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路桥建设中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2022-12-13郑捷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18期
关键词:搭板桥台填料

郑捷敏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7)

0 引言

路基和路面沉降是市政路桥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其中路面不均匀沉降和桥头跳车现象尤为明显,当车辆行驶至沉降段时颠簸感增强,车辆对桥梁结构的冲击作用迫使结构受损。由此可见,须深入探讨路桥沉降段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避免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发生。

1 工程概况

某市政新修建了一处道路,该道路整体为东西走向,总长1.6km左右。该道路是城市主干道,双向八车道,道路配置有宽60m的红线,预设行车速度60km/h。全线有半互通式立交桥和大桥各一处。经过分析,全线应及时进行软土路基处理作业。

2 路基路面设计

2.1 路基强度

土基回弹模量E0的数值参照原有实地工程勘测资料和规定标准获取,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土基顶面的弯沉值l0=300(0.01mm)。

2.2 桥头路基设计

当在软土地基路线处进行桥头作业时须注意,针对肋板台或扶臂台,承重台的底部标高应稍高于复合地基处桩体顶部的高程,当复合地基的强度符合预设标准时,即可进行桥台作业[1]。针对柱式台或座板台,复合地基处须保证查收后将土回填至预设标高,当回填作业时通常由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操作,以对称薄填的方式来完成回填作业并碾压至预设压实度、回填至路床指定高程,等压实时长足够后再进行桩基及桥台作业。对用水泥桩处理圆管涵的线路来说,须将路基底部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缩短且至少配置两排桩。

2.3 特殊路基设计

参照外业检测资料,该项目的特殊路基通常用填方段深层软土地基处理。依据软土特征,在确保施工时长和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下,该软土地基设计规范如下:1)针对普通的软土线路,以袋装砂井+等载预压治理;2)挨近原有碧桂路、匝道或桥梁进行满堂支架作业的周边线段,以水泥搅拌桩+等载预压治理;3)针对桥台背面30m区域内的软土线段,以CFG桩+袋装砂井+等载预压治理;4)针对南方智谷B区地底挖掘线路,通常以水泥搅拌桩+等载预压治理;5)难以符合高压线作业净高的线段,通常以高压旋喷桩+等载预压治理。

2.4 路面结构层设计

在该项目路面预设年限以内,一个行车线路上总计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是2.15×107。沥青路面遵循《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指定的理论方式来进行涉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总厚以“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2”(现有最新版本)为准来进行分析推算作业。路面结构见表1。

表1 主线和匝道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对路面设计来说,须注意很多客观要素,例如实地车流量状况、现场地质条件、土质状况和选定的建材质量等。须在进行实地作业前科学监测该施工路面,经多部门协商、研究来制定相关工程计划,须以政府部门与专业人士的指导意见为准,确保作业期间所有操作均符合施工要求。

3 市政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市政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流程

3.1 填料参数配置

台背填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类土或天然砂砾,须控制填料中细粒的含量,任何强度不足的土以及强风化石料均不可投入使用。以构建模型的方法识别填料对路堤沉降的影响机制,经计算后确定适宜的填料属性参数,根据参数来采取填料质量控制措施。填料的属性参数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填料的属性参数

在压实条件一致的前提下,材料性质的特殊性会使不同填料的沉降量产生差异,其中以碎石为填料的路面中心沉降最大。综合考虑填料质量、材料供应能力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对比可行性后,建议使用砂砾作为填料。填筑用砂砾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粒径在0.074mm以内的颗粒不大于总量的5%;粒径2mm~60mm的颗粒占总量的1/2以上;级配良好。在沉降段施工阶段,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实度,凭借路基的稳定性优势解决沉降问题。根据现行规范,桥头路基压实度须超过96%[2]。

3.2 过渡段施工

在沉降段长度控制方面,以倒梯形的方式过渡,将填土高度的3倍作为结构底端长度,上部长度按1∶1的倒坡计算。业主充分关注现场施工状况,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工程现状优化沉降段结构,用砂砾填筑沉降段,周边的其他部分用细粒土填筑。从成本角度考虑,砂砾的价格约为细粒土的2.5倍,如果沉降段结构的底端较长,填筑所用砂砾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成本上升。为了在保证沉降段施工效果的同时控制工程造价,须设定合适的底端长度,采用建模的方法分析,兼顾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两项要求。沉降段底端的长度取2m、4m、12m、18m和24m,路面宽度24.5m,压实度为96%,台背填土高度6m,坡度1∶1,计算路面上中心部位与填土高度顶部的竖向沉降量,基于计算结果绘制曲线,动态分析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竖向沉降量随着沉降段结构底端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在采取增加沉降段底端长度的方法后可以减少沉降量,桥头结构更具稳定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均能够得到保证。

3.3 搭板设置

3.3.1 搭板的设置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设置搭板是保证沉降段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人员须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与行业标准,做好搭板尺寸的规划、搭板布设位置的调整及固定等相关工作,例如,搭板与路基顶面的标高保持一致。为了使道路与桥梁平顺衔接,搭板的顶面标高与路基路面的标高须一致。具体到工程设计中,搭板及路面连接部位的标高可以在设计值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方便在后续施工中顺利形成预留反向坡。

3.3.2 连接桥台与搭板

当竖向锚栓临近台端时,最好将其布设在连接桥台台背与搭板处,根据现场布设情况搭配水平拉杆限制锚栓,避免搭板滑动。按75cm~80cm的间距依次设置22号钢筋,通过钢筋起到加固的效果。在安装支座前,在连接桥台与搭板施工部位设厚度1cm~2cm的油毡垫层,相邻支座的油毡垫层间距约为80cm。当搭板由于稳固性不足而移动时,易导致路面结构受损,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将牛腿边缘和台端上边缘设为倒角形式。沉降缝隙中的杂物须清理干净,填入麻絮、玻璃纤维等材料,灌注稀沥青材料并填缝。对沉降缝隙采取多项处理措施后,阻隔雨水向内部的渗透,避免搭板与桥台的连接部位遭到雨水的侵蚀[3]。

3.3.3 搭板的具体设置要点

严格依据规范设置混凝土搭板,控制搭板的位置,确认位置无误后采取稳固措施。为了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和表面坡度的合理性,采取机械设备规范化作业的方法,用压路机对路基路面进行充分碾压。碾压期间,作业人员控制各个碾压阶段的温度与速度。当对薄弱基层做压实处理时,搭板顶面与基层顶面中间预留10cm。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对原碎石基层做凿除处理,控制凿除的深度,清理凿除产生的杂物,为台背回填和沥青混凝土灌注创设良好的条件。

3.4 台后填筑

当后台填筑时,妥善选择基床及路堤的填筑材料,借助优质的填料进行有效填筑。沉降段和桥台的填筑采取水平分层的方法,逐层把控填筑质量,在台后2m的位置填土,将桥台基底施工作业落实到位。

后台填筑须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流程须合理,施工方法须科学可行。不应该从路堤顶开始松土倾倒,否则背墙土压力将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进而诱发滑动面和填土大幅度沉陷的问题。

针对桥台基底应力不高的情况,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来确定比原地面更高的基底,对该部分做打桩处理,而后填土作业。须注意的是,当填土出现沉陷现象时,桩体的加固效果受到抑制,可能产生负摩擦力。为了规避该状况,应该先安排填土施工,经一段时间的静置后使土层完全沉陷,再将打桩作业落实到位,该方式便于桩身顺利穿过填土层,发挥出桩体的加固作用。

为了确保挡土墙和桥台在沉降段填筑过程中保持稳定,配备了小型机械,在人工的辅助下在挡墙后方2m和桥台处做填筑处理,桥台周边2m外的区域用大型机械逐层填筑并碾压,严格控制各层的厚度和平整度,最终保证整体填筑层的稳定性。

当台后填筑时,还须注意如下3点:1)在沉降段施工前,将聚积在桥台基坑内的积水清理干净,用C10混凝土对基坑地表下面做回填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基坑底处和侧壁的密实性。2)当对沉降段与台后相距3m内的基层进行填筑时,施工材料可选择C10混凝土,控制填筑厚度,保证填筑的有效性。为了促进积水高效排出,在基层顶部设适度的横向坡,填筑后对基层底做充分的夯实,提高填筑部分的密实性。3)在台背处施作厚度约为15cm的防水层,防水层和台背紧密贴合,在这之后可以组织沉降段的分层填筑作业。

3.5 压实作业

在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须采取压实措施,促进填料的紧密结合,提高结构的密实性。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压实作业要点如下:1)准确测定土壤和路基的含水量,根据测定结果评价水分和干容量的关系,为水泥和沙粒等材料的配置提供参考。各类填筑原材料的质量须达标,当拌和时须控制材料的用量并充分拌和。2)合理控制碾压程度,动态调整碾压长度;适配性能可靠的压实机械设备,由专员规范操作,使压实设备的运行速度和压实遍数各项指标均具有可行性。碾压段长度的控制视现场环境而定,当风速偏高或气温偏低时,缩短碾压长度;当气温偏高时,增加碾压长度。3)压实期间对压实机械的碾压轮适量喷水,避免沥青混合料黏轮。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触及的边角部位采用振动夯板加以处理,保证填筑全范围内均得到碾压,无任何漏压现象。4)碾压按照从两侧开始向中间推进的顺序进行,前期非振动碾压,碾压速度约为2km/h;后期振动碾压,在前述基础上将碾压速度增加至5km/h~6km/h,压实机械匀速运行。不同碾压遍数产生的碾压效果存在差异,为了保证碾压的有效性并减少不必要的碾压工作量,最好按照“非振动碾压3遍→弱度振动压实3遍→强度振动压实1遍→收光压实(非振动碾压)”的流程有序进行施工。各个碾压环节环环相扣,严格控制中途间隔时间,保证碾压的有效性。经过逐步的碾压后保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3.6 排水管道施工

因为多年的降雨侵蚀很可能会影响地基土壤和填料的构造,进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导致路面塌陷,所以在道路桥梁建设中,既要考虑地下水和农田排灌水对地基基础的破坏,又要考虑雨水和雪水等地面水的破坏。当进行排涝工程时,应考虑到道路上的雨水、地下水以及沿线地形等因素,适当布置沟渠和排水管道。针对基坑渗漏不畅和容易积聚地面水的部位,应找出问题的根源,结合路段的具体条件采取排水沟、暗沟和截水沟等措施,将积水合理引入或拦截在路基之外,保证排水设施满足公路桥梁施工要求。

4 工序及工艺控制

在工序及工艺控制方面须注意以下5点:1)将施工前期的准备作业落到实处,例如修建拌和站、建材准备、提前处理基坑和基底。2)当进行砂砾填料拌和作业时,应严格注意其实际水分含量,控制其最佳含水量为±2%。3)将拌和完毕后的填料输送至台背处,先以装载机进行初平工序,再以平地机进行终平作业,针对器械无法施工的区域,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找平,确保台被区域路表保持平整。在摊铺期间,台背区域的施工坡度须与结构物的坡度处于同一高度,方便台背区域顺利排水。在作业期间,须严格掌控铺设厚度,总厚须低于25cm,当实地主要以小型器械进行压实作业时,其铺设厚度须掌控在15cm以内。4)当进行碾压作业时,先以振动压路机缓慢压实路面,用较低的频率将路面连续压实2道,最后用压路机进行静压作业,直到去除所有车轮痕迹。在碾压期间,应严格控制填料中的水分含量,该水分含量须保持在最佳含水量±2%,压实度须高于96%。针对器械难以触及的区域,可引入小型器械继续碾压紧实,直至压实度符合预设规定即可。台背区域回填高度通常较高且有较多层数,需要进行振动碾压才能确保压实品质。5)在检测和查收完毕后,经确认品质合格后可以继续上层的相关作业。

此外,在沉降路线进行作业期间应重视下列关键点:1)台背区域的回填作业与锥坡填土作业须同时进行,按照预设宽度进行一次性填筑;2)台背回填区域的路床与路堤相关作业必须同时进行;3)针对U型桥台,须在梁板到达指定位置后再进行台背回填作业,以器具和背墙来规定作业方式,确保桥台两侧对称并平稳地进行相关作业;如果不符合安装规定,在回填期间须将回填高度掌控在台墙墙体高度的一半以下,以免台体移动;4)柱式台背应在柱体侧面进行回填作业来确保对称性和平稳性,当将台帽处土壤回填至底部表层时,再进行盖梁和台帽的浇筑作业。5)台背与路堤区域间相互连接的端头为作业期间须掌控的关键内容,当实地施工时,须增强对该区域的碾压和检测力度,以免生成开缝,导致降水下渗和路基处生成病害。

5 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沉降段易引发桥头跳车现象,不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和公路桥梁的正常运营,在工程施工中须提高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作为施工单位,须意识到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高质量施工的意义,从结构优化、填料质量控制和规范压实等方面着手,建设稳定可靠的路桥沉降段,最大限度减少差异沉降,维持沉降段的平整性与稳定性。希望该文对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的分析能为相关行业研究、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搭板桥台填料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技术及其应用
桥头搭板结构设计研究
解析桥梁下部结构桩柱桥台施工
桥头搭板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研究
论桥头搭板长度、厚度、配筋设计
聚合物型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
填料填装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固相萃取填料对有机磷农残萃取效率
无处理软基桥台加固及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