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热性惊厥的感染类型分析

2022-12-15许淑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复杂型热性流感病毒

许淑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州 350005

热性惊厥是6 个月~5 岁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该年龄段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5%[1]。目前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国内外大量研究指出热性惊厥的发生可能与年龄、遗传易感性以及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相关[2-3]。大部分热性惊厥患儿预后均较好,仅有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惊厥发作,并遗留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研究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治的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入院后均同期进行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检测,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呼吸道病原学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和/或咽拭子病原抗原]等,以此分析不同感染类型诱发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指导在临床中能尽早判别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及时给予有力干预治疗,达到减轻疾病负担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热性惊厥诊断应满足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标准[4]:一次热程中(肛温≥38.5 ℃,腋温≥38.0 ℃)出现惊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无热性惊厥史。排除标准:患儿合并脑出血、自身免疫性脑炎、颅脑外伤、遗传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全身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等。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方法

参加本次调查人员均具备儿科学基础知识,为受过临床相关专题知识培训的儿科医师。从患儿出院归档病历中收集以下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家族史、惊厥次数、惊厥类型、惊厥发作形式、转归等,以及入院后首次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检测结果,包括血常规、CRP、PCT、呼吸道病原学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和/或咽拭子病原抗原)等。所有热性惊厥患儿均在入院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氨、血乳酸等检测,以排除电解质失衡或代谢性疾病;均进行头颅影像学(CT 和/或MRI)检查,以排除是否合并颅内结构性病变等;对可疑颅内感染患儿,均已进行腰椎穿刺术,完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病原学等检查,排除颅内感染。医院采用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艾瑞德RP1000 快速免疫分析仪进行CRP 检测;采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进行PCT 检测。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均取外周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呼吸道病原的IgM 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咽拭子病原抗原学检测均取咽部分泌物制成新鲜测试液,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抗原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根据医院检验科提供的各项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单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3.5~9.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1.8~6.3)×109/L,血小板计数(PLT):(125~350)×109/L,CRP:0~10 mg/L,PCT:0~0.05 μg/L。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临床特征分析

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112 例(63.6%),女64 例(36.4%);中位年龄2 岁7 个月(4 个月~6 岁);单纯型热性惊厥119 例(67.6%),复杂型热性惊厥57 例(32.4%);中位住院时间5 d(1~14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病因;热性惊厥首次发病89 例(50.6%),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87 例(49.4%);有惊厥家族史71 例(40.3%)。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中,临床治愈176 例(100.0%),未治愈(好转、未改善)0 例,死亡 0 例。详见表1。

表1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2、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分析

176 例热性惊厥患儿中,WBC 降低 11 例(6.2%),正常70 例(39.8%),升高95 例(54.0%);N 降低8 例(4.5%),正常69 例(39.2%),升高99 例(56.3%);CRP 正常83 例(47.2%),升高 93 例(52.8%);PCT 正常 21 例(11.9%),升高155 例(88.1%)。详见表2。

表2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检测结果(例)

3、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分析

根据《中国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提出,当急性发热儿童WBC 临界值>15.0 ×109/L、血 CRP 临界值>40 mg/L 时,考虑机体存在严重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5]。根据《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提出,健康人群血PCT 均≤0.05 μg/L,当患儿0.05 μg/L<PCT≤0.5 μg/L 时,这提示机体可能存在局部细菌感染、发展为全身感染(脓毒症)风险很低;当患儿PCT >0.5 μg/L 时,这提示机体可能存在全身感染(脓毒症)、发展为全身感染(脓毒症)风险大[6]。本研究中,根据上述 2 个指南,分别将WBC >15.0 ×109/L、CRP >40 mg/L、PCT >0.5 μg/L作为临床判别细菌性感染依据之一。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34例(19.3%)WBC >15.0×109/L、22例(12.5%)血CRP >40 mg/L、65例(36.9%)血PCT >0.5 μg/L,同时满足以上任意2 项患儿仅15 例(8.5%),同时满足以上3 项患儿仅3 例(1.7%)。WBC >15.0 ×109/L、CRP >40 mg/L、PCT >0.5 μg/L在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在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分布特点[例(%)]

4、呼吸道病原体在儿童热性惊厥中的分布特点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完成呼吸道病原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8.5%。其中,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0%、22.7%、17.6%,34 例患儿(19.3%)同时检出2项呼吸道病原体,13例患儿(7.4%)同时检出3 项呼吸道病原体,3 例患儿(1.7%)同时检出4 项呼吸道病原体。各呼吸道病原体在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4。

表4 呼吸道病原体在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分布特点[例(%)]

讨 论

热性惊厥是6 个月~5 岁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热性惊厥多发生于发热后24 h 内,多数患儿惊厥形式多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患儿亦可表现为失张力发作等。根据临床特征,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单纯型热性惊厥通常表现为全面性发作,1 次热程内仅有1 次惊厥发作,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通常<15 min。复杂型热性惊厥可表现为局灶性发作,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或1 次热程内可有1 次以上(≥2次)惊厥发作,或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5 min,惊厥发作结束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异常表现[7]。本研究中,119 例(67.6%)为单纯型热性惊厥,57 例(32.4%)为复杂型热性惊厥,且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热性惊厥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患儿首次发作后不再出现惊厥发作,部分患儿可能反复惊厥发作。近年来,复杂型热性惊厥发生率升高,应重视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及时诊断和治疗[8-9]。本研究中首次热性惊厥发病89 例(50.6%),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87 例(49.4%),其中176 例(100.0%)临床治愈,均转归良好。

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是热性惊厥最常见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出疹性疾病等,其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本研究中,热性惊厥发热原因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约占90.4%。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为病毒感染,且病毒感染多可自愈,无需使用抗菌药物[10]。因而,尽早判别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避免抗生素滥用,及时给予有力干预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血常规是临床各级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多采用流式法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大幅提高了检验速度,且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精确度较传统检测方法得到了明显提升。血常规检测还具备采血量少、经济等特点,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可以实现连续监测其动态变化。其中外周血WBC 为血常规中既有检测项目,是临床判别细菌感染最常用、最基本的非特异性感染指标,是临床上初步鉴别细菌性感染最基本、最常用指标之一[11-12]。CRP、PCT 也是临床判别细菌感染最常用非特异性感染指标之一。其中,PCT 在机体出现细菌性感染后3 h内开始快速升高,于6~12 h内达到峰值,并在感染后48 h 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待细菌性感染得到控制后血PCT 浓度出现迅速下降,感染完全控制后2~3 d 降至正常范围,且血PCT 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严重全身感染者血清PCT 浓度可在24 h 内升至100 ng/L 以上[13-14]。CRP 在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或炎症损伤后4~6 h内即可出现逐渐升高,于36~50 h 达到峰值,感染控制后1 周内CRP 降至正常范围,且血CRP 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亦呈正相关[15-16]。根据相关指南、共识,本研究中,将 WBC >15.0 ×109/L、CRP >40 mg/L、PCT >0.5 μg/L 作为临床判别细菌性感染的参考指标之一,结果显示,满足其中1 项患儿分别为 34 例(19.3%)、22 例(12.5%)、65 例(36.9%),同时满足任意2 项患儿仅15 例(8.5%),同时满足3项患儿仅3例(1.7%)。综上所述,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细菌性感染率不高,临床上需考虑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性感染诱发热性惊厥,临床上联合WBC、CRP、PCT 等非特异性感染指标,可及时判别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反映患儿炎性反应程度,预估患儿病情轻重,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近年来,不同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热点。土耳其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82.7%的热性惊厥患儿可检出≥1种病毒感染,58.3%的热性惊厥患儿可检出≥2 种病毒感染;其中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乙型流感病毒,而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更高[17]。一项回顾性研究报道,对128 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鼻咽拭子呼吸道病原学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甲型流感病毒检出48 例(37.50%),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36 例(28.13%),是诱发儿童热性惊厥发作的主要病原体[18]。另有多项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可能具有潜伏性和亲神经性,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均可能是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热性惊厥发作的因素之一[19-20]。本研究中,患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清IgM 抗体和/或咽拭子抗原检测),检测8 种常见呼吸道病原。58.5%患儿至少检出1种及以上呼吸道病原体,其中34例(19.3%)患儿同时检出2 项呼吸道病原,13 例(7.4%)患儿同时检出3 项呼吸道病原,3例(1.7%)患儿同时检出4项呼吸道病原。所有呼吸道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且该3 项呼吸道病原体在热性惊厥患儿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呼吸道病原。本研究中,感染类型、呼吸道病原体种类与热性惊厥的发作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呼吸道病原体对儿童具有普遍易感性相关。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多具有较强传染性,且6 个月~5 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均尚未完全,因而,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均有可能导致热性惊厥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外周血WBC 及分类、血CRP、PCT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以及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可尽早判别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反映炎性反应严重程度、评估病情轻重,以便临床医生更快更好预示病程走向,更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临床结局发生,对指导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单中心研究,存在病例数不足、地域差异、呼吸道病原谱较窄的局限性,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下病原分布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复杂型热性流感病毒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复杂型面砂带磨削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累及方形区复杂型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儿童肾病综合征诊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