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金陵派“话”亚明

2022-12-14李熙斌湖南郴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亚明傅抱石画派

◆李熙斌(湖南 郴州)

“新金陵画派”作为当代南京画坛上的一个学术创新群体,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从而奠定了自身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画派由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张晋、张文晋等诸位绘画理念、创新方向趋同的画家组成。亚明的嫡传弟子郴州市嘉禾籍画家雷晓宁,让我有机缘从他对恩师的娓娓道来中,认识、知晓亚明的艺术人生。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最典型的代表形式,树立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峰。魏晋宗炳卧游山水以澄怀观道,在山水画产生伊始即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主张,将艺术、自然、人生、天道合为一体,非如此不通山水。“新金陵画派”开宗立派领军人傅抱石将山水画从传统的“线”转到“面”的形式突破,以“散锋笔法”为基础的“抱石皴”,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潇潇暮雨》。这幅画是他去巴蜀山川写生时创作的,眼前的雨中山水美景,激发了他的灵感,启迪他创作时用散锋、扫笔,完成了笔墨与图式现代化转化的双向突破。作品用淡墨勾勒山体轮廓,后在淡墨轮廓用赭石渲染上去,接着用焦墨、浓墨以散锋笔法写出中心山体的皴法,融合了荷叶皴的散锋皴。近景山石以斧劈皴式的散锋皴,远景用乱云乱柴皴法画出山的肌理和质感,形成“抱石皴”,并由此走向成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风格的定形,从而确立了在“新金陵画派”和中国美术史的大师级地位。钱松嵒是仅次于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四大家之后屈指可数的国画大家之一,擅长花鸟、指画、书法,兼通诗文,在画坛上尤其山水画成就最高。上世纪八十年代,钱松嵒先后创作出《岗陵永固》《东方春水》《千帆出航》《太湖伟观》等扛鼎之作。这些绘画雄浑苍秀,质拙凝重,意态新颖,内涵隽永,尤其是他笔下的劲松、苍岩等颤笔醇厚、刚朴。他的“松岩皴”借鉴了传统的“荷叶皴”“折带皴”等技法用笔,刚柔相济,有筋有骨,神似地把握客观自然的形态质感,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本体语言和表现力。因此,他在“新金陵画派”的地位仅次于傅抱石。

三十六峰生白云 国画 亚明

亚明和大师级画家石鲁(1919—1982)、黄冑(1925—1997)一样,有着共同的革命经历和中国画创作的成就,都成为中国画坛的巨擘。亚明作为经历新金陵画派开拓、成熟到复苏的组织者和实践者,长期在江苏省画院、江苏省美协担任主要负责人,致力于“金陵画派”的画风传承与发扬光大。在“新金陵画派”的画家中,唯独他不是专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亚明于1939年15岁时参加新四军游击队,1941年转入淮南艺专学画,从军10年间转战安徽、山东、江苏三省,从写画抗日的标语、壁画开始,到绘制木刻版画、年画、宣传画、幻灯等,直至进入到艺术的专业领域。1949年至1952年,25岁的亚明从部队转业到苏南地区党委宣传部,结识了吕凤子、钱松嵒、周怀民、秦古柳等一批画家,接触中亚明对传统国画产生兴趣,从中看到传统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亚明29岁时调到南京江苏省文联筹委会工作,在华东美协成立大会上,公开批判当时流行的“取消国画”观点。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画的最低潮,许多画家创作新年画表达政治倾向,而亚明于1953年改画国画,反映了亚明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洞察力。同年,亚明被选派为中苏友好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看到了欧洲绘画大师的原作。亚明认为:“新中国的绘画,必须立足扎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必须研究东西方绘画规律,从根本寻求创造的道路。”1958年亚明团结国画家,完成了中央下达的创作《人民公社食堂》《工人不要计件工资》的创作任务,体现了江苏国画在传统艺术推陈出新方面的成就。在傅抱石、陈之佛等人的信任、支持下,亚明主攻人物画探索,师法宋代院体画,他笔下的人物形神兼收,除运笔尽速纵情之外,还极注意外形的简赅与内心的呼应,常常以极小动作表现出极细腻的情感,尤注意人物位置在构图中的作用。他的人物画极富有个性和追求,如《织网图》《海滨生涯》《丰收归来》等作品。工笔人物画《货郎图》于1958年被选去莫斯科参展“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获得苏联《真理报》的好评。他在在江苏美术界崭露头角,成了国画界的一颗新星。此后,亚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石壕吏》,表现工业题材的《炉前》《出钢》,以及农业题材的《晨曲》《莳秧行》等作品。这些作品虽没有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但是亚明于传统审美趣味中发掘新的意义,反映新时代的新变化,创作的江南水乡画,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是他较同时代画家的过人之处。

轻轻小扇扑流萤 国画 亚明

“新金陵画派”崛起的标志是1960年9月15日,以江苏省国画院13名画家组成的“江苏国画工作团”,36岁的亚明被委任为副团长,出色地协助傅抱石团长的工作。工作团从南京出发,为期3个多月的23000里的壮游,先后跨越了全国西南、西北6省写生,师自然求造化,为祖国秀丽河山立传。第二年在北京举办的轰动画坛的江苏画家“山河新貌”展,同时推介了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画坛新人。亚明沿途目睹余彤甫、钱松嵒、丁士青、傅抱石、张晋五位老画家(按年龄排序)的写生创作全过程,给他以新的艺术启迪。他感到借人抒情不如借景写心,人物画表现单一、直接、狭窄,山水画表现曲折、虚幻、宽阔,由此开始主攻山水画。亚明运用传统技法,创作了《山河新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了画坛注意。他对传统山水精神体悟至深,已达身心交融之境,又创作了《三峡灯火》《华山》等山水画。当时影响不如傅抱石、钱松嵒,但亚明灵活运用传统笔墨表现了一种新的气息。他创作的《晨曲》完成了从人物画到山水画创作的历史过渡,被著名评论家蔡若虹评价为“以一定思想为主宰的艺术修养的结晶”。同时期的作品《白云深处》《碧螺春讯》以人物结合山水发挥了他人物画长处,将他与那些只擅山水、不能人物的画家拉开了距离,至“文革”前,亚明已跻身于“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的江苏省山水画大家之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了《亚明作品选集》,标志了他在全国的地位。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文化部向亚明下达一项任务:组织力量研究山水画,为更好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争取三年出一批成果。亚明组织了“研究小组”并任组长,马鸿增、林树中、周积寅、奚传绩、黄纯尧、左庄伟为组员。他们先后参观了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荣宝斋、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人民出版社、杨柳青画社,还借来几十册海外出版的中国古代绘画集,召开讨论会,各抒己见。在“文革”特殊年代,这次旅行观画和对传统形式规律探究,无异“为传统翻案”,其实是特殊时期智者所为。亚明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艺术创作的高峰期。1984年创作的《孟良崮》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9年创作的《海风》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他创作了《南京大屠杀》,以自己对五十年前抗日生涯的回顾而告别主题性创作。“新金陵画派”群体中,傅抱石的《峡江山水图》、钱松嵒的《峡江帆影》、亚明的《峡江图》、宋文治的《峡江泊舟》、魏紫熙的《峡江帆影》等作品,从经典却偏狭的文人景致中大步跨越出来,深得笔墨堂奥,更与胸次相融,用心灵作画,然而古意未成拘囿,造化之生意与笔墨生发互动,于丘壑、空间营造的是江南景致,疏林幽谷、湍溪飞瀑、茅屋人家,使画面奇境迭出,创作出新的山水画意境。

亚明以惊人的悟性和韧性来研究学问,提出的中国画的“节律意象说”和“有规律无定法”的理论。亚明说:中国画的基本韵律观,是由书法建立起来的,书艺韵律作为支柱的绘画形式,给中国绘画的本质——意象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中国画借物象而寄情抒怀,是人和自然界相互渗透的交融体,是物我合一体。传统名家各有才能,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亚明抓住了中国画的真谛,对应着他不拘一格的画风。用中国画笔墨表现外国风情,始于傅抱石,开拓于亚明。亚明将历游全国的名山大川及国外的感受,创作了数百幅较小篇幅的作品,大致可分为黄山系列、古典诗词系列、外国风情系列,例如《平山落雁》《高山流水》《观瀑图》等系列山水画,这些作品多超然洒脱之意,笔墨纵横挥写,凸显返璞归真的逸气。他还创作了《江山万里图》《长江万里图》《黄山览胜图》等二十余件长卷巨构,并出版了《三湘四水集》《亚明新作选集》等。他爬山涉水,几度壮行,或卓立黄山云霭间求天地之浩茫,或放目江湖中问渔樵之情衷,情怀若郁积而得进发,如筑水而成洪流,情深沉远博而至作画意境空阔幽深。这些作品的风格是实在虚中,虚在实中,而统一这些画中的矛盾,又是以黑中求白、白中求黑方法来达到辨证中的统一——实中见虚,虚中见实。他从老子的哲学中悟到了艺术的真谛。无论水墨、浅绛、小青绿,其艺术语言艺臻化境,诸种传统汇于心胸,凝于笔端,熔铸出自己的语言,或大笔纵横、顺情泼墨,或毫分缕析,左右上下兼顾,俯仰曲直同构,方圆互生,曲尽其体,精笔细写,为点睛之神。远观其大势磅礴、秀中见雄、奔逸洒脱,近赏其画又笔精墨美,奇致逸出,耐人品读。亚明山水通大法,撷山川精英,解造物陶冶,知气度流行物我而共化合一,其山水成就彰显了艺术才华。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那些成名于民国时期的老画家相继谢世,亚明则在画坛上以老画家面目出现。他被邀到北京参与外交使馆、宾馆和国家重要建筑布置画的创作,同时筹建中国画研究院,通过联合南北画家,再创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国画 亚明

峰薄云天 国画 亚明

松下问童子 国画 亚明

山乡雨止 国画 亚明

猜你喜欢

亚明傅抱石画派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傅抱石《古长城下》:凡画山水,得其性情
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被捕
费新我拒名家作序
傅抱石画三峡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
玉饰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