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2022-12-15马玉英关学林
马玉英,关学林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来保障建筑质量。无论公用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施工管理方面有许多共通点,目前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建筑工程的不同主体综合把控,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2 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2.1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只有严格把控钢筋施工技术,才能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升,在建筑工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骨架施工来确保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钢筋施工的技术质量也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社会效益。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根据钢筋结构的使用部位灵活调整钢筋绑扎的方式。具体来讲,钢筋绑扎有冷压连接和搭接两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钢筋结构的规格选择。同时要严格控制钢筋长度及钢筋绑扎的疏密程度,确保钢筋绑扎完成后,骨架能够受力均匀,使整个结构起到支撑作用。
在钢筋焊接施工过程中,应首先对焊接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审核,确保其具有专业技术证书。同时,要根据钢筋焊接的相关工艺标准选择焊条的规格和性能参数。焊接过程中,为焊接人员配备完善的防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且关键的施工技术是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技术在搅拌、浇筑、振捣、养护4个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综合提高施工质量。混凝土搅拌之前,应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制备,严格控制使用的水源、水泥、沙砾等原材料的质量,运送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混凝土应经过不间断的匀速搅拌确保混合均匀,避免结块和离析。混凝土粗骨料的添加比例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直接影响(见表1),粗骨料越细密其抗压性能越好。因此,需要通过科学计算选择混凝土的骨料比例。
表1 粗骨料比例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另外,应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是否添加添加剂来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添加剂的质量也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再按照工程所需用量进行添加。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中,模板施工是关键,模板应当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需求选择参数,同时确保模板安装和拆卸简便[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使用的振捣器应当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和浇筑的深度以及施工需要进行选择。振捣过程应匀速缓慢,避免因振捣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凝土离析。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部分,需要人工手动振捣。许多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后期出现问题,都是由于混凝土刚刚施工完毕时没有进行足够的养护,导致混凝土在后期受温度变化影响等外在因素而发生开裂的问题。具体来讲,夏季施工应做好遮阳降温工作,刚刚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洒水并覆盖塑料薄膜来做好保湿养护;冬季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则可以覆盖麻袋进行保温。
2.3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许多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项目,也是提高建筑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我国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变化多样,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与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在工程开始前需要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勘察与测算。因此,需要地基施工技术完全符合土壤性质,才能保障地基处理质量达到要求。在地基处理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以及施工场地周边的交通情况做好调查测量工作,确定地基处理的深度。
以水泥搅拌桩技术为例,在实际施工中,使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和沙石等原材料在基层做好搅拌,同时确保水泥搅拌桩施工紧密,严格遵照二喷三搅的工艺流程进行施工[2]。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定位桩机,下沉钻杆并搅拌;第二步,钻杆下沉到规定深度后,将其匀速提起,在提杆的同时进行搅拌,确保停浆面高于桩顶标高,二者高度差以0.3~0.5 m为宜;第三步,待提升搅拌喷浆告一段落,再下沉到规定深度,并在下沉的同时搅拌;第四步,停止搅拌并拔出钻杆。
2.4 防水施工处理
派专业人员对已经完成的建筑部分做好防水施工,确保已完成部分不会受到雨水浸湿的破坏。同时要保证使用的防水材料在未来建筑投入使用过后能够不产生渗漏。
目前,可选择的防水材料种类众多,性能不一,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的考察,确保选择的防水材料的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应尽量选择水泥基的材料或选性能优秀的新型材料,避免选择石油沥青类材料。防水层的设计也要考虑建筑实际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确保建筑投入使用后能充分发挥防水作用。以民用住房为例,常用防水层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房屋建筑防水层设计示意图
3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旦施工管理制度不具备可行性或没有落实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将影响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施工人员与施工流程没有受到约束,施工现场工作氛围散漫,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同时责任制度的不明确也将导致建筑施工存在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追责。
3.2 前期准备不充分
建筑工程需要预先准备针对工程每个环节的施工设计图,并制订施工计划,部分工程在这一点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工程设计人员没有实地考察,工程所需数据测量不准确,以及工程计划和工程设计方案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就投入使用,导致工程设计对实际现场施工没有足够的指导作用,使现场施工中遭遇种种问题,严重时将会延误工期,或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有时还会因此出现严重的施工事故,对施工单位的口碑和建筑物的社会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4.1 不断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对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首先,应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规定,确保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具备足够的公信力。其次,明确责任落实,将不同的管理内容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以便及时追责[3]。最后,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现场施工的原材料、合同、财务、工程项目的统一管理,减少管理工作量的同时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从而综合提升管理水平。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选择市面上较为通用的也可以由建筑企业自行研发,以某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营流程为例(见图2),这套流程将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层层划分,清晰明了,适用于大多数建筑工程管理。
图2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4.2 强化建筑施工计划管理
强化现场施工计划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把控,计划应当落实到每月、每周,根据施工环境和天气因素、市场因素等对工程计划进行弹性调整,确保能够在交工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量。同时要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不可控因素,仍可以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应对。通过强化施工计划管理实现对施工工序的有效控制,避免因施工工序混乱而导致的返工与建筑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使建筑施工稳步推进,使工程现场管理科学运行。
4.3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落实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可以各自制定培训制度,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展开技术培训、管理意识培训、安全操作培训等,不断提升全体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将培训制度与奖惩制度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现场施工管理中,使管理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在工程建设中。
5 结语
建筑工程是保证城市化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工程建设,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更应当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多方实验综合提升施工技术工艺操作。同时也要关注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通过转变管理观念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并加强员工培训综合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