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跨界联名设计研究

2022-12-13陶晓晗严同彤刘亚茹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跨界美学

陶晓晗,吴 聪,严同彤,刘亚茹

(中原工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引言

环境危机日益加重,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普罗大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人自主选择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时尚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可持续时尚的兴起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让大众对可持续性设计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单一的设计形式已然无法达到可持续时尚的设计要求,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因此,将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进行跨界联名设计,一方面能增加艺术的受众群体,开拓艺术作品的市场;另一方面在艺术的加持下,可持续时尚设计在灵感来源、表现形式、设计手法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同时拥有了更好的艺术特性与艺术文化内涵,从而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需求。

1 时尚与艺术跨界联名动机

时尚与艺术属于两个不同维度的领域,通过跨界联名来提高两者的价值和影响力。时尚即“时间”与“风尚”,指的是当下的流行风尚。时尚讲求时效性,持续时间是短暂性的,更新迭代速度快、周期短,而艺术则被称为永恒的存在,是高贵的。若将艺术的“DNA”与时尚基因相融合,使得时尚流行周期延续时间更长,更具艺术性,同时也使得艺术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家创造艺术品,并将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元素融入时尚商品中,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人们在消费艺术与时尚结合的产品的同时,为时尚产品提供艺术素材或元素的艺术家又能得到生活保障和经济积累,为进一步艺术创造做铺垫。”[1]总之,时尚与艺术合作,使得时尚成为艺术内在思想与观念的良好传播媒介,艺术则成为时尚提升自身魅力与文化内涵的源泉和动力(如图1所示)。

图1 时尚与艺术联名逻辑关系图(笔者自绘)

1.1 艺术大众化

艺术被赋予大众化特征,这是时尚与艺术跨界联名的出发点。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艺术只是供贵族以及上流社会玩赏的物品,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艺术是高高在上、脱离生活的,它是人们理想精神和信念的产物,无关经济与利益。由于艺术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始终是崇高且无法触碰的,大众在艺术面前望而却步,无法真正接触和了解艺术,这导致艺术很难找到与大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途径,而时尚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且时尚具有强大的传播力,艺术家通过与时尚联名这一契机,找寻艺术与时尚之间的关联,借助时尚的亲民性,将“束之高阁”的艺术融入大众生活,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通过时尚的传播特性,将艺术的魅力展现在大众面前。

与此同时,“引领潮流的当代艺术家,借助这些时尚实体载体,让艺术创作的理念不止于单一的视觉呈现。”[2]通过艺术与时尚的联名,艺术家改变以往以高深题材作为灵感来源的传统创作理念,突破传统艺术机制,将创作题材世俗化,通过提取时尚素材以及时尚特色运用于艺术品创作中,从而使得艺术更好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融入社会的潮流趋势中,让大众更加直接且深刻地理解和领悟艺术的真谛,从而真正达到艺术大众化的目的,体现时尚与艺术跨界联名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除此之外,这也将拓宽艺术的创作领域与空间,丰富创作灵感与想法,赋予艺术多元化的形式与特征。

1.2 时尚艺术化

时尚被注入艺术灵魂,这是时尚与艺术跨界联名的目的。“'时尚'想要保持自身的活力,需要艺术作为灵感来源,艺术主体是艺术的创造者,是灵感的源泉,因此,时尚与艺术越来越密不可分。”[3]“跨界作为时尚与艺术的活跃合作形式,为时尚品牌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通过借鉴艺术元素、艺术家跨界合作塑造全新视觉元素、美学表达,提升自身文化内涵。”[4]时尚的流行趋势会随着大众以及社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时尚与艺术的跨界联名,一方面使得时尚具有艺术化的特性,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时尚的审美需求。时尚可以看作是对物质载体外观的装饰美化行为,而艺术则是对物质载体的内在提升和美化。设计师以艺术作为灵感源泉和创作素材,将艺术独有的特质赋予到时尚设计产品中,不仅提升了时尚的艺术气息,也使得大众消费者的艺术审美得到良好的普及与熏陶。“时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求新、求变。”[5]单一的素材和设计风格无法满足“时尚”的要求,也无法达到可以称之为“时尚”的水准。艺术的一些魅力所在是时尚所无法比拟的,通过艺术的加持拓宽时尚传播领域,提升时尚主体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力,同时艺术的内在生命力为时尚的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1.3 美学经济兴起

美学经济的兴起为时尚和艺术的跨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本身是对物质产品的形容词,但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追求美的欲望以及对美的需求日益强烈,美直接成为消费对象中的一部分,成为衡量经济价值的标准,这是促使美学经济萌芽的一大因素。美学经济的根本内涵是将美的因素和意蕴充分运用于物质产品中,并以此为载体实现经济利益的壮大。美学经济的核心服务对象即为消费者,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提供高质量高颜值的商品,让消费者获得高品质美的感受与体验,其更注重的是情感附加值。正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促使时尚与艺术的“强强联手”,时尚代表经济利益,艺术代表美学,时尚与艺术联名可以说是美学经济中典型的实践案例与发展产物。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与村上隆将波普艺术引入时尚圈,这一举动推动了美学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时尚与艺术联名举措的诞生。随着Z世代人群的日益壮大,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是成为美学经济消费浪潮中的主力军,追求“自我,个性,完美”,相较于传统的以实用性为产品质量衡量标准的消费理念,他们更注重的是产品的美感以及高质量的消费体验。时尚与艺术的联名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美和品味的追求以及提升精神上的情感化需求,通过全新的视觉感受与美学体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2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和合相生

“可持续时尚”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个新兴词汇,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让设计师与艺术家重新审视时尚与艺术的内涵以及价值,以及如何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可持续性设计目的,并以此响应“生态美学”[6]的设计理念。可持续时尚与艺术之间是合作共赢的的关系,二者辩证统一,达到和合相生的目的,两者的跨界合作共同助力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可持续时尚与艺术本身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内涵。

2.1 跨界合作共同助力可持续

跨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两者在设计理念以及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从而产生化学反应以及积极正向的合作效应。

2.1.1 艺术设计符号“1+1>2”效应

“可持续”并不意味着枯燥无味,同样能通过美的形式来表达,在追求美的同时,实现时尚的可持续性。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虽类属于不同的设计符号,但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高于其本身的符号价值,达到良好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当下中庸的设计理念已无法满足现代消费市场,个性尖锐以及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更符合当下潮流趋势的发展。可持续时尚与艺术两种符号的叠加可以突破传统设计理念和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更加开阔的构思视角与设计理念进行可持续时尚的艺术化设计。将艺术运用于可持续时尚设计中,使艺术在不同维度上同时满足时尚与可持续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加大了对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影响范围。

2.1.2 粉丝经济联名协同效应

在情感价值更为重要的当代经济社会中,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值以及对时尚品牌及产品的忠诚度和粉丝粘性成为时尚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联名合作促使可持续时尚的受众群体关注到艺术圈,同样艺术圈的受众群体也会关注可持续时尚,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彼此的粉丝群体,一方面增加了两者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也相应增加了新的受众群。因此,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跨界联名从表面看是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收获更多的消费群体,满足更多消费者追求时尚、美以及可持续性并存的诉求,达到长效的粉丝经济协同效应。

2.2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被赋予新内涵

在可持续时尚与艺术共同促进可持续性设计发展的同时,其自身被赋予新的美学理念和消费者情感体验。

2.2.1 新的美学理念

艺术本身含有美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是美的内在表达,将其融入进可持续时尚产品中,赋予了可持续时尚本身的美学因子。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跨界,在进行可持续时尚产品设计时,设计师与艺术家将潮流文化、创新意识、美学理念等进行糅合,从而形成新的设计风格,表达新的设计和美学理念。此外,以可持续性设计出发,在宣扬可持续理念的同时,时尚与艺术本身被赋予可持续性的美学理念。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跨界使得设计的包容性更强,融合不同领域的素材,实现了设计的多元化;将不同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使得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形成新的绿色美学设计理念。

2.2.2 新的情感体验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占据所有需求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当下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崇尚可持续性的生活理念,因此在进行消费活动的同时更多渴望的是从时尚产品中找到与自己生活态度与个人情感的共鸣之处。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联名让消费者对可持续性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获得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反馈出更加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联名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使其深刻认识到可持续性设计,对绿色环保的发展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并从中实现对可持续环保理念诉求的表达。

3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联名设计特色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符号,三者的结合能够带来元素多元化、风格个性化与内涵深入化的设计特色。

3.1 设计元素多元化

当代艺术家与时尚品牌的“联名”合作使艺术家作品与品牌产品互相融合为全新的“联名”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与时尚品牌的“联名”总是在推陈出新,没有固定的创作风格、题材。[7]虽然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联名的最终目的都是传达可持续性的美学理念,但可持续时尚与不同风格、不同设计理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合作则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设计方案,碰撞出五彩斑斓的火花。艺术家与可持续时尚设计师突破固有概念枷锁的束缚,积极尝试,勇于探索,赋予可持续时尚产品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带给消费者新奇的视觉感受。

艺术的加入使得可持续时尚获得更为丰富的设计灵感与设计元素,设计视角也变得更加开阔。设计元素的多样化带动设计方法的多样化,设计方法的多样化带动设计工艺的多样化,设计工艺的多样化带动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又为设计元素的选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由此形成积极正向的连锁反应。(如图2所示)虽然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达到可持续性设计的目的。

图2 艺术触发时尚设计连锁反应图

3.2 设计风格个性化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联名使得设计师摒弃传统的设计手法,开发出更多的设计视角,与艺术家共同打造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艺术在创作时,不像设计那样受到经济利益、审美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它的创作是自由而随意的,这也是艺术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名”这一举措使得艺术本身的个性化属性赋予可持续时尚产品同等的风格特征。例如涂鸦艺术本身就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若将其与可持续时尚结合,艺术家进行个性化表达的同时,时尚设计产品也被赋予了个性化的艺术色彩。除了联名产品表象的艺术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联名带来的背后的艺术背景与潮流文化现象,这无疑成为证明“联名”产品设计风格个性化的有利依据。

“联名”除了融合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可持续时尚设计产品创新与个性的表达外,还包含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产品的个性化追求。可持续时尚通过与艺术的结合,能够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情感需求。

3.3 设计内涵深入化

时尚与艺术共同表达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除了提升外观美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内在的美感。与传统的时尚产品设计相比,艺术作为文化视觉符号的一种,将其运用于可持续时尚中,增加了时尚产品的艺术内涵,同时艺术作品的加入将自身所代表的艺术家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社会背景等元素融入可持续时尚产品设计中,并与此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联名设计为可持续时尚注入新活力,提供更为丰富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向,提升了可持续时尚产品的附加值。可持续性理念的加入,提升了时尚与艺术产品整体的意义与价值。

“可持续”“时尚”“艺术”三者的融合赋予了设计“新生”,三个维度的概念缺一不可。传统的可持续时尚发展已较为成熟且完善,但由于消费者对美的内涵的追求水平日渐提高,因此艺术的美感性对于可持续时尚的迭代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时尚与艺术结合,虽达到了实用性与功能性、美观性与艺术性的综合性目的,满足消费者的时尚追求,但在环保理念等方面稍有欠缺,因此,可持续理念的加入,使得整体设计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相对理想状态,并能够保持良性的平衡关系。因此,三种文化符号的集结,使得最终的设计内涵与深意都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4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联名设计策略

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联名打破了传统的审美理念、艺术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策略与表现形式,从更多元化的视角进行设计策略的实施。

4.1 废物二次利用,艺术赋予新生

设计师对废旧物品进行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结合的二次设计,赋予废旧物新的外观造型与艺术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如今,废物利用已成为实现可持续性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现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同时,加入艺术的灵感,达到外观美与内涵美兼具的效果,不仅仅是将“垃圾品”变为“时尚品”,更是“艺术品”。设计师作为设计改造主体,以一件废旧物品作为设计改造对象,将艺术家的作品作为设计元素运用于废弃物的二次设计中。

设计师Timmy Tian以旧窗帘、旧床单以及边角布料作为原材料,通过拼贴、解构、重组等设计手法进行服装设计,达到可持续性设计的目的,并将艺术家的插画作品作为装饰元素运用于其时装设计中,增添了时装的艺术特色。(如图3所示)跨界联名的二次设计策略,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获得新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利用价值,从而减少废旧材料浪费率,提升资源利用率,真正做到可持续性设计,影响人们对待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态度。

图3 独立品牌Unlogical Poem系列时装设计

4.2 环保概念设计,艺术灌注灵魂

以可持续性环保作为主题的概念性设计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与接纳,达到思想深处的共鸣。概念设计主要特点之一是没有太多的形式限制,更加注重创意设计,将“可持续性”这一概念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与艺术的“灵魂”相契合,与可持续时尚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概念设计将“可持续性”概念可视化,由虚转实,让受众通过所看到的实体化内容,对绿色环保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概念设计本身就具有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创作理念,因此赋予了可持续时尚更加高级的艺术色彩。

装置艺术是实现可持续时尚概念可视化的有效艺术表现形式。知名设计师梁明玉以钢筋和回收的废旧牛仔布为原材料,制成以非洲大象和小象为形象的时尚装置艺术品。作品整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唤起观者的共鸣,已达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可持续时尚设计的社会价值。(如图4所示)

图4 梁明玉装置艺术作品《马赛马拉》

4.3 跨界创新设计,艺术打破传统

“打破传统”的创新设计是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联名的核心理念。打破传统意味着跨越不同的维度与领域,跨越旧古与新今,跨越传统与新锐,跨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跨越虚拟与现实,跨越人类与自然。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的联名,其包容性更强,对形式的要求更为宽泛,力求将两种性质不同乃至相反的文化结合,以达到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元宇宙”“NFT艺术”与“可持续”可谓是当下时代最火热的概念话题,元宇宙的到来,数字经济、虚拟技术的诞生,成为可持续时尚设计创新突破的助燃剂,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实现了可持续时尚与艺术联名的真正价值。NFT元宇宙艺术与时尚潮流文化的碰撞,充满无限未来感。德国NFT元宇宙艺术家利用3D虚幻模拟技术,对时尚服饰进行了艺术表达,基本实现材料的零利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体服装的制作,充满可持续时尚的意味(如图5所示)。

图5 NFT艺术与时尚的可持续设计

5 结语

联名设计成为当下潮流的发展趋势,将可持续时尚与艺术结合,从文化角度来讲,促进了可持续时尚朝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深入其文化内涵,提升其艺术价值;从经济角度来讲,艺术大众化,增加了艺术的受众群体,提升了其市场价值,加大了可持续时尚的传播力度,影响了大众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为可持续性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跨界美学
跨界
跨界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纯白美学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妆”饰美学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