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

2022-12-15林正丹

家长·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双减趣味性

林正丹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全面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校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本文从“双减”背景出发,探索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思路。课后练习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抓住课后练习设计创新思路,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与优化,既能实现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为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强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双减”政策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颁布,让“双减”政策有效落地。自“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校外培训机构面临整顿,学科类的机构探索转型之路,朝着兴趣班、个性班方向转型。学校的减负,强调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这一点上,“双减”政策对小学阶段的课后作业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以减负增效为主。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作业始终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阶段的作业布置始终以数量为主,造成小学生的压力骤增,虽然作业补充学校教学内容,但学习压力始终存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旨在解决该问题,以提质增效来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环境,做好课后练习的设计工作。笔者从该背景出发,探索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的创新方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十分必要,课后练习发挥着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探索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实践方案,能满足“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转型升级。从长远角度看,“双减”背景下教育环境发生转变,能为小学生成长提供支持。

(一)满足“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各学段都在积极探索“双减”政策的落实方案,旨在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当然,课后练习也包含其中,教师需围绕课后作业的布置进行合理安排。本次研究围绕的重点是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作为课后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课后练习的本质是强调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课后练习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满足“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形式。

(二)符合小学生个性学习特征

在小学教育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是达成育人目标的前提。随着现代教育环境的转变,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更多,新媒体场景下学生受到多元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如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后的作业练习内容设置是以传统的模式展现,则很难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显得至关重要。围绕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旨在对课后作业形式进行全面优化。传统作业是以枯燥的练习数量的堆积为主,缺少对学生个体学习兴趣的考虑。为此,对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创新,让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课后练习成为主要的作业形式,小学生能在完成这一类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需要

小学数学改革一刻都未停止,“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契机,要充分抓住“双减”政策带来的新变化,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在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设计上探索创新路径,借助多元的课后作业形式增强体验感,以达到强化质量而非数量的目标,发挥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策略

从“双减”政策的背景出发,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创新显得至关重要。为突出课后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灵活安排课后作业内容,在满足“双减”政策基本要求的同时,探索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路径。

(一)基础性内容的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

基础性的课后练习习题,指的是当前被广泛运用到课后练习的内容,例如,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习题,教师经常布置作业用到的指导教科书的习题等。这一类习题是课后练习追求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内容,在“双减”政策下,这一类习题的优化显得至关重要,要做好课后练习的设计工作,在坚持传统量变的基础之上,达成质变目标。

1.革新习题表现形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习题比较单调,通常是以纸质文字载体为主,以作业形式进行考核,从而检验学生的完成效果。这种固定的习题呈现方式导致小学生的体验感不强,压力较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革新习题的表现方式。由于小学生这一群体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单纯的以量取胜的方式显然不可取。教师在布置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嘗试在其中加入有关趣味性、活动性和生活性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数学,感知使用数学的便捷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数学习题的设计效果得到强化。

2.缩减任务量,以探究性习题为主

“双减”政策自提出之后,围绕该政策的推进和落实一刻未停止。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缩减课后作业任务量,尝试布置和安排一些探究性的习题内容,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可以设置开放性的探究作业。例如,将传统课堂上的枯燥的习题形式改编成开放性呈现形式。在解方程习题当中火车相距问题的探究,可以改编为:“两列货车相距570km,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货车平均时速为100km,                ,经过几个小时两货车相遇?”对于这一类习题,传统的表现方式多是以固定的方式呈现,但此类开放性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可以参与习题的设计中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习题内容,能够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开放性习题内容的设置,让小学生对习题的感受明显提升。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后作业的布置多是以数量为主,目的是通过数量的堆积达成教育目标,巩固知识点。但这种模式并不科学,造成小学生极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和心理,学习压力巨大,久而久之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对传统的基础性习题的设置方式进行革新,减少任务量,让学生参与习题设置,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的内容充满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得出的练习反馈效果良好。

(二)趣味性、生活性小学数学课后练习内容安排

在小学数学课后练习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出调整,否则单纯枯燥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展现有效性,造成问题的出现和产生。为此,要在课后练习内容的形式上进行革新,以趣味性、生活性的内容为主,既能够诠释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点,也可以让数学课堂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充分。

1.趣味性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

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能满足“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旨在以设置趣味性的课后习题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参与学习,达成学习目标。趣味性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需教师精选习题素材,赋予其趣味性,最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未形成,导致对该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则要以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的安排来激活和调动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该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在课后进行解答,例如,利用废弃的硬纸板等,制作小鸡和小兔子,并根据“鸡兔同笼”的问题设置,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以培养,得出问题的答案。以动手的方式将数学问题具体化处理,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有重要意义。当然,此类数学问题的设置与实践,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目标,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进行趣味性的内容安排时,既要高度关注知识的呈现,也要坚持趣味性目标的达成,最终让小学生在趣味性的实践中有所收获,掌握数学知识点。

2.生活性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重点在于强化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学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多是以简单的数学知识为主,更强调考核的重要性。目的是通过课后练习与实践达成知识的巩固目标,让学生可以了解所學知识的具体内容,应对数学考试。但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要尝试引入生活性的课后练习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后练习内容的设计中赋予人文色彩,突出生活性。例如,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时,对习题的设置可以尝试以实践性的内容为主,可以设置习题内容为:“某超市开展促销活动,袜子买5赠1,1双袜子的价格为4.58元,张阿姨买了12双需要多少钱?”生活中的超市促销场景十分常见,不同的商品在促销价格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超市、商场等场所。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相关知识点,学会小数知识的计算,鼓励和引导在小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可以通过购买其他促销商品完成价格的计算,了解小数,学会计算。

从习题设计的情况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要以生活化为前提,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从实践过程出发,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具体方案,为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奠定坚实基础。

(三)打造数学开放性的课后练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过程,既完成了对知识的检验,也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强化。课后练习活动的安排,对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要发挥课后练习活动的价值,从线上线下结合、家长辅助配合的教学出发。

1.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后练习活动

在“双减”要求下,课后练习内容的数量明显下降,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线上空间,设置更多开放性的围绕数学知识的练习活动内容。以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调动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可程度。依旧以“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将问题以生动的视频方式呈现,并将视频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观看和使用。相比于单纯的纸质作业平面的呈现方式,动画内容的呈现更加生动,能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对小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了解习题内容有积极意义。在完成视频问题的设置之后,让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探究,旨在解决该问题。线上平台的开发,打破了传统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局限,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便捷。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便捷性,以生动的知识点呈现为主,对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意义。

2.家长辅助配合的课后练习活动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课后练习主要是在家中完成。从“双减”背景出发探索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思路,旨在打造全新的课后练习空间。家长的配合成为“双减”背景下课后练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当中,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家长辅助配合的知识点较多,为此,教师在设置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课后练习内容时,可以尝试设置家长参与的练习活动。例如,设置“测量”活动,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厘米、米的关系,可以设置开放性的活动作业形式,家长配合小学生对家庭场景中的物品进行测量,如测量餐桌、测量冰箱、测量书本等,整个过程家长做好辅助,控制好测量用的尺子,用以帮助完成家庭作业活动。对于测量结果,学生使用书面的呈现方式进行表述,以供教师进行检验。这一类实践性活动的设置,让家长配合小学生完成测量过程,使小学生主动性明显提升,对课后练习活动会更认真,家长辅助作用得以发挥,课后练习效果明显提升,课后作业的完成度良好,也凸显出课后练习优化的目标。打造数学开放性的课后练习活动,指的是借助活动本身的动态性,让数学知识可以在课后“动”起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点,巩固和温习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实践证明,教师布置数学实践活动后,小学生的实践过程更主动、更积极,在家长的配合下专注度较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充分,作业完成度良好,符合“双减”政策对课后练习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符合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对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传统的以量取胜的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双减”要求,造成问题的出现和产生。为解决该问题,从“双减”背景出发提出小学数学课后练习设计的创新方案,让各项工作得以推进和落实,确保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后练习中获得优质体验。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双减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