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曹植乐府诗的模仿性

2022-12-14朱玉兰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汉乐府乐府诗曹植

朱玉兰

关于曹植的文学师承问题,文坛上争论不休,南朝钟嵘认为他源于《国风》,吴淇又认为其作品“隐括《风》《雅》,组织屈、宋”。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的文学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所得,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对前辈作品的模拟、接受的痕迹。

一、对汉乐府的模仿

汉乐府古辞可以说是曹植乐府诗最原始、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从曹植乐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汉乐府的原句或者化用的诗句,即更换了几个字但意思相似的句子,还有一些诗歌篇章、句式结构与汉乐府相似。

(一)直接借用、化用诗句

汉乐府作为乐府诗歌的滥觞,对曹植乐府诗影响很大。在曹植的乐府诗中,多处可见对汉乐府诗句的直接引用、化用,如《五游咏》中的“带我琼瑶佩”就与魏晋乐府民歌《古游仙詩》中的“带我琼瑶佩”一句只字不差,《豫章行》其一中的“周公下白屋”一句就与汉乐府《君子行》中的“周公下白屋”一句一模一样,《怨歌行》中的“吾欲竟此曲”一句也与汉代《董娇饶》中的“吾欲竟此曲”分毫不差,《怨歌行》与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中都有一句“今日乐相乐”,《游仙诗》中的“人生不满百”也与汉乐府《西门行》中的“人生不满百”一样。上述例子中的诗句在曹植乐府诗中的含义与在汉乐府诗中的含义皆相同,如“周公下白屋”一句都是指希望执政者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甄拔隐沦,以巩固政权之统治基础。

曹植乐府诗对汉乐府诗句的化用更是不胜枚举,而且其意思与原句相差不大,如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何翩翩”一句就是化用汉乐府《采桑度》中的“绿叶何翩翩”一句,只不过把“绿”字改成了“落”字,但此二句都是描写树叶随风翩翩飘落的样子,意思并无太大变化;《怨歌行》中的“日月同光华”与乐府民歌《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相比只差一字,而这个“同”字只是一个连词,并无实际意义,也许诗人只是为了写五言而加的一个字。

(二)篇章、句式模拟

曹植乐府诗中有很多诗歌是直接借鉴模拟汉乐府,其篇章、句式结构与汉乐府诗歌十分相似。下面笔者以汉乐府《西北有高楼》与曹植乐府诗《七哀》作对比进行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十六句,每句五个字。《西北有高楼》中的诗句尾字多用“ai”“i”韵,如“徊”“哀”“齐”“妻”“稀”,而《七哀》中也是多用“ai”“i”韵,如“徊”“哀”“怀”“妻”“栖”“泥”“依”。两首诗韵脚相同,音乐性十分相似。从句式方面来说,后者与前者大多相同,只是改换了几个字。《西北有高楼》中:“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这说的是高楼上面有人在弹奏,声音让人感到悲伤,谁能弹奏出如此悲伤的曲子,原来是那杞梁的妻子。而《七哀》中:“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这与前者所写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把“弦歌声”换成了“悲叹声”,把“杞梁妻”换成了“宕子妻”,以“上有……”开头的句式也是一样的,并且都用了“谁能……”“借问……”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后者“悲叹有余哀”与前者“慷慨有余哀”,“愿为西南风”与“愿为双鸿鹄”也只是更换了几个字。

在艺术手法方面也可以窥见后者对前者的模仿。在明朝文学家陆时雍看来,“托”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一个特点。《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就是诗人心中幻想出来的假托之“境”。高楼也好,浮云也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些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虚无缥缈、无迹可寻,给人一种虚幻、神奇的感觉。诗人表面上写的是高楼上歌者悲惨的故事,其实是用别人之悲述说自己的人生感受,诗中一句“但伤知音稀”写出了诗人真正的想法,知音难觅是楼上歌者哀伤的原因,此时的诗人何尝不是和她处在相同的境遇之下?诗人同样知音难觅、无人赏识,心中有壮志万丈但报国无门的苦闷。

而《七哀》的特点也是“托”。曹植与魏文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却一直被排挤不受重用,兄弟之间也不亲近,所以曹植写了这首《七哀》,用“孤妾”自比。诗中的“宕子妻”,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妇人,曹植就是被抛弃的妇人,魏文帝曹丕则是抛弃妻子的丈夫。诗人把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不得意的境遇比作妇人被丈夫抛弃,可以看出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疏远并不亲近;从诗中的“清路尘”与“浊水泥”更是可以看出兄弟二人当时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则可以看出诗人报国的热烈愿望;而最后两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是诗人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又无可奈何之感。从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可以看出,《上先帝赐铠表》《献文帝马表》《上银鞍表》《浮萍篇》《七哀》《种葛篇》是在同一时期所作,《曹植集校注》中提到曹植被猜忌的原因主要是怕他争夺政权,因此曹丕才颁布严峻的诸侯王法令,后曹植用一系列行动如献铠献马、缴纳战具表明对曹丕忠诚的态度,所以才有了黄初六年冬季,曹丕与曹植在雍丘欢聚和解的事情。当时的曹植被曹丕猜忌,他内心惶恐,在连写三篇“表”之后,又写了《七哀》《浮萍篇》,以女子对丈夫的口吻向曹丕表决心。

二、对曹操乐府诗的模仿

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二首皆属于乐府诗,这些作品具备了整个建安时期的审美特征,并影响到了同时期的曹氏兄弟以及其他文人。曹操在建安时期的领袖地位和他对文坛作出的贡献是不能被忽视的,而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受其父影响也是不能避免的,如曹植的《薤露行·天地无穷极》与曹操的《薤露行》。《乐府解题》曰:“曹植拟《薤露行》为《天地》。”将这两首诗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在结构上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上,曹植在诗歌开头继承挽歌性质,抒发生命短暂之悲;曹操则是叙述汉末史实,表达对汉王朝的“黍离之悲”,所发之情相似,由此曹操对曹植的影响可窥见一二。再如,从曹植的《惟汉行》则可以看出其模仿了曹操的《薤露行》。《惟汉行》说的是曹睿因天灾而自责,颁布诏令请求诸位公卿“匡正违失”,曹植由此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想以此篇获得被任用的机会。而曹操的《薤露行》中“白虹贯日”的现象也是写自然中的凶兆应验在君王身上,所以才导致贼臣作乱弑君篡位,基于此动乱之处境才更需要能“匡正违失”的人才站出来稳定时局,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虽然这两首诗写作内容不同,但写作原因和目的相似,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受曹操的影响。

三、对同时期其他文人的模仿

曹植生于东汉平初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他是建安文坛的晚辈,邺下文人集团人才荟萃,大都是他可以师法的对象,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都对曹植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七子之冠冕”的王粲,从《王仲宣诔》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植尊称其为“夫子”,他们是以师生关系相处的,因此曹植也受到了王粲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中也有直接借用、化用王粲的诗句,如其乐府诗《浮萍篇》中的“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就和王粲《从军行五首》其二中的“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十分相似,前一句只一字之差,曹植把“安”换成了“恒”,而两句诗的含义都是:日月运行不止,不会永在天上,人也如同寄居一般,不得安宁。王粲《从军行五首》其二作于建安二十一年,而曹植《浮萍篇》作于黄初年间,可见曹植是直接借用王粲的诗句。曹植《赠白马王彪》中写景的诗句也有模拟王粲《登楼赋》的痕迹,如《登楼赋》:“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曹植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后者与前者不论是内容还是意义都非常相似,都是写众鸟归林、孤兽索群的场景,只不过后者写得更加详细,辞藻更加华丽。

文学创作手法方面,王粲对曹植也有一定影响。许学夷说:“子健《朔风》五章、《应诏》五章、《责躬》十一章,仲宣《赠蔡子笃》四章、《赠士孙文始》七章、《赠文叔良》五章、《思亲》七章,诸家皆不能分。”上文所述王粲的作品,皆是其在荆州避难所作,而所述曹植的作品皆作于黄初年间,时间上相差二十年左右,但是这些作品相似度很高,后世学者很难区分,可见王粲是曹植的师法对象。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中的“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四句总写了诗人因长久客居他乡心中苦闷不堪,又正是日暮时分心头苦闷愈烈,愈加勾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中间八句以对句用铺陈的手法写所见之境,余下几句,以写景转抒情。这种结构安排在《古诗十九首》等汉末文人诗中十分少见,但曹植的《斗鸡诗》与《公宴》诗偏偏是这种结构,这应当不是偶然事件。又如,王粲的《赠士孙文始诗》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相似点更多,后者模仿前者痕迹更加明显。这两首诗都是分为七个部分,而且同为临别赠答诗,都是表达婉曲缠绵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亲友的美好劝慰、祝愿,甚至有些表达情感的方式都相似,都喜欢用大江、大河、高山等意象写相隔之远,不能越过,如前者的“漳之湄”“南汜”“澹澧”,后者的“伊洛”“太谷”“洪涛”。

前面说到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晚辈,邺下文人可能对他有或多或少的影响,除了王粲之外,如邯郸淳,不仅在书法上对曹植有影响,诗歌方面也有,如曹植《当来日大难》中的“别易会难”一句,就是直接借用了邯郸淳《赠吴处玄诗》中的诗句。曹植《灵芝篇》中的“歔欷涕沾巾”与陈琳《诗》中的“歔欷涕沾襟”也是只一字之差。

汉乐府在魏晋时期发生了变化,诗渐渐脱离了音乐的束缚,形成了魏晋文人乐府。曹植的乐府诗占其全部作品的比重很大,而且特点鲜明,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将曹植的乐府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其乐府诗对乐府古辞的借用、化用,曹操诗歌对曹植乐府诗的影响以及曹植對同时期文人如王粲作品的学习来探讨了其乐府诗的模仿性的特点。

猜你喜欢

汉乐府乐府诗曹植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乐府诗
写给曹植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汉乐府与杜甫的平民化书写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口头诗学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