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CT 影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12-14姚本超
姚本超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宁 272100)
孤立性肺结节作为一种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从医学角度来看,孤立性肺结节具有病变组织单一、边界清晰、影像不透明、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 等特点,肿瘤、感染性肉芽肿以及先天性病变等都是导致患者肺部形成孤立性结节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1]。此类结节并非检出即恶性,同样也存在良性病变,且两者治疗方法均有明显差异。咳嗽、咳痰及胸痛是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发期间常见表现,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引发肺不张、肺癌等病症,增加治愈难度的同时会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因此,尽早诊断结节并鉴别诊断良恶性,为患者后续开展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前提。现阶段,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是以X 线、CT 平扫为首选方案,但此类影像学技术的图像质量不高,误诊、漏诊现象频繁,容易致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整体疗效。有报道显示,动态增强CT 扫描用于诊断此类肺部结节中有重要作用,不仅具有较高检出率和无创优势,还适用于结节的早期诊断,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增强CT 影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龄37~76 岁,平均年龄(60.93±4.81)岁;病程4~10 个月,平均病程(6.89±1.39)个月。本研究经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结节直径不超过3 cm;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②肺部多发结节;③器质性疾病;④肝肾功能不全;⑤存在孤立性肺结节既往史。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其进行X 线、动态增强CT 检查,具体方法为:①X 线诊断。采用 X 线(GE 公司,型号:Discovery XR650)对患者进行检查,将电压、电流的参数值分别调整为125 kV、200 mA,所有检查和诊断工作均由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进行,患者保持直立的姿势,检查完毕后,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诊断结果进行阅片,并做好汇总和记录。②动态增强CT。采用排螺旋CT 扫描机(GE 公司,型号:Optima CT 660 64)进行检查,将电压、电流、层厚、矩阵等参数值分别调为120 kV、150 mA、1 mm、512×512,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这个姿势完成检查,扫描期间须屏住呼吸,扫描范围为肺尖部到肺膈底部。在患者肘部注入80 mL 欧乃派克碘海醇注射液(华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68,规格:100 mL ∶30 g),然后等待10 s 后,对相关区域进行扫描,采集到图像后进行增强扫描。给予患者0.3 g/100 mL 碘海醇以3.5~4.0 mL/s 速率行静脉注射,结合扫描时间来合理调整流速,扫描时间越长所需造影剂剂量越高,必要时需适当增加注射量,但剂量控制在2.5 mL/kg 以内。动态增强CT 成像后,结合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从多个平面、方位观察肺部及周边组织结构的立体影像,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阅片,判断患者肺部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穿刺活检结果。②比较肺结节X 线与动态增强CT 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变组织良恶性鉴别情况,记录疾病类型,并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③比较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组织的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等指标。采用MMWP 工作站,Syngo Body Perfusion 软件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设定阈值为50~250 Hu,测定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活检诊断结果 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检出恶性病变30 例,占比为30%,包括腺癌、鳞癌、肺转移癌和肺泡细胞癌;良性病变70 例,占比为70%,包括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和肺隐球菌感染,具体疾病类型,见表1。
表1 穿刺活检诊断结果
2.2 肺结节X 线与动态增强CT 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X线检出恶性病变34例,良性病变66 例,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4.00%、63.33%、78.57%;动态增强CT 检出恶性病变31 例,良性病变69 例,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3.33%、95.71%;动态增强CT 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肺结节X 线与动态增强CT 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比较
表3 X 线与动态增强CT 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
2.3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血容量、结节直径及强化峰值比较 良性病变患者的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指标低于恶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血容量、结节直径及强化峰值比较(±s)
表4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患者血容量、结节直径及强化峰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容量(mL/100 g) 结节直径(cm) 强化峰值(mL/100 g)良性病变 30 15.23±3.62 1.59±0.20 40.14±4.88恶性病变 70 20.15±5.23 2.24±0.32 46.93±6.36 t 值 4.935 10.698 4.711 P 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肺部疾病在病变早期,患者通常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所以早期检出率较低,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孤立性肺结节是指一个直径在3 cm 以下、边缘有完整的环形阴影、肺实质完全包围且不与肺门或纵隔接触的组织,与淋巴结、肺不张或胸腔积液无关[5-6]。现阶段,影像学技术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主要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造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肺结节部位的病变情况,影像表现为卵圆形或单一圆形的致密影,是一种独立的肺结节,在临床鉴别疾病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孤立性肺结节存在良、恶性之分,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楚看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结节的边缘特征、结构特征和分布部位等来作出诊断[7]。
临床影像科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常用技术是X 线检查,具有低成本、无创、易操作等优点,是结合肺部阴影状况缩成图像来完成病情筛查。但X 线的弊端非常明显,最直观问题就是成像质量差,对于患者病变处的细微情况无法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不利于医疗人员全面观察,无法精准判断肺部结节性质,进而降低诊断效率,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展开进度[8]。因此,对于影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面仍需采取其他有效、科学的检测技术,进而弥补或解决X线检查的不足之处或影像不清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 影像是现阶段临床建议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一种诊断手段,该技术能有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已经被临床大量研究所证实。有相关研究表示,CT 影像不仅成本低、无创、操作方便,经平扫、加强扫描所呈现的三维立体图像,还将患者肺结节的细微特征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清晰展示,是减少漏诊率的有效措施[9]。
CT 扫描检测技术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分辨率,因为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的影像特点可见边界清晰、单发、小直径、高密度,未见肺门肿大、不张、胸水等变化,对比良、恶性影像学特征,即可迅速发现某些高危恶性肿瘤,从而为有效开展疾病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有重要现实意义[10]。从CT 影像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差异,可以看到恶性结节病变形态多为球状,病灶内部多为非均一的球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显示为血管聚集特征。良性结节的组织病变以球性病变为主,也有不规则的形态改变,病灶内部以均匀密度为主,病灶及其周围部位可见清晰的支气管扩张征变化。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目前可见动态增强CT 已广泛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通过持续性的收集投影数据,并进后期重建技术来获取物体立体数据,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提高Z 轴分辨率,为肺部疾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且动态增强CT 所获得的清晰影像和详尽数据,能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 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X 线,表示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本研究所选100 例患者,良性、恶性病变分为70 例、30 例,良性病变患者的血容量、结节直径、强化峰值指标低于恶性病变者。在肺结节的诊断中,利用多排螺旋动态增强CT 对患者病灶部位、大体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其周边变化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结节的定性诊断的检测目的[11]。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后所成像的影像结果,表明CT 行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结节的血流改变,从而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了依据。未发育成熟的血管和血窦是恶性结节血管床组成主要特点,所以造影剂渗入难度较低,增强程度较高[12];而良性的结节,除了肉芽组织及动静脉瘘管外,通常无增强或轻微增强。可见动态增强CT 技术用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检测特异度、准确性和敏感度都很高,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立体的多方向图像,便于医生观察和诊断病情,重建后的三维图案可以弥补X线无法识别复杂解剖结构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还有报道表示,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表现多为腺癌、鳞癌、肺转移瘤、肺泡细胞癌,良性结节的病变类型可见结核瘤、炎性假瘤、错构瘤和肺隐球菌感染[1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选择样本量较少,还需后续加大研究力度,增加样本量对比,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具有客观性的评估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孤立性肺结节采取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结节良恶性鉴别有较高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影像中可以清晰看出组织病变情况和结节对周边的影响,是确诊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