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科学生活化材料的投放策略
2022-12-15蔡淑凤
蔡淑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对于完善幼儿园科研教学,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以及普及科学育儿常识,发挥了很大作用。教师应指导幼儿通过学习观察、比较、劳动、实践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们累积经验,并运用在新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也给幼儿教师更科学地组织科学活动,为幼儿带来更好的进步和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的意义
《指南》的颁布实施,使人们开始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和实用的常识教育。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指南》中体现科学教学特点的方法,与过去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它并未介绍具体的科学课程,而侧重于幼儿的好奇心、态度以及宝贵的经历,并涵盖教育内容。这一表述体现了当前以儿童发展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的教育价值观,也反映了《指南》中科学的儿童教育理念。《指南》还要求幼儿科技教师改变过去重视科学知识传播的局面,要更重视培育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态度,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研究过程的能力、探索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切记一定要尊重幼儿并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园贯彻《指南》的精神、要求和建议,在加强学前教育和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价值
(一)调动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这一点在幼儿的科学学习中尤为明显。正因为如此,如果教师给幼儿讲解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等知识,幼儿很难融会贯通、主动学习,实际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然而,如果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就能使幼儿体会到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里有那么多好玩的、激动人心的科学现象,蕴涵着那么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也将积极影响幼儿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从而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起积极掌握科学技术的意识。当幼儿已经准备好掌握科学知识,并能积极探索新科学知识时,就能自然而然地在一个又一个科技项目中看到科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素养
回顾过去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幼儿很少参与科学实验,这就使幼儿缺乏研究知识的能力,很少进行问题思考和分析,这也是限制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这种教育的实际情况下,合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材料,组织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在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独立自主行动的经验基础上,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导规律的过程。这将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科学活动中,有效地展示他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三)深化幼兒科学探究认知
由于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来自教师的简单介绍,这不仅严重忽视了幼儿园教材与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结合,还严重影响了幼儿生活化探究的质量,久而久之,导致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常常是表面的、肤浅的。但是,通过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入,把幼儿园的科研活动和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将科学知识和生活环境密切衔接,幼儿也就可以更容易而深入地掌握所接触的科学技术,从而获得对科学技术的深刻理解与鉴赏,这也就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突出优势所在。
三、《指南》对科学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
(一)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幼儿在这个年纪总会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好奇、探究是其天性,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幼儿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进行深刻的感知和领悟。幼儿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利用充分的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活动,这也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材料的选择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挑选,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南》中指出:“为幼儿选择更多可行的、多样化的、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物”“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研究工具”“提供有重复旋律和文字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使用环境中有序的模式”。所以,幼儿园一定要为幼儿提供适宜幼儿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要求,激发学幼儿学习兴趣,又要合理、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到数学的意义与趣味。另外,为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南》也在建议中间接体现了提供操作资料的要求。幼儿应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材料来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感觉。因此,幼儿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教学工具,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实践、探索能力,促进幼儿进入科学世界,实现科学目标。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解、领会,本质的目标是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用科学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科学教育中获得的科学知识。
(二)营造支持的心理氛围
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包括幼儿园的文化、教师的态度、管理方式和人际关系。幼儿教师打造一个舒适、轻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幼儿科学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当幼儿喜欢做一件事情时时,幼儿教师不应该立即组织,而是要分析这件事情的教育意义,之后再给予幼儿支持的态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究活动和求知欲望,让幼儿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答案,满足自己的需要。接下来,将简单介绍营造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方法。
第一,积极引导幼儿参加科学领域活动。《指南》强调,对于幼儿的行为,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经验比较少,认知比较薄弱,所以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并不彻底、全面。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支持、优化幼儿的探究行为,引导和支持儿童的探索行为。
第二,为幼儿树立榜样。学生的眼里,教师的做法就是正确的,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指南》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积极感染和激励他们。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起到带头作用,对周围新鲜的事物保持充足的探索热情,使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幼儿的品行,让幼儿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逐渐养成生活化探究的能力。
第三,时刻注意幼儿的问题。《指南》强调应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测、思考和行动,并鼓励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幼儿的科学探究实际上是幼儿通过个人经验、知觉操作和主动探究获得答案的过程。教师应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促进他们树立生活化探究的自信心。
第四,允许幼儿犯错。《指南》指出,错误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常见现象,教师应允许幼儿犯错,正确理解幼儿的错误行为,接受幼儿的错误认识。
四、实施生活化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教育环境创设
对于幼儿来说,其教学资源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活跃性和探索性,对身边新鲜的事物都十分好奇,想去一探究竟,他们很喜欢自己去真实地感受、操作一下,并从中解开自己的疑问,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材料和确定探索性领域,是幼儿学习不可或缺的关键。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其中之一,由于其自然科学的属性,相比于其他领域的学习来说,更加注重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操作意识。所以,在幼儿园创造科学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应遵循探索、互动和过程的原则,为幼儿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探究空间和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工作材料,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教育环境也应该将公共空间也利用起来,例如操场、走廊等,将这些空间都打造成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可以指导幼儿学习的环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
活动角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科学研究为主题的活动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操作材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注意,不能随意发布材料,应注意材料的适当性、相关性和科学性,以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园科学学习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体验探索的乐趣,并且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接收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有效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科学教育活动是始终存在的。它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的集体教育活动,包括关于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科学教育。另外,在实施科学教育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毕竟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
学习兴趣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动力,强调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自由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但是,幼儿教师并不是对幼儿的活动放任自流,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探索,幼儿教师一定要充分保证幼儿的这种天性,并积极引导幼儿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保持其科学探究的热情,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的科学学习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自己引导者、支持者、激励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幼儿园科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指南》的学习对幼儿园创设科学教育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幼儿园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园内公共空间,积极投放合适的科研材料,巧妙地设置和策划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广泛、更丰富、更适宜的探索科学的教育环境。
(三)结合幼儿的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在选取新科技教育内容时,学校除每个月的主题之外,还将按照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学习内容做出适当修改。在进行科普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兴趣,适当扩大科学教育内容,但大纲上已明确的主题则不能更改。
例如,在課堂上教学“国宝大熊猫”时,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播放一段大熊猫的视频,引入话题,让幼儿谈谈自己心目中大熊猫的样子,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动手能力画出大熊猫或铺设大熊猫,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也可以让幼儿明白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提高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视程度,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师的预期时,教师应肯定幼儿的答案,并给予幼儿相应的表扬和肯定。
(四)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科研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社会活动,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在专业实验室中采用更高效的精密工具,这其实是人们对科研活动本质的一个误读。诚然,科研活动中包括了一些高度专业性的内容,但同时也包含了可以用较容易使用的设备进行的活动。也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幼儿园科研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指导幼儿在生活中开展简单易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这将有助于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发展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寒冷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的寒冷,观察冬天的颜色和树木的变化,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了解冬季锻炼的重要性,让幼儿讨论冬天会有哪些有意义的假期、到户外活动时如何保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培养幼儿探索、交流、分享的能力。这样一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研究活动,有效地实现了科研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这就是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材料的好处和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五个核心领域包括科学领域,这充分证明了科学教育需求的重要性。生活对幼儿来说是熟悉的,也是幼儿愿意了解和探索的。为此,在今后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科学活动与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表现出主动研究的兴趣,同时对科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并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这样一来,科学教育将,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幼儿也可以在正确的科学意识的推动下,更好地认识外部事物,获得更好的进步和成长。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