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纽约大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2022-12-13供稿俞立中刘煜编辑田江含供图上海纽约大学设计金乌

留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纽约大学上海大学

供稿_俞立中 记者_刘煜 编辑_田江含 供图_上海纽约大学 设计_金乌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Shanghai New York University)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见证和缩影,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人文精神。2022年上海纽约大学建校十周年,作为这所大学创建和发展的亲历者之一,我深切感受到上海市、浦东新区领导的远见卓识和敢于担当的风范,也很想记录下在上海纽约大学创建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双方的发展理念、合作意识和开拓勇 气。”

契机:中美两所高水平大学的共同选择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突飞猛进。通过大学扩招、新校区建设等措施,我国高等教育很快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而后又跨入了普及化阶段。从高等教育规模来看,我们再多办一所大学,多招一些学生,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教育,高水平大学和有特色的办学。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从而使教育生态系统更符合人的成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探索之路在何方?可以有各种选择,采用不同方法。上海纽约大学探索的立足点就是要和世界一流大学对接,通过学习和借鉴,开阔视野,积极思考高等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纽约大学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在哲学、数学、金融、艺术、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都拥有世界顶尖的学术水平和资源。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NYU 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在美国大学中独树一帜。纽约大学第15任校长约翰·赛克斯顿(John Sexton)认为“大学应该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而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 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为世人瞩目。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纽约大学设立全球教育体系海外教学点的理想城市。2006年,纽约大学代表团到上海寻找合作伙伴,先后派了几批人来实地考察,了解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最后确定与华东师大合作,在中山北路校区设立了纽约大学上海中心。根据全球教育体系的战略思考,纽约大学有意在上海中心的基础上创办“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显然,在中国设立分校的想法有违国家教育主权,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精神。在商谈中,纽约大学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提出与华东师大合作创办一所全新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

那么,华东师大又是怎么考虑的呢?早在2006年,学校就将推进国际化进程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路径之一。我们认为,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应该站在国际高等教育大平台上审视自己、谋划自己。学校深信与纽约大学合作办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上海纽约大学可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和改革创新的一个实践平台。

从2008年提出建立“纽约大学浦东分校”意向,到2010年向教育部报送“合作筹设上海纽约大学”的函,前后历时一年半。在形成合作办学方案过程中,不仅是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两所学校的参与人员之间相互理解、积极沟通,而且上海市人民政府、市教委、浦东新区的领导们乃至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部也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上海市早就希望世界一流大学在浦东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落地。在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中,也要求上海“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共同举办若干所高水平大学”“为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探索道路,提供经验”。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市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建设,可见市政府对这项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的期待和决 心。

优势:学习、借鉴和发展

上海纽约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建成一所世界级的、多元文化融合的、文理工学科兼有的研究性大学,成为教育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的典范。创校之初就借鉴了纽约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但不是复制,而是发展。我们称之为“21世纪的通识教育”或“以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增设了创新与创造力、中国文化与社会等课程模块,加强了全球视野、多元文化、跨学科、中国元素等特征。同时,也创设了纽约大学未有而社会急需的若干本科专业和课程。学校在评价标准、招生方式、教师招聘、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服务等各方面推进了改革与创新。

为了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实质性地引进纽约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也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所谓的“双重身份”,上海纽约大学既是中美两所高水平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国际化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所有资源也是我们的资源,包括教师、课程、图书、教学和实验设施等。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用纽约大学所有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在上海直接借阅纽约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学生卡可以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遍布六大洲的14个教学点或校园使用。纽约大学有200多位教授表示愿意到上海来授课,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每学期聘用一部分教授。在学校开办的第一个学期,纽约大学来授课的教授中就有7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或者人文与科学院的院士。这样豪华的师资队伍给一年级本科生授课,在世界上难以找出第二所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选拔学生的核心理念是“优秀且适合”,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要适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我们所期待的学生,除了学业优秀外,还要有学术抱负、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愿意充分利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建立中国和世界的纽带。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互动式学习、全英语授课。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学生有一至两个学期可以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其他校园或者教学点选课学习,把课堂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融为一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和机制优势,服务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已在上海纽约大学平台上搭建了数学、凝聚态物理、计算化学、神经科学、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历史、经济、文化等学科的华东师大和纽约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了金融波动研究所、亚洲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最近,上海纽约大学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也已获得市科委批准筹建。

理想: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上海纽约大学的本科生中51%来自中国,49%是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国际学生录取标准和招生程序同美国纽约大学是一致的。中国学生的招录则是按上海纽约大学制定的方案。中外本科生毕业时,既能获得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能同时获得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虽然学校是采用全英语教学,但国际学生是要学习中文的,而且计入学分,毕业时汉语的听、说、读、写都必须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国内的教师,除了给国际学生上汉语课外,还承担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课程,如“中国传统智慧及其现代转型”“中国的政治制度”等,都是英语授课,同样得到同学们的好评。

一所国际化大学,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在理解和包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寻求人类的共同之处?如何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在比较、思辨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上海纽约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理念,上海纽约大学配备了一支专业化的学生服务团队,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健康发展。为了加强多元文化融合,学生宿舍的安排是采用中外学生混住的模式,以利于促进跨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俱乐部、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文艺体育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体验文化,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实现自我。但是,任何社团、俱乐部和活动都必须有两种以上文化背景的学生参与组织,让学生有机会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这也是上海纽约大学改革创新的特色之一。

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已经毕业了六届本科生和一批研究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毕业生都受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或著名企业的普遍青睐。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生仍然很抢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当下,世界很不太平,政治与外交冲突加剧,经济与贸易摩擦不断,更需要我们理性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更需要拓展人文交流的通道,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无疑,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上海纽约大学已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滩》杂志202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纽约大学上海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上海之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上纽大新增互动媒体艺术硕士项目
在家门口留学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