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2-12-15雒得胜
雒得胜
课后作业改革属于“双减”政策重点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按照“双减”政策指导,实现“提质增效”目标,还需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作业形式,降低作业量,增强作业实效,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揮课后作业的知识巩固作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在“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优化设计必要性及原则
(一)必要性分析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负担,而对于学生而言,课后作业负担较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期间,应按照“双减”政策指导,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双减”政策强调教学实效,指出教学工作不应以“量”取胜,应站在学生角度,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基于“双减”政策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数学知识,继而深化学生理解与认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较为关键的基础性学科,相较于语文与英语,数学知识更加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能力,具有一定抽象化特征,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突出小学数学特征,合理命题、精心设计,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通过数学课程作业,培养数学思维,并使学生可基于课后作业而掌握学习技巧。
(二)优化设计原则
“双减”政策注重减负的同时,还强调课程“提质增效”,因此,在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不仅要减少作业量,还要注重作业质量,确保学生可通过作业巩固课程知识。对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总结,具体如下:第一,作业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与课程重难点,以此保障作业有效性,确保作业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对应。除此之外,还需将学科思想、知识、价值及德育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中,依托于小学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第二,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小学数学作业应具有一定趣味性,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作业活动中,并凭借兴趣性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但从本质上来看,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巩固课程知识,因此,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时,不应一味追求作业趣味性而忽视作业教育性。第三,多样与适度相结合。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不断创新,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保障小学数学作业的育人效果,应兼顾多样化与适度性,在实现作业创新的同时,尽可能提升作业实效,适当融入开放性、拓展性内容,以此设计出符合“双减”政策的高质量小学数学作业。
二、小学数学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的作业优化设计建议
(一)作业弹性设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作业类型与内容较为固定,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设计作业,且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相同作业,借助该方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不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还对学生学习自主性造成了限制,大幅降低小学数学作业质量。除此之外,面对固定模式的作业内容,部分学生易出现应付了事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指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层,设计弹性化分层作业,以此提升作业针对性。
以北师大版“乘法口诀”课程教学为例,“乘法口诀”属于基础性重点内容,若学生该部分知识掌握不当,会影响学生数学基础,继而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对“乘法口诀”相关课程,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设计弹性作业。在此模式下,可引导基础扎实的学生,熟练背诵掌握乘法口诀,并独自完成乘法运算相关习题,而对新知识接受较慢的学生,可引导其参照乘法口诀表完成运算作业。作业弹性设计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分层是否合理,在上述“乘法口诀”实例中,因知识相对简单,故按照学生数学基础情况,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以此弹性设计分层作业。而对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可综合性评估学生数学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以此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中,针对基础扎实且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将作业设计为应用题,即完成一定数量的方程应用题练习;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设计为完成基础性方程计算练习,并适当完成方程应用题;对数学基础稍弱的学生,其仅完成基础性方程计算即可。通过弹性化设计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可使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内容,不会给学生造成较大学习负担,效果较好。
(二)融入生活元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生活,在教学期间应利用生活化因素,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继而使学生能从生活化角度理解课程知识,因此,在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提取选择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恰当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应灵活化使用该设计方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家测量餐桌长宽高、家长身高、自己的身高等数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测量中,掌握课程知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学习“时、分、秒”课程后,为培养学生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师设计“记录时间表”的作业,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如起床、吃饭、上学、写作业、睡觉的时间点,借助该课后作业,使学生切实掌握“时、分、秒”课程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双减”政策环境下,教师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作业设计,不仅实现了作业设计创新,还大幅提升了作业实效,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助力。
(三)重难点攻克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存在难易程度差异,为切实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之前,应做好课程重难点提取工作,并将重难点内容融入课程课后作业中了,增强作业针对性,使学生可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而逐渐掌握重难点知识。“双减”政策强调作业减负,但减负的同时,应注意控制作业难度,不可为提升教学水平而设计角度难题,需不同难度的题目相互交错,并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设计。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为例,在该课学习中,重难点问题在于应用题,而解决应用题的基础在于基本知识,例如,“学校正在建设花坛,全校月季花共124株,比兰花少12%,兰花共有多少株?”学生初步接触到应用题时,易出现慌乱现象,继而出错,此时教师应借助课程时间,讲解类似百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便于后续运算工作的开展。而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可设计类似题目,引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办法,逐步解决难题,继而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四)增添趣味环节
按照“双减”政策指导,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站在学生角度,适当融入趣味内容,改变传统化题海战术模式,消除课后作业枯燥感,借助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并依托于该方式,减少学生心理负担。趣味化作业可大幅提升学生积极性,并使学生逐渐融入作业学习活动中,以趣味元素为导向,缓解由课后作业压力带来的负担,以此起到小学数学作业减负的效果。以北师大版“认识钟表”一课为例,该课为一年级数学内容,学生对趣味性知识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将“绘制钟表”作为课后作业,在此期间,学生可凭借自身想象力及偏好,绘制不同样式的钟表,从色彩、形状等方面进行创作,以此可大幅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趣味性,并使学生在绘制钟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继而提高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质量。
(五)创新作业形式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创新,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课程作业,改变学生对作业枯燥的印象,给予学生不同作业体验。
1.游戏化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对游戏较为感兴趣,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可借助游戏化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化数学作业掌握课程知识,并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以北师大版“乘法口诀”课程为例,教师可按照“乘法口诀”规律,设计作业游戏,如引进“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绕口令游戏,依托于该绕口令游戏提升学生乘法运算水平,而在作业设计时,可引导学生与家长开展该游戏,继而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算法运算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上述绕口令游戏进行改编,提高绕口令游戏的适用性,继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效。
2.采集类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及好奇心,对生活细节较为关注,针对学生这一特性,教师可设计采集类作业。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课为例,引导学生连续记录一周天气状况,并基于天气预报记录空气质量、温度等数据信息,要求学生在采集信息数据的同时,做好整理汇总工作,继而培养学生数据采集与整理归纳能力。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设计实践性采集作业,引导学生从学校、社区中采集自然掉落的叶子或花瓣,使学生运用自身所采集到的素材创作“轴对称贴画”,在此期间教师应对“自然掉落”进行强调,避免学生为完成作业而损害花草树木。通过该作业形式,不仅可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相关课程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继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3.口述类作业
相较于其他作业类型,口述类作业不具备书面内容,学生的作业压力较小,符合“双减”政策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设计口述类作业。该类作业需与日常生活情境结合,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并测量家居数据,下次课时,留出一定时间,随机选取学生口述测量过程及结果。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课程时,同样可设计口述类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所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实例,下堂课由学生进行讲述。口述类作业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不可死记硬背,更不可依靠题海战术,并可借助口述类作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使学生能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4.项目类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基于“双减”政策优化设计作业时,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作类项目作业,使学生在集体学习氛围内成长,从不同角度思考与理解数学知识,继而大幅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仅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应用到作业设计中,以学生学情、学生性格的为依据,将学生分组,并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类作业,使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攻克项目类作业难关,通过此作业方式,不仅可创新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还可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力在同一项目作业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北师大版“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调查特定范围内的“共享单车”或“垃圾桶”的数量及颜色类型,并根据数据特征,从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中挑选适宜的统计图进行绘制,在完成统计图绘制基础上,还需做好统计图分析工作,深化课程知识。对该合作项目类作业,需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在布置作業时,可做出一定提示,提醒学生做好分工,将作业任务合理分配,以此方可保障合作项目类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通过该作业活动,不仅有助于巩固数学知识,还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效果优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应采用创新式思维,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在实践教学期间,可采用弹性化作业设计方式,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生活化元素融合到作业中,同时为提升作业针对性,教师应将重难点作为作业内容,对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以此良好完成作业优化设计工作。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