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钻井超前探测震源工具设计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
2022-12-13黎洪志王松涛
李 皋, 黎洪志, 简 旭, 王 军, 王松涛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 610500;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重庆 401147)
气体钻井不仅用于提高机械钻速和治理井漏,还在发现和保护储层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然而,地层出水、井眼失稳等工程瓶颈使其受到严重制约,随钻超前探测技术可提前预测到钻头前方的地层界面、断层、溶洞和异常高压等风险地层,降低钻头前方地层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气体钻井的安全性[2-5]。当井下冲击震源工具产生可控的振动波信号时,可根据钻柱顶端振动波的主频预测钻头前方地层的岩性,而牙轮钻头产生的轴向冲击能量弱、振动无规律,无法用于声波前探[6-7],因此气体钻井近钻头冲击震源工具的设计与研发成为迫切需要。国内外学者对井下冲击振动工具开展了大量研究,倪红坚等人[8]研制了自激振荡式旋转冲击钻井工具,王冠[9]对该工具结构进行了优化。为了克服钻头震源强度不足的问题,J. J. KOLLE等人[10]研制了一种扫频水力脉冲震击器。由于气体钻井的环空介质为空气,压缩性比较强,因此上述类型冲击结构不适合气体钻井的工况。管志川等人[11-12]设计了一种机械式井下吸振冲击钻井工具,基于此工具的功能,可考虑采用花键带动冲击块上下移动。张玉英[13]设计了一种整体机械式随钻震击器,由于卡瓦需要较大的阻力情况下才能产生震击力,因此卡瓦不能被用于井下冲击震源工具设计中,但可以借鉴随钻震击器上提、下放钻柱的方式,使工具产生冲击力。刘刚等人[14]设计了一种卡瓦式井下震源,由于井下环境比较复杂,其锚定装置可能会影响井壁的稳定性和引发井下故障,因此该震源不适合作为气体钻井的井下震源。
综合分析井下冲击震源工具的工作原理发现,采用摩擦卡瓦机构需要较大的井下阻力,且设计难度很大,因此设计气体钻井井下冲击震源工具时,可采用上提钻柱的方式带动冲击结构产生振动波信号。笔者基于气体钻井随钻声波探测原理,并结合室内冲击试验结果,优化了冲击震源工具的结构及尺寸,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设计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的井下冲击震源工具。该工具可显著衰减钻柱振动波的尾波,有利于地层反射波信号的识别。
1 冲击震源工具结构及工作原理
基于气体钻井环境下随钻前探工具自激自收的原理,确定了冲击震源工具的关键机构,设计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的随钻近钻头冲击震源工具(见图1),其主要由传动机构、冲击机构和吸振机构组成。冲击震源工具的上接头与弹片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弹片肩带动冲击块一起上行并压缩弹簧。底部吸振机构由金属圆盘和减振材料组成,用于衰减纵向上的振动尾波,吸振圆筒用于衰减径向上的振动尾波。连接体的内花键与传动杆的外花键相连接,正常钻进时可为下部钻具组合传递钻压和扭矩。该震源工具采用上提钻柱的方式产生振动波信号,激发方式操作方便,冲击能量强且不需要井下供电,作业时间短,降低了卡钻、溢流风险。
图1 冲击震源工具的结构Fig.1 Structure of impact source tool
根据冲击震源工具的结构,结合现场钻井工况,可知其工作原理为:
1)正常钻进时,上接头的花键与连接头的花键相连接,冲击震源工具处于关闭状态。冲击震源工具可为钻柱传递钻压和扭矩,保证气体的循环流通。起钻时,传动杆的限位机构带动下部钻具组合一起上行,更换钻头。
2)当钻遇需要超前探测的层段时,停止钻进,保持气体循环流通;上提钻柱,传动杆带动冲击块一起上行,并压缩弹簧;当弹簧被压缩到一定距离时,冲击块在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下脱离弹片肩,向下冲击吸振圆盘,产生标志性的振动波信号,实现超前探测的目的;下筒体内的吸振圆筒和吸振圆盘用于衰减钻铤振动波信号,提高识别地层反射波的能力。
3)当冲击震源工具完成一次冲击后,下放钻柱传动杆下行,弹片连接件的弹片肩与冲击块的凹槽相连接,冲击震源工具处于关闭状态。根据超前探测的需要,需要井下冲击震源产生振动波信号时,重复上提、下放钻柱即可。
2 冲击震源工具机构优化
2.1 吸振机构优化
冲击源测距试验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的衰减系数大,因此选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吸振机构的减振材料[15]。为分析井下冲击震源内底部吸振机构对钻铤振动波的衰减效果,在地面建立了相应的冲击试验装置,模拟井下震源工具的冲击方式。用空心圆管和钢球来模拟钻铤和冲击块,用玻璃圆筒模拟冲击块所处的腔室,分析钢球冲击不同吸振机构对钻铤振动波的影响。
钢球冲击未使用聚四氟乙烯的吸振机构时,空心圆柱上接收到的振动波形和频谱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振动波形中的尾波非常显著,并存在二次冲击振动波;频谱图中存在各种频率成分的振动波,主频在5 000 Hz左右。
图2 未使用聚四氟乙烯时的振动波形和频谱Fig.2 Vibration waveform and frequency spectrum without PTFE
用同一钢球冲击使用聚四氟乙烯的吸振机构,不同冲击高度下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到的振动波形和频谱如图3所示。
图3 使用聚四氟乙烯后钢球在不同冲击高度的振动波形和频谱Fig.3 Vibration waveform and frequency spectrum with PTFE of steel ball at different impact heights
从图3可以看出,首波为雷克子波且加速度最大,振动波形中的尾波显著衰减,振动波形中存在二次冲击振动波,这是因为钢球在玻璃圆筒内落下时会多次冲击金属;随着冲击高度增大,首波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冲击高度大于50 cm时,振动波内未发现二次冲击振动波,这是因为随着冲击高度增大,钢球第一次冲击金属与第二次冲击金属的时间间隔增长,导致加速度传感器未记录到二次冲击振动波。不同冲击高度下冲击振动波的主频分别为501和612 Hz,表明聚四氟乙烯可以显著衰减振动波的高频成分,且介于地震勘探和测井的频率之间,可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探测的目的。随着冲击高度增大,振动波形中的二次冲击振动波减少,频谱图中的低频成分减少。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取钻铤振动波内弱地层的反射波信号,选用聚四氟乙烯衰减钻铤振动波的尾波。同时,提高冲击块的冲击高度,可增大首波的加速度幅值,降低二次冲击振动波对地层反射波信号的干扰。
使用钢球冲击聚四氟乙烯吸振机构,得到冲击力与冲击能量的关系(见图4)。由图4可知,冲击力随冲击能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并在落石冲击力研究中得到验证[16]。根据图4的拟合关系式可求得,当冲击能量为50 J时,冲击力为1 330 N,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计算出质量为12.94 kg金属圆盘的振动加速度为102.75 m/s2。
图4 冲击力与冲击能量的关系曲线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force and impact energy
砂岩中的振动波加速度幅值与传播距离呈负指数关系[17],可表示为:
式中:y为不同传播距离时接收到的振动波幅值,m/s2;x为振动波的传播距离,m;α为砂岩的衰减系数,取0.25;A0为震源强度,m/s2。
冲击试验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最小分辨率为0.98 m/s2,当冲击能量为50 J时,砂岩上振动波的最远传播距离为18.61 m,可实现气体钻井超前探测的目的。
2.2 冲击机构优化
VIBSIT-50微型可控震源单次冲击的能量为50 J,可产生频率高达1 500 Hz的震源信号,在较长时间内而不是在短时间用大功率发射,可以在不损失分辨率或略有损失的情况下达到较大的穿透深度[18-19]。聚四氟乙烯在长时间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塑性变形,冲击能量越强,聚四氟乙烯的塑性变形越大,从而影响底部吸振机构的性能。因此,选择冲击震源的激发能量为50 J,冲击块的质量为10 kg,不仅能实现超前探测的目的,同时也可延长吸振机构的使用寿命。
根据冲击震源的激发能量,利用RecurDyn软件对冲击块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震源装置外筒的长度为1 076 mm,传动杆的长度为1 064 mm。冲击块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冲击块与底部金属圆盘碰撞时的速度为3 411.1 mm/s,根据动能方程,计算得到碰撞时的能量为58.18 J。
图5 改进后冲击块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movement speed and time of impact block after improvement
底部金属圆盘受到的冲击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此时金属圆盘受到的最大冲击力为1 652.98 N,远小于金属的屈服强度。底部聚四氟乙烯受到的冲击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此时聚四氟乙烯受到的最大冲击力为1 796.88 N。
图6 改进后底部金属圆盘受到的冲击力与时间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force and time of bottom metal disc after improvement
图7 改进后聚四氟乙烯受到的冲击力与时间的关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force and time of PTFE after improvement
3 工具关键部件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底部吸振圆盘的力学性能
为了增强吸振圆盘的强度,考虑将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复合为一体,以增强聚四氟乙烯的抗冲击能力。为分析复合吸振圆盘的抗冲击能力,首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获取聚四氟乙烯的应力-应变关系,优选出准确描述聚四氟乙烯力学性能的本构模型;然后利用Abaqus软件分析吸振圆盘中聚四氟乙烯变形量与冲击力的关系,为震源冲击力设计提供依据。
单轴压缩试验中,聚四氟乙烯的长度为50 mm,直径为25 mm,在Abaqus软件中设置其泊松比为0.40,输入聚四氟乙烯的单轴应力-应变数据;选择适用于小应变的超弹性材料的Mooney-Rivlin模型。将聚四氟乙烯网格模型的底端固定,顶部施加载荷,模拟单轴压缩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顶部中心处应力较小,边缘处应力较大。随着聚四氟乙烯压缩位移的增加,顶部中心处的应力逐渐增加。将该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见表1),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验证了该本构模型及试验参数的准确性。
表1 不同压缩位移下聚四氟乙烯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Table 1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est results of PTFE under different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s
基于选取的本构模型和试验参数,利用Abaqus软件对冲击机构中聚四氟乙烯进行力学性能模拟研究。冲击机构的网格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冲击块、金属垫片和聚四氟乙烯。该模型中聚四氟乙烯和金属垫片固定在一起,然后将模型底部固定,在顶部施加载荷,分析不同压缩位移下冲击块的冲击力。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冲击力下聚四氟乙烯的中心处应力较小,边缘处的应力最大;随着冲击力增大,聚四氟乙烯中心处的压力显著增大。根据不同压缩位移下聚四氟乙烯的应力,计算得到了聚四氟乙烯所承受的冲击力(见表2)。聚四氟乙烯的压缩位移为0.1 mm时,聚四氟乙烯承受的冲击力为2 003.95 N,此时聚四氟乙烯的相对变形仅为0.03%。由图7可知,冲击震源工具优化后,聚四氟乙烯受到的最大冲击力为1 796.88 N,因此该冲击震源工具中的底部吸振机构可以承受冲击块的冲击。
表2 聚四氟乙烯不同压缩位移下承受的冲击力Table 2 Impact force on PTFE under different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s
3.2 传动杆限位机构的力学性能
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传动杆螺纹连接面处进行力学性能模拟研究,确定该限位机构的抗拉能力。传动杆参数采用钻铤材质参数,其弹性模量为216 GPa,泊松比为0.30,屈服强度为710 MPa。将传动杆的顶端固定,在限位机构处施加相当于下部钻具组合重量的拉力,得到传动杆台阶在拉力600,800和1 150 kN下的应力分布云图(见图8)。
图8 不同拉力下螺纹连接面的应力分布云图Fig.8 Stress distribution on threaded connection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tensions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传动杆台阶处载荷增大,螺纹面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螺纹第一圈和第二圈上,因此第一圈和第二圈螺纹容易产生疲劳失效;当台阶处的拉力增大到1 150 kN时,螺纹面的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圈螺纹处,且已经达到了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限位机构处承受下部钻具的重量不能超过1 150 kN。
4 现场施工方案及其主要优势
气体钻井过程中,可将冲击震源工具安装在两根钻铤间(要尽可能靠近钻头),传动杆承受下面钻铤的拉力,钻铤的重量全部施加到钻头上,保证钻头与地层紧密耦合,提高识别弱地层反射波信号的能力。当钻遇需要超前探测的层位时,停止顶驱钻进,保持气体循环,上提钻具使冲击震源工具激发低频振动波信号,安装于空气锤上的检波器接收钻头前方地层的反射波信号,利用钻柱内微波中继器接力传输的方式将探测数据传输至地面。
目前,随钻声波探测技术主要采用单极纵波源、偶极横波源和方位纵波源,随钻条件下声源激发的波场容易受到环空介质和钻柱的强烈调制,且钻铤模式波会严重干扰地层反射波的识别[20-23]。因此,上述施工方案中,利用钻头与地层的接触将冲击振动波信号传入地层,可降低振动波在环空介质中的衰减,提高振动波的透射能力。吸振圆盘结构可承受冲击块的冲击,吸振圆盘内的聚四氟乙烯能显著衰减钻铤上的振动尾波,提高识别地层弱反射波信号的能力。起下钻作业过程中,传动杆限位结构可承受下部钻具的拉力。该震源工具产生的冲击能量强且不需井下供电,冲击振动波的频率介于地震勘探和测井频率之间,可满足气体钻井条件下高分辨率、远距离探测的目的。
5 结 论
1)基于气体钻井的环境,设计了冲击震源工具的关键结构,优化了震源工具的吸振机构和冲击机构。在气体钻井过程中,当钻遇到需要超前探测的风险地层时,停止钻进,通过上提钻柱的方式产生高能量的低频振动波信号,该震源激发方式可降低钻进过程中噪音的干扰,震源能量强且不需要供电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气体钻井的井下环境。
2)震源工具关键部件的抗冲击能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垫片和聚四氟乙烯组成的吸振机构可承受冲击块的冲击,可用于衰减钻柱的振动尾波。起下钻过程中,传动杆的限位机构可承受下部钻具的拉力,其可靠性满足气体钻井作业要求。
3)该随钻冲击震源工具可在钻井液环境中应用,当钻遇需要超前探测的地层时,停止钻进和钻井液循环,可以减少井底的噪音干扰,更易于识别钻头前方的弱地层反射波信号,提高随钻前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