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2022-12-15陈枫
陈枫
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语文群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和重视,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文本的主题和背景,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情有较好的了解,并使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实施,可以使学生的思辨意识得到有效的锻炼,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熏陶,从而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语文群文阅读课的顺利实施,必须要进行阅读教学。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精力和注意力都比较薄弱。对于小学生和小学语文教师来说,群文阅读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思维导图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首选。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清晰、内容简洁的辅助教学手段,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而且可以突出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学习时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的知识的结构,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绪。首先,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与图形的学习工具,它丰富的线条、图形等非常符合小学教学的思维模式,所以不管是对图形的解读,还是对自己的绘画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小学生对不同语篇之间的关系和表现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群文阅读中应用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
二、应用思维导图的路径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忽视了学生是阅读的核心。引入思维导图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又可以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见解。
(一)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设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情绪,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预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写作形式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在小学生群文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式”“会话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必须注重课外扩展
教师要注意在课后开展拓展阅读,使学生在协作中实现独立思考,并指导他们运用思维导图。通过自编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课文知识点之间、主题和思想之间进行拓展式的学习。同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为學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课本的内容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同时,要特别注意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点可以从多个层面去思考。同时,在阅读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利用“思维导图”发布预读任务,让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并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故事情节等,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初步理解和感知群文阅读的内容、主题等,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部编教材中,教师可以利用《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作为主要的文本资源,开展童话类课文的阅读指导。在预习阶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使其按照导图所示,清楚预习任务,厘清预习过程。在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教科书和课文的角度,先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文体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文章的段落结构、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的分析,把不明白的部分标注出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他们会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分支内容,通过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预习活动也变得更加规范和有序。
(二)明确群文阅读主旨
群文的主题是阅读的核心要素,只有使学生正确地把握共同的主题,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读,从而达到丰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团队,运用思维导图的工具进行分析与研究,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文章的共同主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避免“浅尝辄止”。例如,教师以“爱国”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第一步是要科学分类。根据教学经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结合“爱国”的主题,在小组中设置不同的活动分工,以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步就是分配任务。在小组内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整合,探讨文章的核心思想。第三步,在小组里,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了一次有组织的活动,每个人都画了一张思维导图,在图的中央要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在每个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把各个小组的人画出来的地图进行汇总和总结,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第四,小组内的思考。通过对不同组员所绘出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了核心思想是“在古代诗词与当代文中,抒发爱国忧民情怀”。确定了主题后,小组成员就这一次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并对不同组员的能力和态度进行了客观的评估,让每个组员在评估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阅读中能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耐力较差,难以专心于学业。而在语文教学、思维方式阅读等方面,由于其本身的抽象化,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降低,从而造成了语文阅读能力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判断和指导,并及时指出不合理的地方,督促学生改进。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检查自己的思维导图是否完整、正确,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够高,所以教师要注重细节,悉心指导,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四)使用思维导图理清构架
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并利用其独特的特点,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梳理,能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师可以把具体的群文阅读活动分成若干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让学生独立阅读,让他们先进行预习,然后再用思维导图来理解;第二阶段,让学生对文章中不懂的知识点、不懂的句子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第三阶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进行相应的小组讨论,和大家一起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迅速整理出文章的结构,描绘出故事的情节,并对文章的难点和重点灵活地进行绘图。同时,在实施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导图,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实践中,教师要指出学生思维导图的构思和关键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制作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还应该找到文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核心,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理解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在课文引导下运用导图进行辅助阅读,有助于学生理顺课文结构,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群文阅读。
(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
首先,在選择阅读材料时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性。教师要选取符合小学生智力水平的教材,同时要注意对同类型的阅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学生能比较、分析同类型的文章。例如,在讲授鲁迅的名著《故乡》之后,可以从鲁迅的其他著作中挑选出几本,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透过扩展的读物,认识鲁迅的有关知识和深邃的思想。首先,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建立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并请学生对照不同的作品,从社会背景、细节语句等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内容。其次,在掌握了同类型的文章分析方法后,还应加强对各种文章的阅读与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比如,在学习、阅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中总结出时代背景、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旨,以及景物和人物的描写。
(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
正确的学习方式与阅读规律的掌握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和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处在萌芽状态,难以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比较缓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连贯,但却缺少了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阅读规则,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储存在大脑中,这也是造成小学生记忆力较差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如果小学生能把自己的阅读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并加以运用、积累,那么对他们的将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规则非常困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使他们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思维导图既能指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提高阅读技能,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规则。比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教师可以选取具有相似意义或同一时代背景的古代诗词,通过比较和分析,形成一张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对导图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了解生僻字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阅读。当然,读书过程并不仅需要读书的方法,还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七)组织课堂交流活动
课堂交流是促进学生思维共享、提高阅读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动、分享、解读、讲解、点评、分析,这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亲情之爱”课件中,教师可以在班上组织并进行小组讨论,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在对思维导图的解说和解析中,学生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在了解导图后,能填补自己的思维空白,从而对“亲情之爱”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在不同的思考、交流、碰撞中获得更深入的思考。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将自己画的导图投影到了教室里,引导其他学生去观察教师的思维导图结构是否有条理,颜色是否协调,看了一会儿之后,学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第二环节:学生进行陈述。例如,本文以“亲情之爱”为基础,重点描绘了《父爱之舟》的思维导图……为了呼应课文的主题,教师可以用一条线索提示学生将文章的基本生词、作者的写作经历、结构、习题和核心内容填入文章的各个部分,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清晰,从而升华“父爱子,父之念,父之所思”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对“亲情之爱”在群文阅读中的具体表达和各个章节的表达方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第三环节:教师在学生陈述完后,首先肯定了他的优点,然后在结尾处指出了这张图片存在的不足,并让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正。
(八)展开课外拓展阅读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科书由许多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写,包含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增加,单靠教科书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绘制课外阅读内容的思维导图来记录阅读感受,分析课文的内容和题目,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锻炼他们的群文阅读能力。比如,在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五年级下册的文学作品篇章时,教师就会让学生通过阅读导图来加深对《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作品和结构特点的理解,而在学习了“思维导图阅读法”后,学生就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阅读的质量、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教学内容,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既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又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从而让他们在不断地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