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先麦8号的选育过程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2-12-13王明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郑麦长势抗性

王明坤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邓州 474150)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维持并提高当地小麦种植面积、产量等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一直以来,河南省小麦的稳产在当地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稳步的推动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多数对白粉病、条锈病等抗性不强,不利于小麦的安全生产,也对后期小麦品种的销售、利用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从产量、品质、综合抗性等方面加大选育力度。

结合邓州市粮食市场的需求以及小麦生产的背景,育种目标确定为生育期约210 d,较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品质优(蛋白质含量至少达到14%),对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抗性较强,耐旱抗旱能力强,抗倒伏,适合在南阳市以及周边相同生态条件的地方推广。先麦8号由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经过单交组配选育而成,其母本、父本来源分别为宛麦369、郑麦9023,特点为强筋、品质优。该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11027。近些年,该品种在邓州市等地推广,综合表现优良。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先麦8号是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通过组配单交组合选育的方法获得。母本宛麦369的选育单位为南阳市农业科学院,由宛抗43(选育单位为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与内乡182(选育单位为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杂交获得。父本郑麦9023的选育单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由西农881、陕213(选育单位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过杂交获得。

1.2 选育过程

2001年,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选择邓州市大面积推广的宛麦369小麦品种作为母本,与郑麦9023进行杂交,第2年播种头年收获的F1代种子,从中优选出23株品系优良的变异植株,具有穗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对这23个优良的变异株做好脱粒、考种等工作,最后获得16个优良单株。2003年分别对这16个优良单株进行种植,经过田间观察,其中的8号、20号可以分离出很多的优良单株,表现出长势健壮、综合抗性能力强、穗个体大、平均株高水平适中、有较好的综合性状等优点。在8号、20号株行中分别选择了20个单株,通过决选等方式最终获得8株优良的单株。2004年对获得的8株单株开展了室内考种鉴定工作,其中20号株系的品质不佳,淘汰。将8号株系保留下来,并从其中通过决选等得到8个优良单株,进行编号,分别种植成株行,经过比较后,2个株系的综合表现最为接近稳定,为第1、7号株系。其中,第1号株系的籽粒为饱满的全角质籽粒,从中通过混选的方式获得26个单株。2006年对这26个单株进行筛选,综合性状稳定、表现最好的株行为第20号单株,选择此单株,并混合收种。2006年,第20号单株在单株鉴定中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且产量高,综合性状良好,定名先麦8号。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学特性

先麦8号为弱春性品种,穗大、熟期早,生育期平均约210 d,与偃展4110(对照品种)进行比较,成熟时间早2 d左右。幼苗长势直立,叶片颜色呈黄绿色。生长势强,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返青速度快;抽穗时间相对较早,进入成株期后,小麦植株的长势松散。先麦8号蜡质层厚,旗叶宽大、呈半披状。植株平均高度67~81 cm;穗的形状为长方形,具长芒,穗个体大,落黄性好。小麦籽粒具有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的比例不高。平均有效穗数549万穗/hm2左右,平均穗粒数约33粒,平均千粒重在48.4 g左右。

2.2 抗病性

多年多个区域开展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明,先麦8号植株表现出很好的落黄性,成熟时间早,综合抗性强。2009年,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河南省的多个点(包括温县、漯河、洛阳、安阳、西华、南阳等)对先麦8号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中抗叶枯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2010年,在先麦8号成株期继续开展综合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发现,其对叶枯病、叶锈病、条锈病表现出中等抗性水平。

2.3 品质

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先麦8号小麦的籽粒品质进行鉴定:平均容重762 g/L,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2.75%、25.6%,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分别平均为1.4、1.5 min,平均硬度约65%,平均沉淀值为545 mL,平均出粉率约为70.5%。

2010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继续对先麦8号小麦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品质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具体检测结果:平均容重796 g/L,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4.42%、31.7%,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平均分别为5.8、8.1 min,平均硬度约67%,平均沉淀值71.5 mL,平均出粉率约为70.5%。

2.4 产量

2.4.1 初级产量。2005—2006年先麦8号参加了种子公司的产量比较试验,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了7 858.5 kg/hm2,与郑麦9023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增幅达到了9.89%,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2006—2007年先麦8号又继续参加邓州市小麦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6 845.9 kg/hm2,与郑麦9023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增幅达到了8.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先麦8号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丰产性,抗性能力强,品质佳。

2.4.2 区域试验。2008—2009年度先麦8号参加了河南省信阳组的区试,5个试验点中先麦8号表现为增产的点有4个,增产点率达到了80%,测产后均产5 616 kg/hm2,在参加试验的13个小麦品种中排在第6位,与豫麦18对照品种相比增幅达到了4.79%,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2009—2010年度先麦8号继续参加信阳组区试,6个试验点全部表现为增产,增产点率100%,测产后均产5 694 kg/hm2,在参加试验的13个小麦品种中排在第4位,与豫麦18对照品种相比增幅为7.68%,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

通过对2008—2009年、2009—2010年2个年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增产点率平均在90%,表明先麦8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

2010—2011年度先麦8号参加了湖北省区域试验(B组),经过测产,产量平均达6 531.9 kg/hm2,在参加试验的品种中排第3位,与对照品种郑麦9023相比增幅为4.64%,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综合表现优良,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佳。

2011—2012年度先麦8号参加了湖北省区域试验(A组),经过测产,产量均值6 162 kg/hm2,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种中排在第2位,与对照品种相比增幅为6.58%,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先麦8号表现出很好的抗性能力、丰产性,品质优,达到了国家对中筋小麦的评定标准。

2.4.3 生产试验。2010—2011年度先麦8号参加了河南省南部组生试,经过测产,8个试验点中表现增产的点有7个,产量均值为5 904 kg/hm2,在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种中排在第5位,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相比,增幅达到了5.5%。

2.4.4 高产示范。2012年先麦8号在桑庄镇官路村进行了高产示范,经过多位专家的实地测产,平均产量达到了8 794.5 kg/hm2,综合性状优良。

2.5 适合种植的区域

多年种植经验表明,先麦8号适合的种植区域为河南省南部,要求为稻茬麦、中晚茬,土壤肥力达到中高水平。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整地施基肥

播种前整地,开展深耕深松、旋耕、镇压等措施,之后将地面整平,秸秆还田地块要将秸秆切成长度<5 cm的小段。要求足墒播种,为麦苗的出全、出齐、健壮创造条件。如果时间紧,可以先播种,然后灌入蒙头水。整地的同时施入底肥,注意保证氮、磷、钾养分的均衡,具体结合土壤肥力而定,如果肥力水平中等以上, 则纯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20~150、75~105、75 kg/hm2,并合理施入锌肥、硼肥,一般可施入硫酸锌 30 kg/hm2、硼酸 2 kg/hm2[1-2]。

3.2 播种

先麦8号在邓州市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15—28日,以10月20—25日最佳。播种量结合土壤肥力而定,如果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则播种量为105~120 kg/hm2;如果土壤肥力水平为中低,则播种量为135~150 kg/hm2。如果播种时间推迟,一般每延迟3 d,播种量需要增加7.5 kg/hm2。

先麦8号适合的播种深度在3~5 cm之间。播种前需要选择强化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对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对地下害虫蛴螬等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纹枯病、根腐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

3.3 田间管理

3.3.1 冬前管理。入冬前地下害虫、灰飞虱等易发,要做好预防。肥水条件要结合土壤墒情及小麦苗的生长情况合理运筹,促使弱苗长势健壮,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适时开展划锄、镇压等措施[4]。不同的麦苗可分类开展管理,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则保苗水要及时浇灌,并进行划锄。如果麦田内整地质量不佳、土壤表层过于暄松,则降雨或者灌入越冬水后要镇压1~2次。如果土壤肥力不足、缺肥症状明显,则要实施追肥灌溉,可施尿素150~225 kg/hm2,在此基础上中耕松土,以促使根系发育、增加分蘖。如果麦田内植株长势过旺,可结合实际开展2~3次镇压,对旺长植株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可降低冻害的发生概率。如果麦田内植株长势不佳、群体密度小、肥力水平不佳,则可在11月下旬及时灌入越冬水,在此基础上施入尿素150 kg/hm2等作为追肥。小麦3叶后,当温度降到5℃左右时即可开展化学除草,应根据杂草类型针对性选择药剂,阔叶杂草可选择的药剂有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等,禾本科杂草可选择的药剂有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0%氟唑磺隆水剂等[5]。

3.3.2 早春管理。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早开展追肥、镇压,将土壤压实,避免水分过快蒸发而导致地温偏低,可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墒作用,促使小麦苗早发稳长。小麦出苗后及时做好查苗补苗管理,一旦发现田间有缺苗断垄问题,要选择相同的品种进行补种(播种前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5~6 h)。麦苗可分类管理,如果冬前麦田群体密度为900万~1 200万株/hm2,则属于一类麦田,以壮苗麦田居多;群体密度如果为1 050万~1 200万株/hm2,则属于地力水平较好,可适时做好追肥灌溉管理;如果群体密度为900万~1 050万株/hm2,则属于地力水平一般,在小麦植株刚进入拔节时适时做好肥水运筹管理,可结合田间灌溉施入尿素225~300 kg/hm2作追肥。对于二类麦田,冬前麦田内群体密度为675万~900万株/hm2,属于长势弱的苗往健壮苗过渡的类型,主要是加强管理、促进麦苗分蘖,以对冬前的分蘖进行巩固,提高成穗率[6];群体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则属于地力水平较高,肥水管理在小麦起身后、拔节前进行效果较好;当群体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时,则属于地力水平一般,肥水管理宜在起身后进行。对于三类麦田,冬前群体密度范围一般<675万株/hm2,属于长势比较弱的麦田,管理上主要是“促”,在表层土化冻层达到2 cm时做好划锄等管理,以增加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尽早进行,抓住防治关键期。此外,此阶段要多关注天气,避免降温导致低温冻害的发生[7]。

3.3.3 中后期管理。小麦进入拔节期后要科学开展肥水管理。如果早春季节肥水管理措施不到位,则在进入拔节期后要及时灌溉、追肥。小麦处于拔节末期时选用尿素75~120 kg/hm2作追肥。进入灌浆期后选用尿素水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进行喷施,促使小麦灌浆充足、籽粒饱满。

小麦进入拔节前结合田间杂草实际发生情况做好防除。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治,在小麦抽穗前后选择粉锈宁等进行喷施,对锈病、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小麦扬花灌浆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的l/4,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期[9]。小麦扬花期10 d根据麦田墒情及天气状况浇好灌浆水,预防干热风,增加千粒重[9]。绿色精准防控病虫害,根据麦田赤霉病、条锈病、麦蜘蛛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10]。

猜你喜欢

郑麦长势抗性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空气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