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双湖某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特征分析
2022-12-13丁玉涛王国尚穆红文
丁玉涛,王国尚,赵 栋,穆红文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藏北高原,区内平均海拔在5 000 m以上,气候干燥、寒冷、空气稀薄[1]。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中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其多年冻土具有地域分布广、低温高、厚度薄及稳定性差的特点[2]。针对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布格局、季节冻结融化作用等都有深入研究[3-4]。另外,对同位于藏北的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的研究也表明,改则地区多年冻土上限在2.6~8.5 m之间,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含冰量在12%~35%之间,主要为多冰冻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海拔高度约为4 700 m,海拔5 100 m以上区域普遍发育有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温度普遍较高,在-1.5℃~0℃之间[5]。随着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对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工程特性的研究也逐步成熟,各类成果表明多年冻土的上限、含水(冰)率、温度及分布特征决定了多年冻土的工程特性,通常也决定着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6-8]。
虽然前人对西藏地区的多年冻土做了大量研究,成果丰富,但藏北双湖地区因气候恶劣、人迹罕至,区内工程建设相对较少,因此对藏北双湖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及工程特性的研究也极少;在搜集的该地区多项工程的建设资料中,鲜有提及多年冻土,同时调查发现该地区一些公路、通信光缆等基础设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可能是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冻土地基重视不够造成的。因此本文以藏北双湖地区某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该工程前期可研报告中未提及多年冻土,但在施工图阶段发现多年冻土,引起设计变更),对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
1 工程及研究区概况
本次研究的输电线路整体位于那曲市双湖县境内,双湖县城海拔约4 900 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该输电线路属于藏中电网的延伸部分,建成后将解决双湖地区电力孤网运行、供电可靠性差及区域无电缺电的状态。
本线路工程总长约109 km,共有289基塔位,输电线路大体呈南北走向,南起于双湖县多玛乡,北止于双湖县县城西侧,路径区域沿线海拔高程在4 650~5 030 m,其中80%的塔位海拔超过4 800 m,接近20%的塔位海拔超过4 900 m。该地区气候属典型的寒冷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压仅为正常内陆大气压的一半,年平均气温-5.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仅为9.7℃,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140 mm,年平均蒸发量却达到2 200 mm。因此区内气候有着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稀薄、气压低、辐射强以及日照充足的特点[9]。
线路走径区地貌以片状冲洪积平原与条带状剥蚀残丘交错分布为主,其间还分布有丘间凹地以及河流地貌。线路沿线地形起伏一般,相对高差较小,一般在50~100 m之间。平原地段及构造剥蚀丘陵地段,地表植被稀少,呈荒漠化发展,部分丘陵顶部岩石风化强烈,平原地段分布许多季节性冲沟;河流地貌及丘间凹地地段,因降水汇集,往往地下水埋深浅,此类地段植被分布较密集,呈现沼泽化。因受地质构造作用影响,区内所有的河流都是内流性河流,季节性河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大多属于色林错水系。总体而言,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差异较大。
2 沿线多年冻土特征
2.1 沿线多年冻土分布
据现场实际勘察,线路沿线部分地段分布有多年冻土地基,属于典型的中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研究区内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在部分山区的阴坡沟谷中发育有沼泽草甸。全线共约40基塔位地基存在多年冻土,约占线路总长度的14%。其中137#~154#段(149#因地势较高,地层为基岩,地基土中未发现多年冻土)位于丘间沟谷地段,如图1所示,因该段塔位所处地势明显低于周围,利于地表水的汇集,该段地下水位埋深浅(一般1.0~3.0 m),暖季(5~9月)雨水汇集加之表层季节性冻土层融化,地表水与部分地下水在低洼地段汇集,在该地段多形成水草地,表现为沼泽化,寒季形成伴有局部凸起的小型冻胀草丘。该段为本线路沿线典型的多年冻土分布地段,属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
图1 沿线典型的多年冻土分布地段
根据沿线的勘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地区通常在丘间凹地中心地带与平原地势低洼地带,且地层为细砂、粉土、黏土等细颗粒土时,成为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在高原河流阶地,丘陵与平原地势较高处,当地层以碎石土或基岩为主时,未见多年冻土分布。从塔位海拔的角度来看,沿线海拔在4 650~5 030 m之间,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近4 900 m海拔的地段。
2.2 多年冻土上限
为确定多年冻土上限,在2018年11月下旬进行了钻探与取样工作。根据钻探结果,见表1所列,地表以下约1.0 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土体呈冻结状态,且不同地段钻探岩芯有相同情况。这是由于该地区平均气温在10月之后已经降至0℃以下,表层冻结土层为季节性冻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季气温不断降低,该冻结层厚度会逐渐达到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
地面2.0~2.8 m以下又出现冻结层(该冻结层与地表冻结层之间为融化层),岩芯含凝冰或以冰块形式赋存于土体颗粒间,该层即为多年冻土层。根据钻孔钻探结果,该线路沿线区域多年冻土上限在2.0~2.8 m,因海拔较高,平均气温低,该地区多年冻土上限普遍较浅(地表10 m以下是否有多年冻土,对本工程影响较小)。
表1 沿线典型钻孔资料
2.3 多年冻土含冰特征
根据钻孔岩芯揭露,126#地层以细砂为主,地下水较为发育,岩芯中肉眼可见不规则走向的冰条带,如图2所示,为饱冰冻土;142#冻土岩芯肉眼可见土颗粒周围有冰膜,如图3所示,为多冰冻土;138#冻土岩芯中存在单颗粒的冰晶,如图4所示,为少冰冻土。据研究表明,与本工程相近纬度,海拔为4 808 m与4 960 m的两道河与温泉观测点,多年冻土平均地温为-0.5℃与-0.9℃[10],参考该研究成果,表明本工程沿线多年冻土同属高温冻土。
图2 塔位126#岩芯中的不规则冰条带
图3 塔位142#岩芯中土颗粒周围的冰膜
图4 塔位138#岩芯中的单颗冰晶
根据冻土区钻孔中揭露的多年冻土特征为:①有机质含量较少,泥炭化程度低。②土颗粒以砂土为主要成分的多年冻土,其颗粒间填充冰晶;土颗粒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要成分的多年冻土,其凝冰表现为冰条带或单颗粒冰晶。③在地下水发育的地段,多年冻土主要为多冰或富冰冻土,地下水不发育时为少冰冻土。④当地表植被(冻胀草丘)发育较好时,往往冻土含水(冰)量较高,多年冻土类型属多冰或富冰冻土;当植被稀少,多年冻土含水(冰)量较低,表现为少冰冻土。
3 冻土地质灾害及治理措施
3.1 冻胀融沉性的治理
多年冻土是土体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当土体处于冻结时,冻土具有极高的强度特性,当冻土融化时,土体将完全丧失强度,且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将随冻土温度而发生剧烈的变化。当土体中孔隙水冻结或融化,地基土将表现出冻胀性和融沉性。进行室内试验,见表2所列,区内沿线多年冻土总含水量在14.4%~58.2%之间,多年冻土主要以细砂、粉土、粉质黏土为主。根据总含水量判断,地基土具有II~IV级冻胀性,I~IV级溶陷性,总体来说沿线多年冻土融沉性与冻胀性变化较大,对铁塔基础影响较大。
表2 典型塔位多年冻土类型及工程特征
沿线地层主要以含冰土层为主,未见明显完整的厚层冰层,且冻土层上限埋深在2.0~2.8 m之间,其基础可按多年冻土冻结状态进行设计。为减小融沉性,基础埋置深度宜设置在多年冻土活动层(上限)以下1.5~2.0 m;为消除冻胀性,基础形式可采用锥柱板式基础或灌注桩基础,并适当加大基础埋深,配合在基底铺设碎石土垫层,必要时采用基础侧面刷漆、设置玻璃钢模或埋置热棒。
3.2 热融滑塌、冻胀草丘及涎流冰的治理
热融滑塌如图5所示,土中冰晶融化,土体整体强度降低,斜坡地带发生滑塌。往往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存在地下冰及高含冰冻土层,由于埋藏浅,很容易受天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现场塔位选址的时候,对塔位所处的地形坡度及周围有无冻胀草丘(如图6所示)进行适当的控制。为了保证各塔位稳定,尽量避免了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段立塔,当地基土存在多年冻土时,整体地形坡度控制在了5°以内,保证塔位基础不受表层热融滑塌的影响。
图5 热融滑塌
图6 冻胀草丘
涎流冰如图7所示,是在寒冷地区的寒季,冻结层从地表向下发展,季节冻融层发生变化,使原来的冻结层之上的潜水变成承压水。承压水随着上部冻结层的加厚和过水断面的减小,其压力逐渐增大,在地表盖层薄弱处被挤出或在水头压力下破坏盖层,使地下水溢出,冻结成高低起伏的冰壳。涎流冰一般出现在半坡位置,塔位一般在此类地段主要以避让为主;无法避让时,需设置合理的排水措施,在塔位场地地基土内设置盲沟进行排水,本次还对个别存在涎流冰的塔位基础进行了加埋处理。
图7 涎流冰
3.3 其他施工建议
冻土环境与寒区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控制、相互依存。冻土环境一旦破坏,相应寒区生态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应当按保持冻结原则设计的基础,基坑开挖宜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季节施工,选择在气温较低时段内快速施工。对于施工融化地下水比较多的基坑,需要采取抽排水措施,为防止坑壁坍塌应采取一定的基坑支护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应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且必须采取遮阳隔热措施。对沿线敏感环境地段,应尽量减少扰动。在丘间凹地地带、平原低洼地带及河流地貌地带,在施工前应设置地表水疏干的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进入基坑。
冻土地基的回填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塔位的稳定性。因此对大开挖基础必须要采用未冻结的细颗粒土分层夯实回填,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严禁使用冻土块回填。冻土区基础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回填土应夯实;当采用玻璃钢模板时,基础浇筑的同时进行基坑回填。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适宜的含水率。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类有规则进行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于水的排泄,避免在填方土内形成水囊。
4 结论
1)研究区域沿线海拔在4 650~5 030 m之间,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海拔近4 900 m的地段,为不连续的岛状多年冻土。丘间凹地地段与平原地势较低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易在此类地段汇集,地表多形成沼泽化水草地,寒季形成伴有局部凸起的小型冻胀草丘,此类地形特征为本线路沿线典型多年冻土分布地段。
2)该线路沿线区域多年冻土上限在2.0~2.8 m,多年冻土中凝冰表现为不规则的冰条带、土颗粒周围有冰膜及土颗粒间的单颗粒冰晶,冻土类型属少冰—富冰冻土。当某一地段地形明显低于周围、地下水较为发育、地表的植被也较为发育时,多年冻土含冰量量将明显增高。
3)区内沿线多年冻土总的含水量达到14.4%~58.2%,地基土具有II~IV级冻胀性,I~IV级溶陷性,总体来说沿线多年冻土融沉性与冻胀性变化大,对铁塔基础影响也较大。基础可按多年冻土冻结状态进行设计,基础底板宜设置在多年冻土活动层(上限)以下;基础形式可采用锥柱板式基础或灌注桩基础,并配合加大基础埋深、在基底铺设碎石土垫层、基础侧面刷漆、设置玻璃钢模、埋置热棒等措施来消除冻胀性与融沉性危害。
4)热融滑塌、冻胀草丘及涎流冰为沿线的主要的冻土不良地质作用,对点状线性工程可优化选线选位;对位于不良冻土地质作用地段的路径(塔位),可采用避让、控制地形选位、设置排水、基础加埋等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时机的选择、工序的衔接及基坑回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