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藤忠雄基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探析
——以日本直岛地中美术馆为例

2022-12-14李文华段李靖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安藤忠甬道坡道

李文华,段李靖,韩 瑛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当下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城镇化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趋势,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引发了建筑与民众、场地、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城乡建设与环境、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重点。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其建筑作品以自然的几何形体和极具表现力的清水混凝土材料为特征享誉世界。安藤忠雄尤为关注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建筑随地势而建,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直岛地中美术馆场地环境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使建筑本身也成为直岛的一件艺术品,地中美术馆也成为基于自然设计原则的诠释。

本文以地中美术馆为例,通过对建筑本体的分析以及与安藤忠雄典型建筑的对比,从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自然元素的引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个方面分析安藤忠雄基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旨在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1 融于自然环境的地中美术馆

直岛是位于日本四国濑户内海的一座完全被绿化覆盖的小岛,自然风光优美。地中美术馆位于岛上的丘陵地段,美术馆最大程度尊敬自然,几乎未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充分迎合地形,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地中美术馆由4部分构成:一条引导游客进入建筑的坡道、一个围绕正方形庭院形成的组团、一个围绕三角形庭院形成的组团和一条廊道。廊道将两个组团以及入口空间相连形成有机整体。建筑平面以简单的矩形、三角形为母体,通过旋转、排列、穿插组合,使彼此之间建立联系,采用非对称建筑构图,建筑平面灵活不呆板。

直岛美术馆完全融合在山丘之中,只能经过坡道的引导到达界墙,穿过界墙后的甬道方能进入露天的方形庭院组团,其连接入口门厅、办公区和廊道,经庭院四周的楼梯可进入上述功能区内部。庭院四周为清水混凝土,中间是绿地。穿过连廊可以到达以三角形庭院为中心的展厅区组团,几个展厅空间围绕三角形庭院布置,三角形庭院设置一部直跑楼梯,可直接由室外进入展厅。三角形庭院也采用清水混凝土,庭院中间为白色石子,具有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的禅意。位于地下的美术馆本身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两个露天庭院打破了空间的连续性,使其成为空间及交通流线的节点。这种室内外空间的转换给游客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同时可为室内提供采光,使室内光环境产生明暗交替,增加空间趣味性(见图1)。

图1 直岛美术馆总平面、平面及空间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基于自然的设计原则

2.1 遵循自然,因势利导

日本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日本对自然的审美意识来源于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安藤忠雄的建筑并不是简单运用传统的建筑符号,他特别注重场所精神并将符号语言与环境紧结合。对于安藤忠雄而言,建筑场地的自然环境是最重要的,为保护建筑场地的自然环境而将建筑设置在地下,将建筑物隐藏在自然环境之中。地中美术馆的绝大部分空间均位于地下,在山丘上仅能看到几何形状的天井庭院和采光口,其余部分均被绿色的植被覆盖。直岛美术馆最小程度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场地环境和谐共生,保持了场地的整体性。水御堂也采用了相似场地处理手法,其主体建筑也设置于地平面以下,这里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其将建筑主体部分隐藏在椭圆形的水池之下,运用3m高的清水混凝土墙、水池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直岛美术馆和水御堂在引导游客进入建筑内部的处理手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在引导游客进入建筑前,设置坡道、窄路等方式结合自然环境来营造气氛,直到建筑的主入口。坡道、窄路随地势起伏,融入自然。直岛美术馆在建筑入口前设置曲折的台阶、坡道以及界墙,给游客进入地下空间留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间,同时也吸引着游客进入美术馆,通过坡道走近山体的同时也就进入了建筑。沿着坡道随势而上到达界墙,界墙后便是进入建筑主体的甬道。进入水御堂则需要走过一条山路,经过一个比较原始的庙宇后才能进入建筑场地内部。而后需经过一条满铺石子的小路才能到达水池,建筑入口位于水池中央,水池的中心设置楼梯,沿着楼梯向下最后到达建筑的主入口。当游客沿着楼梯向下走时,会看到水面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到游客自身进入莲花池的下面。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池中的莲花及水景,这种安排与建筑的宗教性质是有关联的,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2 自然元素融于建筑

安藤忠雄认为他思想中的自然与原生的自然是不同的。他认为通过围合限定出来的空间是人造的自然,与原始的自然不同。真正的自然是充满神性的,令人神往的自然应当是那些自然元素,包括花草树木、风、雨、云、自然光等,是从原始的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其将这些自然元素与建筑相融合,使游客在建筑中游览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从而感知时光的流逝。安藤忠雄表示:“我将光、风和水等自然因素引入几何化和秩序化的建筑,并藉此唤醒建筑的生命。时间的流逝、气候的变化,改变着建筑的条件。互为对比的因素与那些令人惊讶的结果并置。在这些结果之中,建筑的表现生来就能够感动人们的精神并使我们瞬间感悟到永恒,永恒在于能感受其存在的心灵之中。”

安藤忠雄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使其成为运用自然光的高手,在他看来,“无论直射光、反射光还是透过窗或树影漏光,各种各样的光充斥而形成性格迥异的空间”。游客在地中美术馆中游览时,光的明暗变换被安排在游览室外路线当中。首先游客通过室外坡道的引导到达美术馆的入口,此处是一条幽暗的甬道,方形庭院处甬道的一侧设置了一条窄缝,室外的光线可以通过缝隙进入甬道,甬道可以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将游客的视线引向室外,使游客在进入建筑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通过甬道后到达美术馆正方形的天井院,从而达到明-暗-灰-明交替的效果。此外,展厅内部也将自然光引入其中,安藤忠雄通过将简单几何形体扭转、叠加,并在屋顶设置矩形天窗、三角形天窗,自然光经过叠加错落的屋顶板的反射,使展厅空间获得柔和的天然光(见图2)。柔和的光线使室内展厅获得均匀的照度,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所呈现的艺术家作品可使游客获得舒适的感官效果。因为引入了自然光,美术馆展厅虽然处于地下却不需要人工照明,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游客可以在室内感受到自然光的变化。

图2 甬道及展厅引入自然光的方式

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游客在建筑中的感受是安藤忠雄最为注重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安藤忠雄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建筑的使用者是人,没有人的参与建筑空间是缺少灵魂的。作为建筑设计者,所负责的对象不仅是建筑的所有者,更是建筑的使用者。安藤忠雄以负责任的态度设计每一个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不再是只有使用功能的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盒子,身处地中美术馆中,游客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对话。

安藤忠雄认为,一个建筑如何使用才是建筑建成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建筑在运营过程中,如何使游客在建筑内部获得怡然自得的感受是其真正关心的问题。身处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中,游客只有以使用者的视角去观察建筑,才能够发现大师在设计中为使用者着想的用心。在地中美术馆的甬道处设置一条可以采光的缝隙,实际是连接黑暗甬道与明亮露天庭院的过渡空间,也是室内与室外、明与暗的交界点,给游客的眼睛提供适应明暗的时间。此外,安藤忠雄会将美术馆建筑墙体的一部分伸出,为游客创造休息区域。这就是安藤忠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体现,他让游客在建筑中体会到了自然的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净化自己的心灵,在建筑中亲近自然,在这种自然的气氛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3 结语

安藤忠雄的建筑永远以一种纯粹的形式表现自然。普利兹克奖的评委曾这样评价他:“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改变了光的形式,为个体建筑创造出了多彩的微观世界。”在几十年间的建筑实践中,他的建筑设计始终将自然融入建筑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将日本的传统文化植入建筑之中,形成传统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地域建筑特征。地中美术馆从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将自然元素引入建筑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三个方面诠释了安藤忠雄基于自然设计的原则。安藤忠雄的建筑总是与场地环境完美契合,建筑成为从环境生长出来的具有生命的建筑。安藤忠雄这种基于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于今后在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场地与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的矛盾具有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安藤忠甬道坡道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
《建筑家 安藤忠雄》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安藤忠雄:“没文化”的鬼才建筑师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建筑设计大师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