型十分奇特;植物纹样在百褶裙的刺绣图案中主要起到配饰的作用,这些图案主要来源于蕨菜、四角花、团花等植物,将具体的图案抽象化从而与动物图案完美结合;除此之外苗族刺绣对于抽象符号的意象表达也具有其代表性,他们将几何纹样通过夸张、解构等重新排列组合,或用方格、菱形等纹样象征梯田和山川河流,或用简单的草木花纹代表森林繁盛、鸟语花香。
5 苗族百褶裙的创新设计应用
苗族的百褶裙有许多元素可以应用到现代服装、服饰的设计当中,这些元素经过长期岁月的沉淀有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和寓意。因此,在进行对传统苗族百褶裙进行创新应用设计时,我们更应当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富含民族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在中国风元素逐渐步入时尚行业,并发展得越发成熟,对于传统的探索使现代时装的设计增强了其适应性,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设计更加向经典靠拢,适应人群也变得更加广泛。
传统的苗族女性服饰充满着庄严与神圣,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并且款式繁复、形制多样,将这样的苗族服饰融入现代的服装设计就可以将其简化来达到当下的流行趋势。在设计上对褶皱的运用可以采用多种打褶方式:熨斗压褶、手工抽褶、手工叠褶、铜丝弯褶等[5]。整体采用较为光滑的丝绸面料,虽然固定褶皱较难,但制作出的效果垂坠感好,且面料有光泽。传统的百褶裙制作方式采用针法固定,而现代会采用机器压褶或手工熨烫等方式,制作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更符合当下审美的服饰。
6 结语
电影学者张泠曾经说过:“时尚几乎是今天世界上最政治化的工业,与资本、阶级、种族、性别、消费主义、劳动剥削、环境污染等政治议题有着撇不清的关系。即便是设计本身,也绝非一种脱离了社会历史语境的纯粹精神活动,接收服饰信息的同时也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学习历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传统是现代的源头,当我们的设计基于传统民族文化时,也就是向受众传递理念和延伸思考的过程。好的设计是通过更多的思考角度让作品传递社会责任感和美学价值,从而引发消费者共鸣,使作品的精神更长久,在意义上更能经得起这个数字化社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