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特征及风险识别
2022-12-15仇雅茹
仇雅茹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1 引言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有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物流服务商,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和风险承担方,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使得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降低,从而使供应链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的中小企业,企业之间的协作、互补关系是生态圈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构成
2.1 主体构成
供应链金融中,最基础的利益主体包括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是构成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核心,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物流公司以及相关技术平台公司等,这6 个主要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动态平衡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2.2 环境构成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环境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部环境指的是供应链金融参与者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环境、技术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生态环境。
2.3 结构框架模型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框架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物流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技术相关企业的服务支持下,使得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够互联互通,而生态环境则保障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其中,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础,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通过技术相关公司提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得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主体能够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互通。物流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实现交易的畅通。商流则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信用担保的角色,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得良好的信用评估。信息流打破了信息屏障,使得各参与主体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资金流加快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融资速度,减少了融资难度。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就像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血液。物流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技术相关企业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互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生态环境保障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其作用下能够使得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具体的框架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图
3 供应链金融生态特征
3.1 各主体之间的互利共生性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似,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也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为目标,在技术服务的支持下形成利益共同体。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真实交易、信息交换、资金往来以及物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价值共创,弥补各自的不足,优化供应链资金,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并优化生态系统中业务往来的效率。
3.2 自我调节性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性,而在技术加持下形成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科技等技术服务,大大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智慧化程度,能够根据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适应的改变,也展现出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除此,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主体的需求能够获得精准匹配,弥补各主体自身发展的缺陷,使得生态系统中各主体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减少,提升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性。
3.3 边界拓展性
自然生态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命的诞生与灭亡不断交织,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亦是如此。随着科学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参与主体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科技使得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融资主体与服务主体相继加入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边界不断被拓宽。并且,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得各主体能够突破地缘界限,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进一步增加了主体的多样性以及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边界拓展性。
4 供应链金融生态风险识别
4.1 内部生态稳定性风险识别
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提供资金服务的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益分配主体,承担着不同的风险,利益之所在即风险之所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决定了它们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而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水平、交易的供需水平、各主体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投入的成本等,这些因素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对供应链金融内部生态稳定性的风险识别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保障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
4.1.1 合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会一成不变,一旦主体间合作关系破裂,则会容易产生合作风险,而可能导致合作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各主体管理运作方式差异较大,差异越大风险越大;信息泄露风险,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被泄露的风险,信息传递的过程越长,则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越大;各主体的道德风险,若主体的素质不高,则道德风险就越高;技术风险,生态系统中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
4.1.2 信息对等水平
生活在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就是信息,且信息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中往往存在着信息壁垒,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控制风险,融资企业因此难以获得信用背书,进而影响各主体分配的利益。由于上下游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掌握的资料不够完整,这使得其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上下游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鲜少有直接的业务往来,这就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自己获得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一些真实信息。除此之外,由于上下游中小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不够,经营的风险也比较大,所以通常较难获得良好的信用评估,所以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运作中处于交易双方的劣势地位。但上下游中小企业往往对自身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比起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信息,所以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却往往会处在较有利的位置。这就是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结果,而这种现象又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融资过程产生问题。
4.1.3 投入成本
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各主体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由于不同企业的运作规模、财务状况、负债水平以及运营成果等都存在差异,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主体投入的成本也不一样。但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而言,通常企业投入成本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从生态系统安全性来看,投入的成本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虽然投入的成本不能给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带来直接的利润,但是投入的成本越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弹性与稳定性就会增加,虽然这些不能单纯从数字上得到体现,但供应金融生态系统的抗压性会增强,并且产生更强的调控性。各主体除了人财物的投入,信誉也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隐性投入,虽然没有资金的投入,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参与主体都能够享有一部分基于供应链金融真实业务所产生的信誉背书,进而保障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4.1.4 努力情况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所以在成本、人员培训、业务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信息传递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就会有所不同,如果仅仅通过平均分配,对于生态系统上的参与主体则会有失公平,容易对某些参与者造成伤害,也会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1.5 供需风险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环境情况也复杂多变,所以各企业现在所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并且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近年来,用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因此需求量也更加难以预测,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因此准确评价供需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实力,影响利润分配,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
4.2 外部生态环境风险识别
4.2.1 宏观风险
宏观风险指的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上。供应链金融产生并运行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供应链金融业务相较于传统贸易业务,所涉及的产业、融资平台以及服务商范围较广,若经济状况不稳定,则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参与主体将面临较大风险,尤其在经济衰退的阶段,上下游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风险,出现破产等问题,最终导致丧失良好的信用,交易破裂,从而使得供应链生态系统整体风险加剧。
4.2.2 政策风险
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业务的需求增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在新政策推行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下,从过去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活动,慢慢发展成非金融类企业在取得相应资质后也可经营金融类业务,并受到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若政策或监管环境出现变化,如提高监管力度等,可能会对某些参与主体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运作。
4.2.3 金融市场形势
息差收入是金融机构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当金融市场形势不容乐观时,导致获取融资的成本上涨,特别是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利润紧缩,可能将造成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各环节企业资金不足,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
4.3 融资企业风险识别
4.3.1 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风险识别的重要部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但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相比信用状况较差,并且我国征信体系还未建设健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较低,很容易造成偿债拖延或融资资金难收回的情况,导致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风险加大。
4.3.2 经营风险
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一旦某个企业经营恶化,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无法正常连贯,进而导致资金流的断裂,或将引起供应链金融风险失控,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冲击。
4.3.3 财务风险
上下游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所以依赖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只要存在债务,财务风险就不会消失,并且上下游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有着难以预料的因素,使得财务风险剧增。
5 结论
核心企业通过自身优势及信用,不仅没有增加自身负债规模,还使上下游中小企业以低成本满足了其融资需求,大大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核心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率也得到了优化。为了核心企业更好地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核心企业要根据交易的具体环节实施供应链金融。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通常从上游供应商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出售给核心企业作为起点,由核心企业进行加工,以核心企业将产品出售给下游经销商作为终点。在这一系列交易过程中,上下游中小企业会产生融资需求,因此核心企业必须根据交易的具体环节,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融资需求,提供有效可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其次,核心企业要将风险分散到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控制。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诸多方面,包括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风险,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风险以及来自物流公司的风险等。面对诸多方面的风险,核心企业最好规避风险的方式就是将风险分散到每一个环节中,尽可能地将其细化,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核心企业的风险,从根本上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最后,核心企业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核心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信息更好地了解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等,同时也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