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建设的“一核两翼三层”模型构建研究

2022-12-15胡秋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专业

胡秋菊,杜 丽,张 红

(成都东软学院,四川 成都 611844)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以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1]。自2014年上海市提出课程思政以来,课程思政建设也成为学术热点,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维研究,现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目前还停留在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价值构建、经验借鉴等层面,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支撑理论的探讨。高校为何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何避免出现课程思政建设“三分钟热度”并实现持续深入建设?如何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要科学解答以上问题,既要总结经验,更要从理论支撑层面进行论证。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入手,尝试构建“一核两翼三层”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一、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理论根基,课程文化发展理论是课程思政的本体性依托,有效教学理论是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证明[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奠定了基础,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设计[3]。协同理论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本质上都是思政的范畴,两者在育人宗旨契合、思政资源、互动逻辑等方面存在协同,形成同频共向的合力作用[4]。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合作治理理念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协调整合为核心运作机制,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的“碎片化”,为整体性建设指明了方向[5]。“教育性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始于兴趣,依靠行为,最终实现意志品质的形成,为立德树人背景下,全面思考与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主要理论基础[6]。厚植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具备内在的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是教育哲学理论的必然要求[7]。

综上,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理论有所研究,但对其学理阐释还不够深刻。基于此,文章拟从课程思政建设角度,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系统论和成果导向为方法论,治理层、设计层和运行层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探索该理论框架下的着力点。

二、“一核两翼三层”模型建构

课程思政系统设计是课程思政与系统设计组成的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后者,限定词是前者。系统设计是根据预期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能最大限度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从字面来看,课程思政系统设计就是以课程为载体,采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专业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但课程思政系统设计的内涵比字面解释更深刻更丰富,需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系统设计可界定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专业为载体,以系统论和成果导向为方法论,通过治理层、设计层和运行层,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统筹和系统设计。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结合前期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设计。前期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对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课程思政为何要系统设计、如何进行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设计运行机制是什么3个核心问题没有进行解答。因此,文章构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系统论和成果导向为两翼,以治理层、设计层、运行层为三层的“一核两翼三层”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建设的“一核两翼三层”模型框架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要求,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宗旨。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包括人的社会关系、体力、智力、道德精神、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8]。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9]。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论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最终在提升个体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二)系统论和成果导向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方法

系统论和成果导向理论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方法和思路,解决了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做的问题。系统论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整体观,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系统论是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看作一个整体,将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以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这恰恰是系统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集中体现。系统论是把课程思政放在人才培养系统中,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从专业核心价值、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观察和辩证分析,以实现课程思政实效最优化。从系统论的整体观来看,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专业核心价值、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含实训实践)、保障机制等是系统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成果导向理论为专业核心价值目标的分解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思路。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通过国家教育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学校目标定位、学生发展期望等来凝练专业核心价值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毕业要求中,这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耦合。课程思政建设要在专业教育活动开始前对学生学习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清晰的构思,根据“需求决定专业核心价值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的逻辑,构建专业层与课程层的实际“学习产出”,以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内隐式自我保障机制和以校内的质量保障体系及外部质量保障构成的质量保障活动,有效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三)治理层、设计层和运行层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保障

治理层是指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主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和培养得怎样五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设计层是指专业层面的总体设计,主要从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培养标准、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专业质量保障机制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运行层是指课程层面的具体设计,主要从思政目标分解、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效果评价和完善思政教学资料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设计。

治理层是设计层和运行层的遵循原则和方向;设计层是治理层和运行层的具体落实和促进;运行层是治理层和设计层的最终落脚点和基础。治理层侧重支撑,设计层侧重引领,运行层侧重实践,三层均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保障要素,只有三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三、“一核两翼三层”模型框架的着力点

(一)治理层要突出顶层设计,构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机制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和学校层面以价值引领来凝气聚魂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方式,因此,高校需要高度自觉地加强顶层设计。治理层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搭建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高校需建立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二级学院统筹推进、专业系部积极落实、教职员工踊跃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建设要求,做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有序开展。立德树人的宗旨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是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养成,这就客观上要求高校人事部门(教师发展中心)、教学部门、宣传部门和学工团委等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协同联动,在机制上形成合力,在成果导向上同频共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落到实处。

治理层还需突出名师带动与全员参与,健全考核激励评价机制。专业课教师要做到与思政课教师“同心同向、同向同行”,需从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着手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课程思政选题和教学设计等业务能力。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改革,推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指标应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推行“才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全面考核。高校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结果与师德师风评优、职称晋升、职位评聘、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等直接挂钩;在教学成果奖、一流课程、一流专业等各类评选时,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二)设计层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融合互动课程思政一体化

高校依托自身特色,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中,通过将思政目标分解到毕业要求、映射到专业能力指标体系上,落实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构思、设计、实施和考核中,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构思、同设计、同实施、同考核,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中有支撑、有依托、有实现、有评价,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关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结合课程(含项目)特点,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和责任担当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三)运行层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

课程思政建设需结合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根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思路,通过对思政目标分解、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效果评价和完善思政教学资料,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教育信息化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结合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等多种形式,利用新工具、新技术,通过录制视频、制作动画等方式,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此外,还需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结合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原住民”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创造力,最终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新范式的有效机制。

文章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一核两翼三层”框架,该框架解决了课程思政建设的3个核心问题。“一核两翼三层”理论框架中,“一核”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宗旨;“两翼”是指系统论和成果导向理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论;“三层”是指治理层、设计层和运行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运行机制。三者构成既协调一致又彼此独立的有机整体,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框架。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专业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