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洛尼能否修补“有着裂痕的靴子”?

2022-12-13李格

廉政瞭望 2022年21期
关键词:梅洛右翼政党

│文 李格

10月22日,意大利新任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及其内阁成员在总统府奎里纳莱宫宣誓就职,魅力攻势大获全胜的梅洛尼因势成为意大利二战以来首位女性领袖。7月,时任总理德拉吉两次向总统马塔雷拉递交辞呈,表示已无力继续领导政府,无可奈何的总统马塔雷拉只得提前6个月举行议会选举。同样万念俱寂的还有意大利的选民们,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在秋季举行的大选投票率低至69%。在欧洲面临多重危机的大环境中,意大利选民都感觉自己距离“政治”越来越疏远。渐行渐远的选民和渐渐右摆的政治光谱,共同勾勒了当下焦灼的意式政局。

大获全胜的选举

9月25日,意大利举行议会选举。投票结果显示,意大利兄弟党、力量党和联盟党所组成的中右翼政党联盟得票率约为44%,其中梅洛尼所在的意大利兄弟党实现彻底翻盘,得票率从早年的4.8%飙升至26%。这种逆风翻盘式的成功得益于党魁梅洛尼的魅力攻势。

梅洛尼初次“走红”要归功于社交媒体上追求流量的自媒体。早在2019年,在一次右翼政党的公共集会上,并非右翼大佬的梅洛尼发表了一以贯之的机枪式的演讲。几天后,带有左翼政党背景的自媒体将梅洛尼在罗马广场的演讲剪辑为鬼畜视频。这段配有滑稽音乐的视频在意大利社交媒体中病毒式传播,梅洛尼阵营却将如此“有损颜面”的视频视作普及国民度、树立亲民形象的关键机会。

然而,一颗政治新星的异军突起只依靠Tiktok的网络声量是远远不够的。选民对陈旧政党的失望才是这个年轻政党崛起的最大助益。多年以来,意大利右翼政党的话语权在意大利力量党和联盟党中打转,一个代表了传统中老年富裕阶层,一个代表了意大利北方的地方主义。而个人风格“亲民”的梅洛尼搭配带有法西斯大众动员色彩的意大利兄弟党,则恰到好处地囊括了右翼基本盘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

有人蓄势待发,也有人无力退场。选择告别意大利核心权力的前总理马里奥·德拉吉是意大利技术官僚政府走到极限的最后崩溃。被称为“超级马里奥”的德拉吉,曾任意大利央行行长、欧洲央行行长,有“欧元救星”之称,更是稳健财政的象征。政治中立、多党联盟支撑下的德拉吉依旧崩盘,这意味着技术官僚型政府已经走到死胡同。

目前,债务危机、财政困境、能源危机、移民困局、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暂未解决。这些持续性、历史性、普遍性的政治难题在选举时是很容易“解决”的,但在政治实践中并非易事。选举期间,针对这些现实难题安抚民众情绪才是最佳方案,实践证明,“意大利优先”等民粹口号的效果远超具体的改革方略。梅洛尼把她的政府描绘为一个要“为全体意大利人服务”的政府。这些美好的蓝图及国民情绪的煽动,是极右翼阵营为了上台执政所采用的常见策略。

梅洛尼的大获全胜还与西方世界政治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整体西方世界都在右转,保守主义势力逐渐抬头,传统左翼政党内部及其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危机。4月,法国极右翼阵营在2022年大选中得票率接近三分之一,创下法国政坛纪录。9月,瑞典民主党利用国内反移民情绪结束了政治边缘位置,获得20%的支持率跃升为反对阵营第一大党。尽管梅洛尼在竭力撕下“极右翼”“民粹主义”的身份标签,试图与政党的意识形态渊源划清界限,并表示兄弟党为主流保守党,但在西方媒体视角下,梅洛尼及其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被描述为“自墨索里尼法西斯时代以来最极右翼的政府”。这是因为,民粹主义所强调的“人民”的内在整体性和一致性与梅洛尼的政论不谋而合,她同样在民族主义、全球化、多元文化等议题上持保守立场,甚至主张实现“激进民主”的目标。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梅洛尼的选举胜利从何而来?以政治网红的身份活跃于社交媒体,喊出带有民粹色彩的口号,强化民众对主流政党的不满,并让民众寄希望于右翼政党可能带来的变化和新的选择,这些“特朗普式”的选举策略在西方集体右转的大背景下屡试不爽。

传统女性的突围

极右“教父”班农一直对梅洛尼青眼有加,认为她可以与撒切尔夫人比肩,始终坚信意大利将成为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革命的全球实验室。早在2018年,嗅到西方政治生态处于转型中的班农就预测:随着时间推移,梅洛尼率领的这支政党将“跻身主流的极右翼运动之一”。梅洛尼也“不负所望”,从一个游离在主流政坛边缘的人物,转身成为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的“掌门人”。

梅洛尼能够在意大利成功突围离不开她身上传统的“家庭、上帝和祖国”标签。意大利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极其注重家族内部联结,因此一直对女性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传统束缚。在梅洛尼的自传《我是焦尔吉娅》中,通过一览无余的经历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家庭、上帝和祖国”早已与她的政治理念融为一体。

1977年,梅洛尼出生在罗马北部知名富人区,在其父远渡加那利群岛后,年仅3岁的她和母亲搬至市区南部较为贫困的街区。这段父亲因工作离家的日子在她的自传中被反复提及,父亲的遗弃让她产生了一种“不适感”,成为她不懈工作的原动力。天生对政治异常敏感的梅洛尼在幼年时期就参加“意大利社会运动”(ISM)组织的活动,这个带有法西斯主义色彩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梅洛尼的政治启蒙。正是在“意大利社会运动”的青年组织“青年阵线”中,梅洛尼逐渐积累起政治资本,从青年时期的政治“玩票”一路成长为真正的政客。1998年,年仅21岁的梅洛尼就顺利成为罗马地区议员。

回溯梅洛尼的半生,可谓精彩纷呈。高中毕业后,没有走入大学校园的梅洛尼选择加入右翼组织“全国阵线”,在夜总会做过服务员和调酒师,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向政客转型后,因焦虑、疲惫、超重使她身心俱疲,常常以不修边幅的形象示人。这种压力对她而言并不陌生,从小就被小伙伴嘲笑为“没爸爸的胖女孩”,然而,美貌却是女性政客的重要武器。切雷斯就在《政治肖像:领导力、形象和权力》中指出:“在极右翼政党中,如果女性政客年轻漂亮,就会受到大范围的赞赏,他们对肤浅的美貌印象深刻。”为塑造姣好健康的政治形象,梅洛尼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减肥之路。据传,八年来她没有吃过一口意大利面。这段励志又坚毅的减肥故事在大选前火速传播,快速地拉近了她与选民之间的距离。

除政治光谱的左右议题,性别议题也愈发极端。在这样一个坚定父权的天主教国家,梅洛尼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挑战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和天主教文化。她更多地向父权社会展现自己的传统性和顺从性。米兰比柯卡大学专注于性别与政治的政治哲学教授乔尔吉亚·塞鲁盖蒂总结道:“首次由女性来引导政府的确是件好事,但不能说从此迎来女性的进步。在一个天主教占多数、对女权主义普遍怀有敌意的国家,梅洛尼从未打过女性牌。”

德国《商报》将梅洛尼接手的意大利形象地比喻为“有着裂痕的靴子”。意大利的南部与北部,被一条贯穿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的沟堑割裂,宛如楚河汉界。南部依赖财政补贴,北部富裕自如;南部倾向左翼党派,北部偏爱右翼党派……南北两极化在疫情的拉扯下无限加剧。接手这样的意大利,梅洛尼最需要的就是修补“裂痕”。她终将知晓,魅力攻势和情绪煽动不再是良方,发展才是最终的黏合剂。

猜你喜欢

梅洛右翼政党
Une Française à Xiamen :Melody et sa glace au tofu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意义与视觉:梅洛- 庞蒂美学及其他》简评
来往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日本右翼:喘息过后更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