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适应性研究
2022-12-14柳彦君李文生
柳彦君 李文生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职业教育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必经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失衡的关键。
一、广东“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
2019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定位了珠三角区域,沿海经济带的粤东、西区域,粤北区域的产业布局,这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为“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提供有效人才供给,依据产业布局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坚持错位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相适应的高职专业设置[1]。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广东省现有高职业院校95所,其中,公办院校67所、民办院校28所,14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8所一流高职院校。从区位位置来看,珠三角73所、粤东7所、粤西8所、粤北7所,广州46所,广州以外49所;从专业布局看,理工类专业在校生规模占43.97%,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电子信息大类,占17.86%。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广东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所院校名列其中。根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广东省高职院校共开设19个专业大类、411个专业、专业布点数3105个,平均专业布点数7.55,财经商贸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最大,其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规模最小的是水利类专业。[2]。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按产业分类分布
第一产业主要对应农林牧渔专业大类;第二产业对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八个专业大类;第三产业对应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十个专业大类。
1.第一产业专业学院分布。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第一产业门类专业院校有14所,其中,珠三角区域有9所、粤东区域有1所、粤西区域有2所、粤北区域有2所,14所开设第一产业类专业院校均为公办院校。
2.第二、三产业专业学院分布。根据教育部阳光招生网数据统计整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第二产业专业布点数分别是珠三角412个、粤东19个、粤西47个、粤北31个;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第三产业专业布点数分别是珠三角1375个、粤东126个、粤西156个、粤北101个。
3.第二、三产业专业学院分布。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四个区域高职院校对应对业布点数见表1、表2。
表1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高职院校第二产业专业大类布点数
表2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高职院校第二产业专业大类布点数
三、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分析
(一)珠三角区域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
主导产业是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辅助产业是高端服务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慧物流等。其对接的主要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机电维修、精细化工技术、物流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辅助专业是市场营销、会展服务、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第二产业开设专业最多的是装备制造类专业,其次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第三产业开设最多的专业是财经商贸类专业,其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与一核一带的产业布局不适应。
(二)粤东区域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
粤东区域属于一核一带的沿海经济带东岸,主导产业是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生物医药、石化等重大产业集群。辅助产业是现代农业与食品、仓储营销、金融服务等。对应的主要专业是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港口航运、海洋管理、海洋工程等。辅助专业是农林牧渔大类、跨境电商、智慧物流、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等。统计数据来看,对接第二产业开设最多的专业是装备制造大类,其次是土木建筑大类;对接第三产业开设最多的是教育与体育大类,其次是财经商贸大类,与一核一带的产业布局不适应。
(三)粤西区域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
粤西区域属于一核一带的沿海经济带西岸,主导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化产业、钢铁、炼化、风电产业、海洋科技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辅助产业是现代农业与食品、仓储营销、金融服务等。对应的主要专业是国际贸易、港口航运、海洋管理、海洋工程等。辅助专业是农林牧渔大类、跨境电商、智慧物流、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等。统计数据来看,对接第二产业开设最多的专业是装备制造大类,其次是土木建筑大类;对接第三产业开设最多的是教育与体育大类,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与一核一带的产业西岸布局部分适应,在沿海经济带的对接第三产业的专业中,粤东与粤西都教育与体育专业过于集中[3]。
(四)粤北区域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
粤北区域属于“一核一带一区”的北部生态区,主导产业是绿色低碳新型工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辅助产业是现代农林业服务、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对应的主要专业是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医药健康、数字建筑与智能建造等。辅助专业是园林设计、未来人居、环境规划等。对接第二产业开设最多的专业是装备制造大类,其次是土木建筑大类;对接第三产业开设最多的是财经商贸类,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与一核一带的产业布局部分适应。
四、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一)珠三角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问题
珠三角区域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较好,但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第一产业专业设置比例低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在第二产业的适应性上,广州和深圳适应性相对匹配,偏离度小,珠三角另外七个城市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不能满足这些城市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与一核一带的布局的产业偏离度大,大量的制造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设置与人才供给短缺,不能满足产业布局的人才需求;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上,广州与深圳偏离度小,基本适应,珠三角另外七个城市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与布点数高于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严重过剩[4]。
(二)粤东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问题
粤东工业化程度较低和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呈二三一型,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滞后。粤东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了粤东高职专业布局,专业的设置没有从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出发,粤东高职专业设置与粤东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更是与一核一带的布局产业错位,高职专业设置过度集中在教育大类和财经商贸类,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不但出现过剩,而且在教育大类上同质化严重。
(三)粤西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适应性问题
粤西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呈“二三一”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布点数呈“三二一”型,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适应。粤西区域高职专业设置在材料与能源、生化与药品、制造和环保、气象与安全、资源开发与测绘、水利等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不能满足该区域第二产业发展需求;在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医药卫生、公安大类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不能满足该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在第三产业的如财经、电子信息、教育等专业的设置重复,存在专业设置同构。
(四)粤北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适应性问题
粤北山区高职院校设置的主要专业有教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类,集中在第二、第三产方面,第二产业方面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大类,与“一核一带一区”的产业布局相适应,较为符合当前粤北山区产业发展特色,但涵盖的专业类型少。第一产业未开设具有粤北产业特色的相关专业,忽略产业布局的优势、特色产业[5]。
五、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适应性建议
(一)构建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职教成[2015]10号),及相应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实施细则》,文件虽规定了相应的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如何有效实施监督,但文件并没有给予明确。可以从专业设置评价角度进行跟踪观察,专业设置的评价主要是观察专业与产业是否适应,专业设置的评价可因区域不同而分别设置,但至少应该包括专业、人才规格的定位是否科学、准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了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特点;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等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动态的观察与监督[6]。
(二)建立保障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人才供需预警系统与区域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与数据申报的管理,对“一核一带一区”人才供需常态监测与分析,对各区域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决策依据,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反馈,以便进行高职专业与产业适应性调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