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2022-12-13孙永兰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演讲稿讲话马克思

张 倩,孙永兰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周子房教授在《功能性学习》一文中说道:“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功能性的,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交际活动。”[1]由此可见,写作不再是考试或训练行为,而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面对真实的对象,出于真实的目的,解决生活事务或工作任务的途径。

无疑,实用类文体将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置、教材中实用类文体写作内容的分布、高考近三年写作题中实用类文体写作的考查,无不凸显出实用类文体的重要性。演讲稿的写作是为演讲服务的,是实用类文体中能将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典型[2]。

高中语文教材从人教版到统编版,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文始终是演讲词单元学习的重点篇目。该文深切缅怀了马克思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赞颂了马克思的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演讲稿中的悼词,它的特殊形式决定了此文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结构上逐层深入,紧扣主题,全面总结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内容上具有针对性,语言生动、中心突出、感情真挚。本文结合教材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结构和内容,针对高中生演讲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一、高考演讲稿写作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课程学习要求中,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3]。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要求中也提到“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由此可见,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均强调社会生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我们对2019—2021 年全国高考(包括新高考)语文11 套试卷进行了分析。包括2021 年新高考Ⅰ卷、2020 年新高考Ⅰ卷(山东考卷)、新高考Ⅱ卷(海南考卷)、2021 年全国甲卷、2021 年全国乙卷、2020年全国Ⅰ、Ⅱ、Ⅲ卷、2019 年全国Ⅰ、Ⅱ、Ⅲ卷。从这11 套样本3 年来的写作试题命题方式可以看出,作文的内容或主题紧贴社会生活[4]。根据表格不难发现,在写作的任务要求中,经常出现“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你的认识”等字样,这表明高考写作对考生的情境化社会生活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调动生活经历,丰富情感体验[5]。具体分析见下表。

表1 2019-2021 年高考语文作文统计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明确提出该任务群设立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6]学生具备既能书面写作又能口头表达交流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高考作文关于写作文体的考察中,实用类文体和普通议论文体的考频基本持平,均有涉及。在6 次考查的实用类文体写作中,演讲稿出现了3 次。毋庸置疑的是,演讲稿在实用类文体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演讲稿写作材料中,命题人分别对演讲稿应用的目的、主题、场合、对象、身份等做了明确的要求。通过这些要求不难看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离不开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选择。根据表格,我们会发现演讲稿写作设定的演讲人身份和演讲对象以青年学生为主,符合高中生所处的年龄和阶段,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写作主题大多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课标要求。

表2 演讲稿写作要求统计表

二、高中演讲稿写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内容缺乏针对性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高考演讲稿写作中,题干设定的演讲主题、目的、场合、身份、对象等会有较强针对性,这就意味着考生应能够根据题干要求,在一定情境下,基于演讲的特定目的,围绕演讲主题,明确演讲对象,恰当组织语言,撰写符合演讲者身份的场合性强的演讲稿。在高中生演讲稿写作环节中,我们发现学生演讲稿内容缺乏针对性。

1.演讲的对象

郑桂华老师曾说过:“所谓读者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有‘写给谁看’的意识,并根据读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也就是让写作服务于交际的需要。”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关注到演讲对象,但文章在行文过程中,读者意识体现不强烈,听众角色特点不突出,现场感不足,导致演讲稿与读者听众的对话性不强。学生对演讲对象的考虑大多数情况下出于为了在形式上达到演讲稿写作的最低要求,并没有关注到它对写作内容起到的重要影响。演讲对象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演讲稿的词语、句式运用,具体论据的选择等。

2.演讲的目的

演讲者之所以进行演讲,往往是因为想将一些重要信息传递给听众,达到娱乐、说服、激励、训练听众的目的。演讲稿的撰写需要在非常明确演讲目的的前提下,结合演讲主题,撰写能够表达思想的演讲稿。

高中生在撰写演讲稿时,对演讲的目的认识模糊,主要表现为对材料中所给出的写作目的抓取缺乏准确性,分析缺乏全面性。演讲目的不明确的演讲稿在行文过程中会出现观点不鲜明、论点与论据不贴合、论证思路缺乏逻辑等问题。

3.演讲的场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提到:“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能凭借语感和积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这里强调了语境与交流的关系。在演讲时,演讲者身处不同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场合中,与读者听众进行交流。演讲稿的撰写更需要考生将自己放置在要求的场合中,具有情境感。

高中生在撰写演讲稿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注意到演讲的场合,只是对该场合设定的目的理解不足,不同场合的演讲影响着演讲稿写作的语言、手法等。高中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大,生活常是“两点一线”,对更多开放的场合缺乏经验的感受,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时很难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入相应的情境中[7]。

在一定程度上,演讲的目的、场合、对象等方面决定着该篇演讲稿在语言、写作手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运用。学生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方式单一,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二)写作结构缺乏逻辑性

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高中演讲稿写作尤其重视文章结构形式,注重演讲稿内容中各个部分的组合。排列组合的过程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8]。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通过演讲稿内在结构逻辑,考查学生思维能力[9]。

在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中命题人无不体现出材料的逻辑性,下面以演讲稿写作材料为例:

2019 年全国I 卷写作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阐释前人对劳动的理解,交代了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2019 年全国Ⅱ卷,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高度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最后到2049 年对新一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2020 年全国Ⅱ卷中,所给材料共三段。材料第一段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话,可以视其为整个材料的统领,这两句话的核心意旨是人与人、国与国、人与世界紧密相连。材料的第二、三段阐述了2020 年国际社会在抗疫中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的具体事例,可以看作对第一段的诠释。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以及事例所反映的真诚朴素的情感,正是人类在面对共同的灾难时同理共情、相互支持、携手并进的真实体现,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而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再加上疫情来袭,全球抗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作文题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有力呼应,引导青年对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全球共同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高中生在审题环节缺乏对材料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在文章写作时也难见逻辑思维。

三、高中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词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马克思亲密战友的恩格斯,在文中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深切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赞颂了马克思的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逐层深入,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本篇演讲稿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演讲稿写作教学样例。

(一)结构中探逻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是演讲稿中的悼词,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10]。全文共9 段3 层:1-2 段述其哀;3-7 段赞其功;8-9 段颂其德。作为悼词,这段演讲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者先记述马克思的逝世,包括时间、地点及场景;后结合演讲目的,赞颂马克思生前的功绩,包括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不同身份的功绩;最后升华情感,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层次中,第二层“赞其功”部分,作者将马克思的功绩分为思想家和革命家两方面来记述,思想家方面,作者用“发现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新发现、革命影响性的发现”的语言,层层递进,在严谨的结构中凸显马克思思想的伟大。革命家方面,作者用“参加、组织、创立”一系列动词,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功绩逐个展现,由参加到创立,结构中可见马克思贡献的多样性、层次性。

图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图

我们以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为例,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文结构进行演讲稿结构练习。作文要求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根据命题人所给材料,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层层递进,富有逻辑的结构,我们可以将本篇演讲稿写作结构确定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赞意义,第二部分述现象,第三部分评做法,第四部分施建议。第一部分赞意义还可再从劳动对个人、对社会、对民族的意义四方面阐述劳动的意义,使文章结构从外部、内部尽显逻辑。

(二)内容中扣主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因此它的情境化设定比较突出。马克思于1883 年3 月14 日逝世,3 月17 日安葬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的讲话,目的在于对马克思伟大人格的缅怀,对他历史功绩的赞颂,演讲的场合是马克思的葬礼上,演讲对象是参加葬礼的、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沉重哀悼的人。因此本篇演讲稿内容有针对性,中心突出,感情真挚,语言通俗。在语言和写作手法方面值得学习[11]。

1.写作手法

任何一种形式的写作都离不开写作手法的运用。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在“赞其功”部分,作者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前后的情形做对比,突出强调了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为一切研究打开光亮大门,从而凸显其伟大成就。在“颂其德”部分,作者将不同人对马克思的态度进行正反对比,正面论述战友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反面论述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马克思的驱逐和诽谤。突出强调了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12]。

依然以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为例,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演讲稿写作手法练习。因为写作的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同学们在“劳动”方面提出希望与建议。命题人在材料中也给出了劳动的意义和现实生活中有人不愿意劳动,不理解劳动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和《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写作训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最原始也最艰难的岁月里,人类就是依靠各种艰辛的劳动在自然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小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大到建造万里长城、金字塔,人类也正是通过劳动创造出了文明史上的奇迹。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无一不是由劳动得来。然而,有些同学认为科技的进步可以替代人进行劳动、学习的忙碌劳动只会占用时间、金钱的力量可以让他人完成劳动……斯言大谬!

2.语言

语言的绝对性:我们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稿中不难发现有一些在表述上具有绝对性的词语,“最、不可估量、损失、空白、最遭嫉恨、最受污蔑、无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绝对性的词语出现的位置,集中在第一部分“述其哀”和最后一部分“颂其德”。在“述其哀”部分,作者描述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悲痛于他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逝世会形成空白。我们会发现这些绝对化的词语饱含深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思想之最、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在“颂其德”部分,作者连用两个“最”,由于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他逝世后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他是最遭人恨的,但又是最受人爱戴的,在看起来矛盾的关系中恰恰凸显出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为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

以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为例,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语言特色进行演讲稿绝对化词语的练习。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时,可在句中运用绝对性的词语。如“在我看来,劳动和学习一样,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有多热爱学习,就该有多热爱劳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最原始也最艰难的岁月里,人类就是依靠各种艰辛的劳动在自然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的。”“科技进步了就可以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吗?自己应做的事可以完全交给他人吗?”

语言的准确性:“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是作者对马克思的斗争态度、斗争精神、斗争效果做出的高度评价。四字词语短小精悍,连用使句子整洁,形式工整,增强句子感染力,并能深刻说明问题。

以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为例,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语言特色进行演讲稿语言准确性的练习。结合写作材料,在演讲稿中,需回顾青年人的奋斗。片段中体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里,有闻一多手书岳飞的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并积极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有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街头演讲,喊出了中国青年在时代中的不屈;有李大钊等教授以笔为刃、领导请愿、满腔热血、坚定国心。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舍弃小我,成全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国家的反抗意识和人民的斗争精神,给倾颓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

语言的生动性: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赞其功” 部分语言的使用呈现出生动性的特点,“繁芜丛杂、豁然开朗、黑暗中摸索……”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将简单的事实掩盖,马克思从中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让原来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研究变得豁然开朗。作者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所做的两个贡献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运用生动的词语表现出来,易于听众接受。

以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为例,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语言特色进行演讲稿生动性语言的练习。写作材料展示了在中华民族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任务部分,给了考生五种选择,演讲稿写作是其中之一,我们以此为例。写作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1919 年5 月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在文中体现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如何奋斗。语言具有生动性,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作画卷。可呈现出如下片段:强国有我,我们有如此之自信,是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恰如一幅画卷的创作,一百年来,无数先辈已然为我们完成了构图,勾勒了框架,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爱国热情,实现了国家的金瓯无缺;如今,我们只需在这幅画卷上着色,让细节变得更为生动,让这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愈加和谐。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作者运用的语言体现出绝对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语言的使用紧紧扣住演讲的主题。因此,在教师教学演讲稿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学生写作的训练点。

四、小结

演讲稿写作是高考语文写作命题的重要指向。一直以来,学生的演讲稿写作在结构和内容上都存在着问题,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词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均作为学生重点学习篇目,足以见得此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以教材中经典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让学生通过学习名家作品,能够在结构中探逻辑、在内容中扣主题,从而提高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演讲稿讲话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
“注水”讲话
消失的演讲稿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