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体》改编引争议,不妨多点宽容

2022-12-14谭飞

环球时报 2022-12-14
关键词:三体原著争议

谭飞

日前,著名科幻小说《三体》动画版在网络平台播出,首日播放量破亿,相关播放平台股票大涨。但与此同时,《三体》动画版的热播也引来不少争议,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从情节、人物设定到具体呈现方式均有批评的声音,一些热门剧评只打出1星评价。《三体》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超级IP——其改编也承载着观众对于国漫的期待,该如何看待目前《三体》动画版引发的争议呢?

据笔者观察,目前关于《三体》动画版主要的争议不是围绕整体的制作和主要剧情的改编,不少原著党都表示用“古筝行动”作为切入展开整个故事的想法很好,被吐槽的主要是一些细节的呈现,比如动画版中的罗辑与原著相比太过于“表象化”,冷静沉稳的性格特点没有表现出来,似乎丧失了原著中人物应有的内涵,此外还有追车戏等场景设计的时间过长等等。

可以看到,大多数观众对改编的大方向表达了理解,这正说明了这版动画改编方向上的正确性。每一个改编版本的制作方都有自己的思路,能赢得大多数观众在大方向上的认同已经不容易了。至于一旦切入到具体人物和行为的实体化时就出现问题,坦白讲,也属于正常情况。:目前的播放量表明,动画版的《三体》在品质上是过关的,至少没有什么欣赏障碍。动画版每集时长在30分钟左右,能够容纳的故事延展空间不大,因此想要具体品味动画版的精彩呈现还要继续往下看。

众所周知,《三体》是一部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说,在国内销量超过两千万册,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被众多读者评为我国几十年来在世界上最负盛名且没有之一的科幻文学作品。恰恰因为它太有名了,很容易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自身原著知名度让观众对其期待值拉得太高,很多人在预热时就自动脑补了“这是我想要的样子”,还有一部分人本身就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这部分观众无论是不是“原著党”,以批判为共性出发点,只要动画版中有任何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而他们评判的标准通常是自己主观设想的完美版本,容易产生落差感。

二是观看人数太多,《三体》动画版现在已经上了众多软件的热搜,很多只知道《巨体》这个名字并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会去看,自然众口难调。不过,笔者也注意到,这部分观众恰恰是意见最小的,“甚至”表示这部作品在人物和场景的细节上表现得非常好。之所以如此,可能跟他们不是冲着原著“变现”去的,只是在看一部叫《三体》的国产动漫有关。

不同观众对《三体》动画版的不同反应,背后其实也涉及到广泛传播的商业作品的评判问题。就像《熊出没》《原神》等,虽然在各大平台评分都处于水平线以下,但在市场表现上叫好又叫座。它们的受众不存在“原著”这一概念,受欢迎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有趣、好定、印象深刻”。很多时候商业上的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很难讲必须是思想深邃的作品或原著党心中的“神”,迪士尼、漫威、复仇者联盟、超级英雄等这些大片衍生出的动画版也是如此,商业化和流传度才是市场需要的硬核指标。

原著皮编本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大家“喷”改编的热门作品“德不配位”的“传统”也可谓历史悠久,日本很多热门改编动漫也都被“喷”过“德不配位”。抛开所有争议,笔者认为《三体》动画版的推出至少说明:它破圈了,成为了主流文化,还是很多人看到的关于原著小说的第一部动画。能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的产品就会有争议,何况小说改动画本身就是业界难题,纸面上的文字折射入脑海中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画面上设计出的每一帧却又是有限的。也许《三体》动画版的确跟原著有差距,但这种大型II设计的体量和类型就决定了动画版在改编时的一些取舍。

因此,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讲,不把《三体》 原著当成“圣经”捧读,适当降低一些期待值,让《三体》动画面对更宽广的人群,可能更有助于客观看待这部国产科幻动画。一边骂不懂就不要“糟蹋”名著,一边又恨铁不成钢地“苛求”,对国产动漫的发展和《三体》原著“实体化”都未必有益。作为观众,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理性批判的同时,给国漫一些时间、一些耐心、一些宽容,无论对象是不是《三体》。▲(作者是监制、策划人、 四味毒叔创始人)

猜你喜欢

三体原著争议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水家乡
琵琶记
《三体》获雨果奖
绿牡丹(下)
20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