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15王海滨李立强张振明尹晓霞曾凡学杜小蕊董险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手动小剂量肺动脉

王海滨 李立强 张振明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董险峰

滦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滦州 063700

肺动脉栓塞属于临床上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由于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所致,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患者临床常表现出呼吸短促、胸痛、咳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病死率均次于肿瘤、冠心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此,早期给予患者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尤为重要。既往临床多选择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诊断,但结果缺乏特异性[2]。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方法,计算机断层摄影(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其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特异度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减少肺动脉栓塞误诊率[3]。但常规多层螺旋CT 扫描用到的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较大,对受检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随着CT 扫描时间的缩短、注射参数的优化、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改进等诸多因素影响,医学领域一直在致力于不影响诊断率前提下,寻找一种低辐射、对比剂用量少的扫描方法,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在疾病诊断期间受到的辐射伤害[4-5]。鉴于此,本研究截取滦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90 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扫描中成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 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25 例;年龄 21~79(49.98±10.03)岁;体质量 43~82(62.17±13.39)kg。观察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 23~78(50.49±10.06)岁;体质量44~81(62.43±13.2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滦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90例患者均经肺动脉造影确诊;病历档案与门诊资料真实且齐全;符合多层螺旋CT 扫描适应证,无造影剂过敏;对于自身资料被调取研究,患者表示知情,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炎、肺炎、肺部恶性肿瘤者;合并肝肾器质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模糊,不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瓣膜等严重心肺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2、方法

90 例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 扫描成像,选择美国GE Revolution256 排螺旋CT 扫描仪及非离子型Ultravist37 对比剂,在正式扫描前,借助PPT、彩色宣传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解释肺动脉栓塞发病原因、螺旋CT 检查流程、检查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训练患者呼气或屏住呼吸来配合检查,提高其检查配合度,避免患者过度慌乱、焦躁影响CT扫描的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设置参数:球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扫描孔径350 mm,层厚1.0 mm,探测器准直64.000 mm×0.625 mm,每转0.5 s 进行球管旋转,取60 ml 对比剂,使用双通高压在肘前动脉位置完成注射,注射完对比剂后再次注射40 ml生理盐水,控制注射速度为5 ml/s。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设置参数:球管电压80 kV,其余参数与对照组相同,取30 ml 对比剂,使用双通高压在肘前动脉位置完成注射,注射完对比剂后再次注射40 ml 生理盐水,控制注射速度为5 ml/s。

上述两组均实施连续扫描,扫描时间1 s,间隔1 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至膈顶,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至胸主动脉显影,最后由CT 自身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等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注意观察肺动脉栓塞栓子大小、数量、密度、形态等情况,完成扫描后将所得数据传输至ADW4.2 处理工作站上,安排影像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分析CT数据,评估患者肺动脉栓塞程度。

3、观察指标

(1)辐射剂量。(2)图像质量。在不了解过扫描参数情况下,安排2 名放射科主治医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及肺动脉图像,对CT 扫描图像质量进行观察评价,判断肺动脉强化程度,若上述2 名医生评估结果存在分歧,可共同商榷直至意见统一。评估标准:1 分为图像极为模糊,难以判断区分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无法进行病情诊断;2 分为可见肺动脉主干图像,较为模糊,分支图像细节较差,难以区分辨认,远端分支不可见;3分为图像颗粒感明显,可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但较为模糊,血管边缘平滑;4分为图像表现出颗粒感,但较为清晰,远端分支明显可见,可见栓子,血管边缘平滑;5分为图像清晰,肺动脉充盈良好,血管边缘平滑锐利,远端分支清晰可见,栓子清晰可见。1~2 分为较差,3 分为合格,4~5 分为优秀。(3)CT 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

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CT 容积剂量、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表1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注:对照组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有效剂量(mSv)2.30±0.32 5.27±0.88 21.277<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 CT容积剂量(mGy)5.42±1.03 11.14±2.16 16.035<0.001剂量长度积(mGy·cm)112.98±20.45 313.76±25.43 41.274<0.001

2、两组患者图像质量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计算信噪比、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图像质量比较()

表2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图像质量比较()

注:对照组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图像质量评分(分)4.78±1.02 3.55±0.78 6.426<0.001例数45 45背景噪声(Hu)15.67±0.48 8.31±0.35 83.111<0.001计算信噪比32.35±4.76 33.14±4.89 0.777 0.220信号强度(Hu)294.45±37.21 302.76±35.82 1.079 0.142

3、CT值及CNR值

观察组CT 值高于对照组,CNR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CT值及CNR值比较()

表3 两组肺动脉栓塞患者CT值及CNR值比较()

注:对照组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CNR为对比噪声比

CNR值33.17±3.54 36.21±4.36 3.631<0.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 CT值(Hu)452.96±24.38 387.12±43.09 8.921<0.001

讨 论

肺动脉栓塞作为危险度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肥胖、糖尿病等原因促进凝血机制亢进,造成血流淤滞引发血栓,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20%~30%会出现死亡。因此,及时的救治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6-9]。

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256 层螺旋CT 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原来越纯熟,其凭借检查快速、耗时短、安全无创等优点逐渐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案,通过观察肺动脉形态及对比剂在腔内显影情况来评价患者肺动脉病变,特异度、灵敏度非常高,利于细小动脉内栓子的检出,减少了误诊率,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10]。但在CT 扫描期间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碘对比剂,辐射剂量过大,这也是多层螺旋CT 对人体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经诸多学者对肾病发生情况与对比剂用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密切相关,一旦大量使用对比剂,必然会导致患者肾脏、心脏功能减弱,继而引发系列不良反应[11-13]。此外,肺循环时间短而快,一个肺循环周期30~50 ml 血容量,这也为小剂量对比剂扫描肺动脉成像提供了依据。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疾病诊断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倡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也需要求放射科工作人员在确保诊断准确性的情况下,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尽可能减少由于对比剂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低辐射剂量检查法逐渐被推广[1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CT 容积剂量、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可以看出,相较于常规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256 排螺旋CT扫描时应用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可显著减少对比剂及辐射剂用量,降低由于对比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临床上提出的用于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降低管电压、大螺距应用技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等,其中以降低管电压最为有效,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平方呈正比,因此,通过降低管电压可有效实现减少辐射剂量的目的,且可在保持CNR的同时能够容忍更高的噪声,解决了对比剂下血管强化程度弱、图像质量差的问题[16-18]。此外,临床上一致认为高质量的影像资料是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前提,肺动脉栓子CT值一般为50~70 Hu,在肺动脉增强后应达到93~211 Hu,方可形成血栓、血液之间良好对比影像。但也有学者提出肺动脉CT 值仅需在110~150 Hu范围内即可清晰显示栓子[1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计算信噪比、信号强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背景噪声、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T 值、CNR 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提示应用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并没有影响肺动脉管腔显影密度出现明显下降,满足了临床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促进肺动脉栓塞诊断顺利进行。经分析,应用常规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启动扫描时,多数患者上腔静脉仍残留一定的对比剂,CT 值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导致线束硬化效应,上腔静脉伪影明显,对肺动脉病情诊断造成直接影响[20];而在应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中,对比剂用量仅为30 ml,在对肺动脉进行扫描时,患者上腔静脉内对比剂基本已完全排空,上腔静脉伪影不明显,促使造影剂充分充盈在肺动脉内,增强检查时含有碘对比剂的血管在影像上看起来更亮,有利于区分辨别动静脉,提高细小栓子检出率,提高影像扫描质量[21]。

综上所述,在多排螺旋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可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降低患者生物学效应同时也确保了影像资料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手动小剂量肺动脉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风行S5001.6L手动尊享型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