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的山地城市工业园规划策略探讨
2022-12-15曾万渡
曾万渡
(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0 引言
在城市经济中,工业园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但随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园区对周边山体的破坏越来越大,与周边生态环境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本文以福建省某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为例,对园区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园区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福建内陆山区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1 园区现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园区现状
规划工业园位于福建省温郊乡南侧,距县城约22km,距嵩口高速互通口约8km。地块东、北为自然山体,南至791县道,西至规划高速连接线,用地面积1.99km2。园区内现状地形主要以山林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高程350~425m。现状部分地块已经平整,但尚未开发建设。园区内现状用地主要为村庄用地、工业用地、排水用地和山林地。
在园区有塘源村、半畲村部分村庄房屋,其中,半畲村已搬迁至桐坑村安置,房屋已空置,塘源村用地房屋主要为生产配套设施用房,包括烤烟房、农具房等。半畲村房屋已作为选矿厂配套设施用房,目前无居民居住。现状建筑质量等级较低,大多为土木结构房屋,房屋排列不整齐,环境较差。
园内工业用地为三类工业用地,目前入驻项目主要有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福建永福化工有限公司、雅鑫项目、氟化稀土等。同时,联星涂料项目、中欣氟材、新型建材等项目已有入驻意向。
1.2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入驻企业独立发展,未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
入驻企业包括雅鑫企业、高宝矿业、永福化工。其中,雅鑫企业位于园区西南侧,用地面积10公顷;高宝矿业位于园区中部,用地面积8.66公顷;永福化工位于园区东侧,用地面积5.91公顷。企业目前自行成型,选址独立,企业间无产业联动。
1.2.2 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弱
园区内现有配套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福宝变电站和水厂。区域内无居住用地。
(1)污水处理厂。现状污水处理厂位于园区东侧,一期基本建成,现状处理能力为600t/d。但处理量不能满足未来园区发展需求,需对该厂进行扩建。
(2)福宝变电站。园区内现有35kV福宝变电站,位于园区东北侧,该变电站为企业变电站,为高宝企业提供服务。园区内其他企业供电由791县道上电力线提供电力。
(3)水厂。规划水厂位于园区东北侧,接矮洋水库。但规划水厂标高378m。园区拟建新水厂位于园区东侧,标高420m。
现有的园区设施仅能满足企业现阶段发展需求。园区后期发展的消防、电力、供水、排水等需求均无法满足。
1.2.3 企业自由开发,生态破坏严重
入驻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内用地生态破坏严重,尤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入驻企业50m范围内的植物,因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等的污染,生长情况较差。园区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自然山体随意开挖,严重破坏了原有自然山体的生态环境。
2 原控规规划思路及存在的问题
2.1 用地布局
原控规在规划过程中,为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最大化利用土地,规划对园区内所有用地均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园区内除少量绿化用地外,均为工业用地。原控规土地利用规划见图1。规划虽然较大程度地对土地的价值进行利用,但大面积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极易导致园内景观单调,且由于缺乏内部绿化等景观,致使园区内无景观可言。
图1 原控规土地利用规划图
2.2 土方平整
原控规中考虑到企业使用需求,以大地块进行布局,用地以周边道路的标高及现状用地标高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土方调整后,园区内基本满足土方平衡。
园区内在竖向、土方上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规划以大地块为主,同时对地块标高未进行合理调整,地块在平整时填方量、挖方量均较大,不仅投资成本较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
2.3 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原控规设计过程中,以园区生产功能为主体,园区内以路为轴,形成沿路景观。规划虽然满足园区的生产功能需求,但缺乏园区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控制,容易导致园区在未来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3 园区规划策略及解决思路
3.1 结合生态敏感区,划分用地条件
对用地的条件进行分析,在多个要素中,确定以自然环境要素为其分析的主导要素,同时还包括地面条件、植被现状、地域气候、水文特征等。对各类要素进行独立分析,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敏感因子的分布情况,形成敏感因子分布图,对各分布图进行叠加、拓扑分析,从而形成规划范围内的敏感分析图[1]。以敏感分析图为蓝底,结合用地的高程、坡度、坡向、道路交通、现有企业情况,对用地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用地的适宜性分析图。
3.2 引导产业规划,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空间布局是生态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产业新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产业的空间布局不仅要考虑外部空间结构,更重要的是要从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外部空间的条件看,园区的产业是城市、区域城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园区与区域的关系,是对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延伸。从内部空间进行分析,构建一个产业联系紧密、功能协调的产业格局是非常有必要的。园区内部产业的紧密、用地协调有助于园区更加健康、有活力地发展与建设。
3.3 合理控制高程,减少用地填挖方
规划区属于山地用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土方平整。为更好地开发与建设,减少因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现有企业、用地等因素[3]。通过多方案、多维度地分析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开发成本。
3.4 注重环境保护,预留生态空间
规划区及其周边用地以山林用地为主,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考虑规划区内未来为化工类产业,其建设、生产过程中会对周边产生各类污染,规划设计过程中,可结合其环境污染情况,预留出绿化隔离区[4],预留生态空间,提升园区环境。
4 园区规划实践
4.1 分析生态敏感因素,划分用地适宜性
4.1.1 用地敏感因素分析
运用ArcGIS软件平台,以现有地质因素、水文因素、植被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以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水文等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建模。通过软件对各类因素、数据的叠加、分析,最终形成规划区内各区域的敏感值。结合敏感值,对园区进行分区,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
4.1.2 用地适宜性分析
通过用地敏感性分析,再结合现有企业、交通等因素,进一步分析用地的适宜性。通过分析,规划区可划分为适宜建设区、控制开发区和生态敏感区。同时,对周边用地规划进行分析,并作为生态敏感区进行控制。结合适宜性分析,对园区范围的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未来园区开发建设的安全性。
4.2 通过完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4.2.1 明确园区发展方向
园区的发展应立足其生态本底和发展潜力,同时考虑与村庄建设用地有机协调,考虑与城市、区域空间及周边其他工业园区的错位发展。针对园区企业未形成完善的区域产业问题,对入园企业进行产业引导。
4.2.2 规划发展目标
以拓展用地空间、推动供给侧改革、盘活土地资源为目的,提升环境品质和特色,塑造园区魅力,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催生发展动力,吸引人口迁入,提升园区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园区发展潜力。
园区现有产业以氟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结合三明市、清流县区域产业的发展定位,将园区性质定位为:以氟精细化工及上下游产业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
4.2.3 对入驻企业的限制
规划园区以发展精细化工为主,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7)中对产业的分类,园区现状企业发展的产业主要为编号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故在规划设计中,严格要求新入驻企业的类型及工艺质量,提升园区内产业的集聚效应及资源再利用。
4.3 合理布局,优化配套
规划工业园区内,主导功能以工业用地为主,周边现有村庄可以满足园区对居住的使用需求。同时,园区周边规划建设的消防站、园区内的变电站、供水厂、污水厂等配套设施可以供园区近远期使用。规划对园区的内外各种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并结合园区对其他设施的需求,对园区进行优化布局。
规划园区主导用地功能为三类工业用地,同时配有公共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用地、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排水用地和加油加气站用地。用地布局上应注重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包括土地使用、道路交通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之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规划,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分方案,使规划区的开发更加合理有序。土地利用规划图见图2。
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
4.4 合理设计分台,减少开发填挖方
规划园区为山林地,故在对用地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对地块的标高、分台等内容进行统筹考虑,进而降低开发成本,并为园区的绿化景观提供有利条件。
考虑到现有用地部分已经平整,规划中通过多方案比选,如分台处理用地高程和分地块处理高程。
分地块处理高程方式即规划地块以道路标高为依据,对地块标高进行适当调整,地块间预留适当空间作为地块边坡等用地。通过规划、设计、计算,规划总填方量约6281749.40m3,总挖方量约6246757.30m3,整体膨胀率1.005,根据园区开发时序及地块土方的填挖方量,园区部分土方进行外运,外运土方量634099.2m3,外运后,园区整体膨胀率为1.1。
分台处理高程方式即规划地块进行分台处理,上下平台之间保留充足的边坡空间,平台内高程基本相同,规划园区东西分区均分为上下两个平台,其中,东部分区的上下平台高差约20m,西部分区的上下平台高差约30m,经计算,其总填方量约4753324.06m3,总挖方量约4351584.41m3,整体膨胀率1.09。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分台处理比分地块处理更有利于园区的开发与建设,降低园区开发成本。
4.5 合理开发,预留生态隔离圈
通过提高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作为塑造规划区特色的基础及前提,将绿地系统与规划区景观环境规划、生态建设、形象建设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绿地景观,创造优美的绿化景观空间。
绿地建设应符合生态要求,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强调规划区原生态的保护,避免大开大挖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充分利用周边生态资源,有效组织空间景观要素,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和总体生态格局的控制,加强县道及高速连接线沿线的景观建设,打造沿路景观轴,形成丰富的沿路景观界面,充分彰显山地的特色和产业园区的景观格局。
4.5.1 总体布局
将规划区内绿地划分为防护绿地、保留的自然山体。其中,规划防护绿地主要为平台之间及道路沿线的防护绿地,形成了规划区主要的防护绿地系统。自然山体为沿规划区北侧,结合现状地形特点,将现状植被良好、难以利用的自然山体予以保留,形成生态自然界面。
4.5.2 生态隔离圈
规划园区为化工园区,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为了保障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降低化工园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划中划定一定的范围作为生态隔离圈,保证园区与周边居民生活及生产的安全。
对现有产业的污染物、污染影响范围及未来规划的园区范围进行分析,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将园区外300m范围划定为生产影响范围圈。将该范围划定为生态隔离圈,以保障区域的安全生产。
5 结束语
工业园建设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统筹规划。本文从福建省某工业园的现状出发,对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园区的规划策略及问题解决思路:结合生态敏感区,划分用地条件;引导产业规划,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合理控制高程,减少用地填挖方;注重环境保护,预留生态空间。实践证明,该策略和思路提高了山地工业园建设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